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年终奖:一场“朝三暮四”的耍猴戏

火烧 2016-02-0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年终奖不再是辛勤工作的回报,而是企业公关手段。文章揭示年终奖缩水、差距悬殊、形式奇葩等现象,反映职场现实与员工期待的落差。

  【破土编者按】又到过年,又到了晒年终奖的时候。三十多年以前,年末多发点米油面,是单位对职工生活的关心,如今呢,好像大家都在比赛钱多钱少。为什么年年媒体都在疯狂炒作年终奖?为什么有些人的年终奖就可以比很多人一年的收入还高?年终奖是领导对我的鼓励吗,我努力干活明年就有更多年终奖了?破土君为你一一解答。

图片来源:网络

  年终奖真的是“辛勤工作一年的回报”吗?真的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吗?我们真的可以指望靠年终奖“过个肥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关于年终奖的黑暗现实,我们来一一解剖。

年终奖:一场“朝三暮四”的耍猴戏

图片来源:破土制作

  自2012年起,智联招聘每年都会在春节前进行《白领年终奖调查报告》。小编对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了一个人艰不拆的事实:能领到年终奖的白领越来越少了,堪比“王小二过年”之境况。

  2012年:有年终奖的人占比78%,仅10%的员工表示没有年终奖。

  2013年:年前有46.47%的人已拿到年终奖,有39.26%的白领会拿到“现金+实物”组合形式的年终奖,15.32%的白领将只有实物形式的年终奖,总共五成多的人能拿年终奖。

  2014年:年前仅有15.8%的人已拿到年终奖,即使加上企业承诺年后发放年终奖的白领,能拿到2014年终奖的白领占比也不足四成。

  2015年:年前能拿到年终奖的比例为13.4%,20.5%的白领表示企业承诺年后发放,凑合着算,能拿到2015年终奖的白领仅为三成。

  神奇的是,这边厢,能拿年终奖的人终于越来越少;那边厢,天价年终奖的新闻年年不绝于耳。年终奖,永远是别人家的年终奖。老板,永远是别人家的老板。自家老板呢?要不都以“经济下行”、“公司今年利润增长空间萎缩”、“大家要同舟共济,和公司共度时艰”等理由不发年终奖,要不就是发一些奇奇怪怪的年终奖。例如根据新民晚报官方微博,网友晒出的奇葩年终奖品包括猪肉、老干妈、20个馒头、2把芹菜、汤圆一盒、手抓饼一套等食物类,也有一张火车票、KTV代金券的抵价类,更有一家广州的公司为将充气娃娃发给男员工,还宣称“创意的年终奖能表达公司的用人理念,充气娃娃是为公司单身男员工准备,怕广州太‘上火’”。老板这招忒狠了,既打发了员工,又上了头条。年终奖最后沦为企业公关的神奇,落下不明真相的群众面面相觑,感叹“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年终奖不是干出来的

年终奖:一场“朝三暮四”的耍猴戏

图片来源:Nice APP用户晒图高管和一线员工的年终奖差距的再现

  这些年,还有一个怪现象,便是各种土豪年终奖的新闻层出不穷。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行业,长期雄踞年终奖排行榜的榜首。炒作土豪年终奖的媒体小编们,估计一心想要完成年末自个儿的KPI,然而他们大多不会告诉你,企业高管和一线员工之间的年终奖差距,有可能是一辆玛莎拉蒂的距离(哭)。

  几年前,“华为125亿年终奖”的一则新闻让人记忆尤新。事情是这样的,2013年初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当年华为员工奖金总额是125亿人民币。按照华为全球有15万员工来计算,平均每人年终奖可拿到8.3万元。就此,笔者采访了一位曾经在华为工作的女程序员表示,“人均什么的都很假,海外的员工会多很多。”,华为内部评年终奖的时候一般是“每个部门的领导会单独和员工进行谈话,领导会告诉你年终奖有多少,然后双方同意一个数字签个名,还要签保密协议书,内部都是不透明的。同事之间也不会讨论年终奖多少,除非是特别熟的人,而这些人一般是和自己同一个阶层,没有太大差别,也不会知道高管们的年终奖多少”。

  笔者采访某大型外贸公司的一线员工表示,她所在的部门全球总共200多名员工,其中就有80多个高级经理以上的高管,可谓冗员。然而,高级经理一级以下的员工,年终奖最多为一个月的工资。而且企业为了留人,降低年底的员工流失率,每年的年终奖都是下一年的四月发放。“年终奖的作用真的很有限,谈不上什么激励不激励的,只能说如果没有发到或者发得很少的话,员工情绪很不好,会很想离开公司。”由此证明,KPI激励机制什么的,有点扯谈。

年终奖:一场“朝三暮四”的耍猴戏

图片来源:微博

  据一名在腾讯工作了三年多的产品经理表示,腾讯内部年终奖差别很大,“不同部门不同人差很远的,……硬要说的话,平均是‘5个’(即五万)。”这个数字当然让很多其他行业无法望其项背,体现了互联网行业高利润。但不要忘记,深南大道腾讯大厦那里出没的凌晨下班大军可是养活了深圳不少的士司机的。例如,小编采访的这位员工,每天平均下班时间是晚上11点,几乎每个周六都要加班,弹性工作制所以加班没有加班工资。这年终奖要是匀上一年下来加班时数,真的不太值钱啊!

  你领的可能不是年终奖,而是工资啊!

年终奖:一场“朝三暮四”的耍猴戏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媒体还特别喜欢报道“农民工拿到巨额年终奖”之类的新闻,完全是模糊焦点,无中生有,企图制造“群众内部的矛盾”。四川省江油市诗城国际售楼中心在年末给农民工现场发工资。媒体报道中写道,“装满现金的麻袋,承载了他们这一整年的辛勤与汗水,同时这份沉甸甸的‘年终肯定’,也带给他们无以言表的快乐与满足。领到了现金的民工,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编看到这里,顿时觉得智商不够用了——按时按量发工资本来是资方应分之事。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自家老板到年终才把一年的工资结算,我们心理阴影面积该有多大!拖欠工资是建筑业承包制之下衍生的老大难问题,媒体不批就算了,竟然如此献媚,是何用意?

  还有题为《任性包工头为勤劳农民工发12万元支票做年终奖》的报道,说的是陕西正晟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为了让每一位进城打工的民工都能踏踏实实的回家过年……年会上,公司总经理李恒根为多位优秀勤劳的农民工发放年终奖,奖项最高的是12万元和10万元支票。”但小编发现,获得奖励的都是该公司的项目经理。对此,小编采访一位研究建筑业劳动体制的青年学者,她分析,“项目经理已经是这类型建筑公司里面比较高级的职位,一个项目经理下面可以管好几个建筑项目,而每个建筑项目还会外包给不止一个施工队进行,所以项目经理下面管着很多包工头和农民工。这样的报道题目,是有误导性的,是炒作。”

  类似的例子还有前年年初,媒体报道“河南省柘城县信质地产全体员工欢聚一堂,召开‘2013年度硕果分享大会’,现场发放奖金总额达1100万元人民币,有的员工最多发200万元,直接用麻袋装现金”。但是后来被曝光这实际上是乌龙新闻——原来领到现金的都是公司的股东。“我们发的不是员工年终奖,是股东分红”——啪啪打脸,再次证明土豪年终奖只会属于少数人,拿大头的是合伙人、股东、投资者。年终奖的分配,只不过在换种方式提醒我们一个现实——全世界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86%的人类财富。这种剥削现状,《资本论》早已预言,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是天然存在,令人心寒的是,这种对立性已经蔓延到公益服务行业。笔者采访某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每个机构形式都不同的,一般不会以年终奖的名义发放,比如说第13个月工资,年终服务奖、全勤奖等,13个月工资的话计算方法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基本工资,有的是每月拿到手的工资,有的机构以绩效的形式发放,一般不可能超过一个月。也有的机构扣下平时的职位补贴来做绩效,平时拿一线工资,一个季度才能拿到全部。至于绩效评估,程序非常繁琐。额滴神,这不是变相拖欠工资吗?

  一场“朝三暮四”的耍猴戏

年终奖:一场“朝三暮四”的耍猴戏

图片来源:破土加工

  在人力资源的理论里面,年终绩效的激励机制,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可以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有利于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然而现实是,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下,发多少、怎么发,实际上是企业的权力。拿到年终奖之前,还有贡献度、年度考评、股权等各种“指标”挡在前面,而被挡住的永远是大多数的劳动者。如今企业或者对工资福利之类的信息讳莫若深,或者利用KPI制度把竞争转嫁到劳动者内部,劳动者在缺乏透明公开的信息之下暗地里竞争,是毫无意义的,更谈不上会对企业这种冰冷的现代资本制度产生任何归属感。无论年终福利还是月薪工资,都同样是劳动者工资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资本家搞的“朝三暮四”的管理学,给人以干得越多、拿得越多的错觉,但实际上,劳动付出得越多,资本盘剥的只会更多,真相是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

  今天,如果我们纵情对年终奖的炒作,无疑会陷入资本设下的迷局,模糊了劳资矛盾。不讲求公平与效率并重,不重视初次分配中公有制的优势,只错误引导劳动者相互攀比、纠结,只会继续拉大贫富差距,离我们均贫富、利天下的梦想,背道而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