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制造业PMI为49.4 为2012年8月以来最低
国家统计局2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6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创下了自2012年8月以来40个月新低。

分项分企业数据
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购进价格、从业人员2个指数有所上升外,其他各项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3指数下降较为明显,降幅超过了1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继续处于临界点下方;小型企业PMI为46.1%,虽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但持续位于收缩区间。
非制造业pmi增速放缓
中国非制造业PMI为53.5%,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
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7%,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业务总量增速放缓。
航空运输业、道路运输业、铁路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货币金融服务业、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企业业务总量增长较快。
而装卸搬运及仓储业、资本市场服务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企业业务总量有所减少。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8%,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增速有所回落。
各方观点:
统计局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1月份PMI指数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增长仍有下行态势。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小幅下降,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等都有不同幅度下降,表明企业开年的市场预期普遍比较谨慎。
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表明出口困难仍然较大。
“考虑到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以及今年将部署的各项政策的预期效果,预计经济增长总体仍将呈现企稳态势”张立群称。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去年为稳增长采取了很多总量政策,但持续运用总量工具对结构性问题的调整效果并不见得好,反而从长期来看会助涨通胀和资产泡沫。
“应该采取更多针对性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更有针对性,对结构性问题的效果也会更好。”连平说。
中国物流中心副总经济师陈中涛则表示:
针对当前形势,宏观调控要着力于供给侧结构调整与改革,增加有效供给,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在他看来,一方面应加快传统行业调整、转型,使之尽快恢复稳定,减少对经济的下拉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使其在经济转型、新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发挥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汇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马晓萍指出:
尽管官方和财新PMI有所分歧,但其数据的总体表现却显示,中国产品需求疲软的状况仍旧是无可争议的。
“受到恶劣天气和农历新年休假的影响,年初的经济指标可能无法反应全年表现,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需求不可能很快就改善。”
她说,因此,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不过,央行1月份已经开始积极向金融系统注资,应该能给企业些许支持。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