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产创始人:深圳楼市投机者像吸了鸦片 投机退潮楼价会很快
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今天公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2016年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1026元/平方米,环比(与上月相比)上涨0.42%,涨幅较2015年12月份收窄0.32个百分点。其中,深圳1月份环比上涨5.24%,同比上涨45%,涨幅遥遥领先。
不过,深圳房价暴涨的态势能否持续,坊间态度不一。香港中原地产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施永青29日发文称,深圳楼价升得比其他城市多,有它的合理性;但升幅有这么大的差距,就显得有点不合理。不合理的部分,市场会找机会调整。

施永青认为,由于去年在房地产市场赚到钱的人很多,投机者就像吸了鸦片烟一样如痴如醉,渐渐失去了理性。
但他警告称,客观形势正在转变;人民币汇价在离岸市场受压,可能改变国家的货币政策。投机性的资金一旦退潮,深圳楼价的升势就会见顶。届时楼价的回落速度亦会很快。小业主要作好心理准备。

深圳,做广场舞的人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约70个主要城市的楼价数据,整体楼价在连续15个月按年下跌后,去年12月首次按年回升。其中,深圳遥遥领先,按年升了47.5%,远超过上海的18.2%,北京的10.4%,与广州的9.2%。
深圳楼价升得比其他城市多,有它的合理性;但升幅有这么大的差距,就显得有点不合理。不合理的部分,市场会找机会调整。
深圳的楼价之所以比其他城市升得多,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没有地方保护主义。深圳的年轻人比较多,而且都是来拼搏的;所以,深圳的创业精神很高。有很多一流的大企业,都是在深圳起家的,如腾讯、华为、万科、顺丰等,都能对深圳的经济作出很大的贡献。
(二)深圳市政府,以内地的标准计,算是相对追得上时代,管治能力胜过很多内地城市,唯上海堪与它相比。
(三)深圳在经济转型方面做得相对成功,已不用再依靠低质素的劳工密集的工业,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各式各样的高端科技行业,都已在深圳遍地开花,前景非常亮丽。
(四)深圳人口增长得很快,常住人口已过一千万,连流动人口已过二千万。“去深圳发展有前途”的说法,已在全国广泛流传,所以深圳人口增加的势头还未有完结。有人来就需要住屋,所以深圳有很强的刚性需求。
(五)有传言深圳会升格为直辖市,升格后可直接获得中央在政策上的照顾,经济会发展得更快。人们期望,单是直辖市的地位,已可以产生品牌效应,令当地的楼价变得更值钱。如是导致更多的资金流入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令升势可以自我完成。加上国家在货币政策变得愈来愈宽松,更加助长了深圳楼价的升势。
然而,单是这些原因就足以令深圳的楼价升近五成吗?就足以比上海升多一倍半,比北京升多两倍半,比广州升多三倍半吗?这样的势头还可以持续多久?
深圳去年GDP的增长估计有8.8%左右,楼价的升幅最好与GDP增长同步,所以升10%左右应是十分合理的;即使加上一些未来的有利因素可以提前在楼价上反映,那最多也只是升25%左右吧。现在升了47.5%,多出的部分可能都是投机因素造成。
深圳的限购令依然有效,但社会上经常可以听闻身份转借的报价。有人更将深圳的房产打包成信托产品分拆出售,连原先没有条件单独购房的人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由于去年在房地产市场赚到钱的人很多,投机者就像吸了鸦片烟一样如痴如醉,渐渐失去了理性。
不过,客观形势正在转变;人民币汇价在离岸市场受压,可能改变国家的货币政策。投机性的资金一旦退潮,深圳楼价的升势就会见顶。届时楼价的回落速度亦会很快。小业主要作好心理准备。
(本文作者系中原地产集团创始人,转载自香港中原地产官网,原标题:深圳楼价升过分了吗?)
扩展阅读:
施永青:香港的“共产主义者”
施永青生于上海,四岁时随家迁居香港。他很小便读过《牛虻》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看到了书中主人公的反叛,也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他抗拒管制,比如学校和老师对他的约束。
“文革”开始时,施永青不过十七八岁年纪,那时,他还是“激进的左派青年”。
“我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施永青告诉《中国慈善家》。
施永青的“共产主义”不仅是说说而已。
小学六年级,在港读书的施永青便读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和《共产主义原理》。他经常看一些宣传共产主义的通俗读物,时常与同学办读书会,读《青春之歌》《红岩》之类的革命小说。此后,他逐渐深入,开始读《毛选》《毛语录》以及其他一些革命理论书籍。他几乎沉浸在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中,要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而战斗。
在文革影响下,1967年,香港发生“五月风暴”。这是一场由劳资纠纷引起的冲突,后愈演愈烈,影响深远,被广泛称为“六七暴动”,支持者则称之为“反英抗暴”。热血的施永青也一度参与其中,作为“革命者”,他希望能实现“平均分配财富”。
因参与社会活动过多而无暇顾及功课,这一年,施永青未能走进大学。经朋友介绍,施永青到一所工人夜校教书,该校具有左派背景。为了避免与父亲发生争执,他写了长长一封信,阐述自己为何要做此选择。他相信,人要为更高的理想而活。
在夜校,给穷苦工人传授文化知识之余,施永青还会去“唤醒他们的觉悟”,鼓动他们去争取自己的利益。
文革如火如荼,随着“毛主席手一挥”,中国大陆万千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施永青虽远在香港,却“归心”似箭。上世纪60年代末,他怀着革命理想奔赴大陆,加入上山下乡行列,到广东、湖南甚至是东北“学农”,成了一位来自香港的知青,并在向往已久的天安门广场留下一张照片。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