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尊老爱幼”不如“相互尊重”好

火烧 2008-12-31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公交车让座现象,指出尊老爱幼不应成为单方面义务,强调相互尊重与礼尚往来的社会关系,倡导公平与自愿原则。

由“强迫让座”引发的联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公交车上,经常有售票员叫人主动给老年人让座。售票员的态度要么彬彬有礼,要么理直气壮。但不管哪种态度,你都势必很难拒绝。因为此时售票员不仅是代表他或她个人,也代表了车上的老年人,甚至还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尊老传统和一切认可并致力于维护这一传统的人。在如此强大的阵容面前,不管你是自愿还是被迫,是心甘情愿还是无可奈何,你几乎没有第二种选择。

    大家听了我前面一段话,也许会认为我不愿意给老年人让座,甚至有些仇视老年人。其实恰好相反:在乘公共汽车时,凡是我注意到身边有老年人没有座位,我几乎都毫无例外的让座给他们。因为如果旁边有老年人站着,而我自己却有座位,我会深感良心不安。尽管我也买了车票,尽管我完全有资格坐在那里,尽管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我必须让座,但我仍然不加思索的起身。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似乎天经地义,从来都是如此。我也从未想过这有什么不妥。但随着乘车的次数多了以后,我却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让我的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某些售票员的态度,有的售票员叫你让座时很缺乏礼貌。他们似乎认为:你起身让座并没有显示你的道德品质有多好,你的修养有多高,而是好像你本不该坐在那里,你仿佛占据了一个本不属于你的位置,你不配坐在那里,你没有资格。尽管你也买了票,也付了和老年人一样多的钱,但是你买票的钱好像没有老年人的值钱;尽管你也是人,也有尊严和被关爱的需要,但似乎你低老年人一等,在他们面前你无足轻重、微不足道。还有就是一些老年人的态度,在你起身让座以后,他们并没有表达丝毫的谢意,甚至连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没有。他们好像也认为,你为他们让座是天经地义的,不管你每天上班上学有多累,也不管你身体是否舒服,是否也需要座位,更不管你是否心甘情愿。刚看到这样的售票员和老人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和感受,但遇到的次数多了以后,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老人让座是天经地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吗?!

    我并不想挑起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矛盾,因为大家都不容易。但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动物,人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性。也就是说,大家都要在这社会上混,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不仁,我不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类似的话还有很多。无非就是说明一个意思:人与人交往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相互二字是关键。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如何回报你。所以不光是年轻人要敬老,老年人也应该爱护年轻人。年轻人可以主动为老年人让座,老年人为何不能主动给晚辈们让座呢?说白了,没有谁有义务为谁让座。只要买了票,人人都可以坐。让座是人情,不让座是道理。任何事情都要讲个心甘情愿、礼尚往来。绝不能单独要求一方面而不要求另一方面,更不能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强迫让座”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它绝不简单。首先,它是和尊老爱幼这一所谓传统美德相联系的。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我们这个社会既有老人和儿童,也有中年和青年。我们为什么只有尊老爱幼的传统、而没有尊中爱青或者别的什么关爱中青年人的传统呢?!是因为所有的老年人都值得我们尊敬,所有的儿童都值得我们爱护,而所有的中青年人都不值得我们尊重和爱护吗?这个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众所周知,中年人和青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但是国家和民族的栋梁,更是家庭的砥柱。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负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和赡养老人、养育后代的社会义务。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这样的人还不值得尊重吗?有人可能会说,中青年人身体好,年富力强,不需要特别爱护。但事实却是:中青年人日夜为社会和家庭操劳,身心均承受着极大的负荷,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中青年人过劳猝死的现象屡屡发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却没有多少人关注中青年人的身心健康。这样的人群还不该格外唤起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吗?!可能有人会说,只是因为有尊老爱幼这样一个传统,而没有其它别的传统,所以我们才下意识的遵守它。就像有时售票员叫你给老年人让座,你几乎是无暇思考就已经起身,或者必须起身,事后才发现自己并非心甘情愿,但当时却无法抗拒、也没有想到抗拒。可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光有老人和儿童,还有中年人和青年人。为什么只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却没有尊重和爱护中青年人的传统呢?!如果所有的老人都值得尊敬,所有的小孩都应该爱护,那么中年人和青年人又应该得到什么待遇?!这样一大群人却被历史传统所遗忘,而且一忘就是几千年,用粗心二字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历史绝不该如此粗心大意!这也绝不会是什么偶然和巧合,其中必然有个重大的玄机。

    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中国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玄机所在。纵观泱泱数千年华夏历史,不过是一部独裁和专制的历史。统治者所孜孜以求的,不外乎是维护他们自身现有的利益并尽可能使其最大化。而老年人血气已衰,少年人血气未足,均不能对此造成威胁。只有中青年人血气方刚,年富力强,无论心智还是身体均已成熟,拥有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恰好是统治者们最忌惮的。所以他们只谈尊老爱幼,而对中青年人则故意只字不提,刻意淡化这群人的影响。不但故意不提,还处处加以限制、打击、排挤甚至迫害,以免其形成威胁到统治者利益的力量。尽管很多时候由于自身需要独裁者们不得不起用甚至重用中青年人,却从未放心使用,而是自始自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和严密监视。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独裁者那里是绝难做到的。

    其次,“强迫让座”不仅与历史传统有关,更与现实社会相连。因为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仍然是独裁与专制的社会。唯一不同的是统治者变了,但专制和独裁的体制并没有什么改变,极少数人统治和奴役绝大多数人的本质更是丝毫未变。说白了江山轮流坐,今年到它家。现代统治者们可以有最时尚的穿着和最洁净的外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有着最陈腐的思想和最肮脏的灵魂;现代统治者可以当着群众高喊民主和自由,背地里仍然实行独裁和专制。事实上,统治者从未真正的"尊老爱幼"。他们之所以大力提倡,无非是为了分化和离间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感情,人为培养和制造不同年龄段之间的矛盾,使之对抗和内耗,以达到挫折年轻人锐气,磨灭年轻人斗志的目的。因为全社会都被统治者的“尊老”忽悠了,所以“媳妇熬成婆”才成为每个人生存的唯一指望和生命的最终归宿。人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整个国家一潭死水,暮气沉沉,毫无生机和活力可言。

    直到今天,“尊老爱幼”这句金科玉律般的口号还和以往一样,仍旧是统治者麻痹、迷惑和愚弄老百姓的幌子,是他们掩盖自己罪行和丑陋本质的遮羞布。这是被很多人所忽略的。(其实,只要你看看坐在主席台上的中央领导们的年纪,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政府会如此提倡“尊老”了!)

    综上所述,“尊老爱幼”这一传统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与生俱来,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侵犯,而是由于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别有用心的推崇和提倡才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和影响。它绝不是什么“优秀传统”,而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所玩弄的手段和权术。与其说是美德,不如说是枷锁;与其说是关怀,不如说是束缚;与其说是一剂济世良方,不如说是一味甜蜜的毒药。说白了,就是又当婊子,又立牌坊。我们对此应该保持时刻清醒和高度警惕。无奈的是,这种人造传统似乎已经累积为一种历史惯性,成了大多数中国人普遍的心理定势,好像很难改变了。

    “尊老爱幼"的提法已经不能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了,应该代之以”相互尊重”。这才符合时代的潮流和我们今天的现状。遗憾的是,“相互尊重”这么个简单的措辞,我们也只能在涉外的官方声明里才看得到。也许在中央领导们的心里,只有外国人才是值得尊重的。只要外国人稍微和颜悦色一点,他们浑身上下几百根骨头都会同时大酥。而中国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格享受这个待遇的——哪怕尊重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权!因为老百姓在现在的共产党领导眼里,只是一群奴隶。

                                                                                                                       写于2007,7,2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