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吕章申馆长在孔子塑像落成仪式上的讲话》
评《吕章申馆长在孔子塑像落成仪式上的讲话》
孔丘像挪窝了,有些事还得说道说道,国家博物馆吕馆长在孔子塑像落成仪式上的讲话就是其中之一。
吕馆长的讲话字句不多,却表达了他极其兴奋的心情:“塑像与国家博物馆庄严的建筑交相辉映,它将成为一处亮丽的文化景观而载入史册”。
可惜这个“亮丽的文化景观”只“载入史册”100天,就挪窝了!
孔像挪窝了,听说吕馆长做了辩解:“不能把孔子像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应多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孔子像”。
这位馆长有健忘症,事情过去仅仅100多天,就把自己说的话忘了。他在孔丘塑像落成仪式上的讲话,现仍在人们的耳边回荡:“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是重要的观众出入口,它面向世界著名的长安大街,并与故宫面对,其地理位置足以说明它特殊的政治与文化地位”。
孔像挪窝了,“政治地位”挪没了,就“应多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孔子像”了。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你们把孔像立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正是出于政治目的。此地不仅面向长安大街、与故宫面对,更重要的是,斜对面不足500米,是天安门城楼,孔像立于此地,是让它与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对峙!
孔像树立后,一些人得意忘形,请看儒教复兴论坛( 2011-01-14 第1530期)的狂言恶语——
孔子成为继毛泽东,孙中山之后第三位进驻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人物,……与其他两位相比,孔子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与“革命”毫无关系的人物这是中国政治的主流话语从革命话语中解脱的一个标志,显然,这一解读并非过度诠释。
中国人的认同之惑。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延续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的“革命”认同。后三十年,则一直存在认同之惑,因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太过久远,脱离现实,而全面拥抱“西方主流价值”又有伤民族自尊心。所以寻找一个新的认同迫在眉睫。
革命话语退位是尊孔大环境。
告别革命话语之后,则必须要新的政治认同来填补空白,建立文化,族群和政治体制上的认同是走出革命话语的必然选择。
孔子作为“国家、民族”概念的支柱入驻天安门广场,并且矗立在国家博物馆之前,实在是顺理成章。
孔子塑像立在长安街,……作为在敏感地段的醒目的符号,孔子塑像不仅是文化的,更是政治的。
……
这些言论给孔像立于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的政治目的,做了明确的注释。立孔像的政治目的,吕馆长是赖不掉的。这是对吕馆长讲话,说道的第一点。
第二点,吕馆长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历代被称为‘圣人’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孔丘的大名“家喻户晓”不错,但是,“历代被称为‘圣人’”的说法,违背历史。据说汉高帝刘邦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你说他把孔丘称为“圣人”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革命者不但不称他圣人,而且奋起打倒孔家店。什么人把孔丘称为“圣人”呢?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是历代封建帝王,帝王们倒台后,是袁世凯、蒋介石,以及依附他们的一些文人。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他是中国什么“传统文化的代表”?这要说清楚。孔丘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代表,“封建”这两个字不能丢,丢掉这两个字,就丢了儒家文化的阶级性,丢掉阶级性,“多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孔子像”,就没有分寸了。须知:在阶级社会,人们的观点,是代表不同阶级的,阶级不同,观点不同。
“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对此,中国人民有切肤之痛!日本帝国主义把尊孔读经作为“奠定东亚新秩序之基础”。
1938年2月,伪华北临时政府秉承日本华北方面军的旨意,命令各日军占领省份恢复春秋两祭孔子诞辰的祭祀。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规定八条学校的训育方针,其主要内容是:“尽力提倡中国固有之美德,以领导学生之思想趋于正轨”,“善用中国固有之家族精神,以敦风纪而固国本”,“阐发修齐治平之道,以儒家经义为依归,摒弃外来之功利主义”。他们把“提倡孔孟学说,贯彻王道主义”作为指导教育的纲领,规定低年级必须读孝经,高年级和中学要读四书。
为了培养骨干教员,开办小学教员训练所,以“经学概论”和日语为主要课程。强令各学校设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修身课,在他们编写的课本中,强调“中国从来为家族制,不适用共产主义之无家族制;中国崇尚旧道德,不容打破礼仪廉耻之存在;中国为农业国,根本不适合共产主义……提倡发扬‘护乡’、‘爱家’、‘敬老’、‘扶幼’、‘节孝’等中国固有之美德。”
日本侵略者深谙中国儒家伦理的精髓和要义,很明白这些东西无论怎样灌输,也灌输不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只会把他们驯化成任其驱使的奴隶!对他们的奸淫掳掠烧杀,逆来顺受!
现在孔子在美国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07年,纽约州众议院全票通过华裔议员杨爱伦的提案,把孔子诞辰日 9月28日 定为当年纽约州教师日。 2009年10月28日 ,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一项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的决议,颂扬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无价贡献”,其中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受到了美国人的追捧,说这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典范,能促进人类和谐。
可惜,它们的炸弹炸得南斯拉夫四分五裂;它们举兵侵略阿富汗、伊拉克,让这两个国家生灵涂炭;现正在轰炸利比亚!它们的炸弹,让地球村不得安宁,还有什么‘促进人类和谐“可言?! 孔二 先生的“哲学”,能改变帝国主义的本性吗?
孔丘这张“文化的名片”,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绝不会推动人类的进步。
第三点,吕馆长说:“中国人对孔子形象的向往和憧憬,几千年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艺术家用各自的智慧将他们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作出了不同的演绎,成为人们瞻仰和礼拜的圣象。”
“中国人”。包括的太广了。中国人对孔丘的态度,历来是有尊孔的,有反孔的,这也要说清楚。你尊孔,不等于中国人都尊孔;你“瞻仰和礼拜的圣象”,他人则对其嗤之以鼻。有个小伙子看了孔像就说:“也不知道是哪一个阴阳人搞出这样一个不论不类的雕像来,一脸的苦相。他怎么会是闭着上吊眼、撅着下兜齿还觑鼻、有耳却无孔呢?他怎么会偷了八国联军的瓜皮帽当成紧箍咒,压顶在九·五至尊的头上呢?他怎么拿了主子的银子居然还是让其灰头土脸的低着头小六九呢? 这个令人作呕的放在历史革命博物馆门前的雕塑,应该改名为《孔子嬗变革命》才‘名正言顺’”
据人民网“天安门广场附近树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调查:共有222312人参加,其中,七成网友认为“博门前立雕像不严肃,儒学并非所有人推崇”。说明民意不可辱。
第四点,吕馆长说:“我们面对塑像会生发出许多文化的感慨,会产生与孔子思想相关的许多联想,所谓的“思接千古”,正是通过这一特殊的媒介而获得雕塑的社会意义和审美的价值。”
面对孔丘塑像“感慨”,“联想”,是很自然的,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慨,不同的联想。
我的感慨和联想是:为什么孔老二这个革命对象与革命领袖为伍?决定立像者的头脑中还有革命领袖吗?天安门广场是革命圣地,五四运动的革命者,在此喊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五四运动提出科学、民主,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把孔丘像立在天安门广场,对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和科学民主的精神是继承还是否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颂扬还是否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从反孔开始的,而且不断批孔,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时刻,把孔丘像立在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意思?是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诞辰,还是向中国共产党示威?!
“思接千古”,接什么?怎样接?
孔丘塑像立在天安门广场,会获得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又是什么样的“审美价值”?
以上这些问号,馆长先生,能作些回答吗?
2011年5月3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