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和“大跃进”的是非曲直【中】
“大跃进”饿死人问题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工农业本来是相辅相成发展的,但为了工业的积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了农业。为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把农业的积累,积蓄全部“一平二调”拿走完了。这就是农村大量饿死人的原因。
把“大跃进”推上高潮的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两个历史事件是历史学家越不过的坎,也是谈论“大跃进”必然着墨的地方。那就是1958年6月14日,刘少奇在同全国妇联党组成员谈话时,刘借谈妇女解放问题之机,建议普遍建立公共食堂。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毛泽东关于钢铁翻番的问题。
1958年4月,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地区的2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卫星集体农庄,全农庄有耕地90447亩、山林56865亩,共有6566户、30131人,其中有整劳力11960人、半劳力3406人,下设20个生产大队、215个生产队,开了河南省小社并大社的先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6月8日和6月12日,卫星集体农庄又在《人民日报》放了两颗小麦高产“卫星”,先是宣布“5亩小麦每亩平均实产2105斤”,继而又声称“有2亩9分地总产量达到10238斤6两,平均每亩亩产3537斤7两5钱”。卫星集体农庄顿时闻名全国,并引来了众多的参观者。
1958年6月,全国妇联党组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少奇是讲了话,说学习一些地方小社并大社,建议普遍建立公共食堂,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河南有一个农业社,有五百多户人家,其中二百多户搞公共食堂,家庭不再作饭了。组织起来之后,出工人数增加了三分之一,从前二百多人作饭,现在只要四十多人作饭,而且还吃得饱些,好些,还节省了粮食。"他并且大胆预言:"到将来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三、四个美国。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可以进入共产主义。或许很多人看不到这个问题严重性,后来的大跃进发生的“五风”和“一平二调”都和此有关,尤其是“一平二调”这个大面积饿死人最主要的推手政策,就在这件事件里埋下了伏笔。
关于“浮夸风”的兴起和推广,刘少奇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罗平汉曾经著文谈论此事。说,在1958年的共产主义试点中,与徐水、寿张齐名的还有山东的范县(今属河南)。寿张出名后,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关注。这年7月中旬,刘少奇前往山东视察。7月15日,刘少奇在济南同寿张县委书记及该县部分乡社干部进行了座谈,了解有关情况。7月17日,他又驱车前往寿张,参观了台前农业社的高额丰产田。在这期间,刘少奇曾要求山东五年建成社会主义。
既然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山东省委自然不敢怠慢。为了贯彻刘少奇的指示,山东省委立即在寿张召开各地(市)、县委书记参加的现场会。范县县委书记谢惠玉和县长李普光参加了会议。
这是一次“插红旗、拔白旗”的会议。会上,各县自报夏收小麦的产量。这年范县的小麦亩产是96斤,与往常相比是一个不错的年份,谢惠玉就如实地报了这个数。可是,邻近的寿张报出的产量却是每亩260斤,差不多是范县的3倍。范县与寿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都大致相同,可报出的产量却远远低于寿张。这样一来,受到了主持会议的一位省委领导的点名批评,认为范县是右倾保守,挡了五年建成社会主义之道。在这全面“大跃进”的年月,谁都怕被指责为右倾,这时,坐在台下的范县负责人十分紧张,赶紧检讨。接着,他们又给在家的县委常委通电话,要县委立即组织人马来寿张参观。
这次会议不久,范县向外界宣布:登封农业社的5亩试验田,亩产小麦2013斤,全县小麦总产量比1957年增长了62%。这个头一开,范县的“卫星”也就越放越大,小麦亩产量一直放到了5067斤,只比寿张少了9斤,而全县谷子平均亩产则达到5000斤。于是“浮夸风”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当然“浮夸风”这个成绩要是让刘少奇一人独占,我想,邓小平先生绝对会和我拼命,《人民日报》有邓小平,杨尚昆等人在河北霸县,胜芳亩产11万斤稻田的留影存照。白纸黑字,历史不会说谎。
在1958年的全国建设大潮里,钢铁产业成了国家建设的拦路虎。无论路桥建设,还是军事发展抑或机械铸造,农业工具都和钢铁发生联系。全国报上来的数据,和生产形成了巨大的缺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8年的北戴河会议,专门就钢铁形成了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最后公报说1958年可以把产量最少翻一番,最后形成的决议公报是1070吨。目前所有的官方观点都说是毛泽东定的这个产量。劳民伤财的“大炼钢铁”的始作俑者是毛泽东。呵呵,我特他妈的表示怀疑。
1953年11月21.——23,仅仅召开十多天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又紧锣密鼓的在武汉召开会议。会议上,毛泽东说。死了人不能杀我的头。。现在我们吹得太大了,不合乎事实。我看没有反映客观事实。苏联四十一年,我们只有九年。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我看要过渡到共产主义,一定要让苏联先过,我们后过,这是不是机会主义,他是十二年只有一亿吨钢,我们也不能先过,也有理由,我们十年四亿吨钢,一百六十万台机器,二十五亿吨煤,三亿吨石油,我国有天下第一田,到那个时候,地球上有天下第一国。搞不搞得到是另一个问题。郑州会议的东西,我又高兴又怀疑,搞四亿吨钢好不好?搞四十亿吨更好。问题是有没有需要?有没有可能?今年到现在十一月十七日统计,只搞了八百九十万吨钢,已经有六千万人上阵,你说搞四亿吨要多少人?
按照少奇、彭真的意见,是趁穷之势来过渡,趁穷过渡可能有利些,不然就难过渡。
会不会泼冷水?要人家吃饱饭,睡好觉,特别人家正在鼓足干劲,苦战几昼夜,干出来了,除特殊外,还是要睡一点觉。现在要减轻任务,水利任务,去东今春全国搞五百亿土石方,而今冬明春全国还要搞一千九百亿土石方,多了三倍多。还要各种各样的任务,钢铁、铜、铝、煤炭、运输、加工工业、化学工业,需要人很多,这样一来,我看搞起来,中国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五千万人。
到了1959年,毛泽东一再的问陈云钢铁的产量,陈云说,900吨可以完成。再加上吹上天的粮食产量毛泽东让一压再压,你会相信“北戴河会议”公报的1070吨是毛泽东硬要求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