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历史人物和“大跃进”的是非曲直【上】

火烧 2016-10-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深入探讨大跃进的历史背景,分析一五计划对后续政策的影响,揭示三年自然灾害的成因,聚焦历史人物责任与经济政策的关联,提供全面的历史视角。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大跃进”促发的“三年自然灾害”是新中国的一个伤痛,从国家到个人都想把它忘记,但忘记不了。伤痛太深,深入骨髓。但也好,“智者不会在同一地方摔两次跟头”。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发现,那一群人对于这件历史事件,“推卸责任多,自我批评少”。为了还原当事人应该负的历史责任,笔者以公开的资料来还原那起事件的原委。

  在这个世界上上,任何事件都不可能是独立的,没有原委的。“大跃进”也是一样。事情应该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说起。当年的中国,由于在朝鲜半岛抵住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东亚的侵略和渗透,帮助苏联缓解了欧洲方面的压力。斯大林看到中国,可以帮助苏联维护和开拓“社会主义阵营”。于是学习美国对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帮助中国发展工业。

  而刚刚建立,还处在战争里的的中国,太需要发展了。尤其是近百年的中国,没有赶上“世界的工业化”,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还和几千年的中国一样,还是“农业国家”。苏联人帮助中国发展工业,我们没有经验,只能以苏联的经验来套用指导中国工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这就有了“一五计划”的编制。

  我们大家大都从书报杂志,影视作品里看过,新中国当年的外交,经济,体育,商业,水利等行业的领导人都是军事领导人改行,来担当的。1953年制定“一五计划”时,有很多朝鲜战场刚刚走下来的人参与制定。苏联专家制定的“计划”大纲给中国专家看,他们强烈不同意。说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猴年马月才能赶上美国啊!

  在朝鲜半岛战场上由于科技的代差,他亲眼目睹很多的生命,被钢铁机器美国屠戮,却无能为力。世界战云密布,他们想尽快赶上美国科技,再有战争,就不会再发生科技代差带来的人员损失。所以他们强烈要求苏联专家更改提高“一五计划”。最后,苏联专家都咆哮了,说这样的计划违反经济规律,即使“精神病人”都不敢接受,都不能相信。让人不可相信的是,“一五计划”竟然超额完成了。这就为“二五计划”的“大跃进”埋下了天大的祸根。

  1953年和1954年的工农业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既定年计划,促使中央发布更为大胆的远景规划。1956年2月16日,国家计委提出来《国民经济十五年远景规划纲要》。根据我对“大跃进”事件的梳理,这个规划纲要是“大跃进”的最最主要的推手,后来的很多经济源头都和此有关。只是可惜,这个文件被国家档案馆隐藏了,我找不到原件看他的主要内容了,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他是“大跃进”最着力的推手。

  在1956底,陈云做的《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里,在骄人成绩的后面,“大跃进”的火焰就出来了。首先,陈云肯定1956年经济建设的成绩。“1956年,我国无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农村,由于农民在合作化以且更加紧张的劳动,虽然自然灾害并不小于1954年,而粮食和其他农作物(除棉花)的产量,比丰收的1955年还有增加。工业的总产值和基本建设完成的投资额也有很大的增长,工业生产已经提前一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产值指标,基本建设四年累计已经完成计划投资总额的80%以上。这些情况说明,1956年的经济建设,成绩是主要的。”

  在财经缺点错误的第二项,陈云说,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都紧张。基本建设和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如钢材、木材、竹子、煤炭等,人民生活需要的许多消费品,都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钢铁是基本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去年用空了70万吨的库存(其中双轮双铧梨和锅驼机就多用了20万吨),以致有些地方在搞以物易物。由于缺少原料,手工业者到处抬价抢购废钢铁。这就为以后的“大炼钢铁”埋下了伏笔。

  1958年1月11——22日召开的部分领导的“南宁会议”是公认的“大跃进”开头。会上薄一波做的《关于一九五八年计划汇报提要(草案)》的发言。草案提出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15.1%,即747.47亿元;发电量达到220亿度,增长15%;煤炭1.5亿吨,增长16%;生铁720万吨,增长22%;钢620万吨,增长17%;水泥765万吨,增长12%;木材2850万立方公尺,增长9.4%;机床2.6万台,增长3.3%;农业总产值增长6.5%,即642.5亿元;粮食产量达到3920亿斤,增长5.9%;棉花产量达到3500万担,增长6.7%。财政收入330亿元,增长7.22%;基本建设投资134.36亿元,增长12%。国家计划内职工年末达到2440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40万人。薄一波在汇报中讲,上述计划的中心是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大力组织工农业生产高潮,迎接“大跃进”,为二个五年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建设铺好道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