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关于解决政令和民意渠道不畅及信访问题的建议
陈中华关于解决政令和民意渠道不畅及信访问题的建议
毛泽东时代曾经是中国政令最畅通的时代,最高领袖一声令下,全国上下齐声响应。“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和民意渠道不通。全国政协委员杨志福曾当面向总理温家宝念出了一段近些年流传的民间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他认为,夸张的顺口溜反映的虽然不是主流,但问题也的确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
2011年06月11日:瞭望 作者:宋常青姜伟超转发“保安公司”再现接访链;甘肃徽县驻京机构雇保安殴打上访者并强制遣返,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个人利益、地方利益扯起维稳大旗,去压制公民合法权利的暴力化维稳现象,到了必须杜绝的时候了。否则,所谓维稳,便会陷入越来越不稳的境地。近来,中国基层政府的暴力式拆迁与民众的武力抗拆迁、官员截访的“黑公司化”与暴力化,以及民众的“游击式上访”等负面新闻冲击人们的视觉。这些事件反映的共同特点是暴力式的执法和暴力式的抗法成为基层社会官民矛盾的一种生态。
目前公民有进京上访的权利,但现有的信访制度又规定,上访要在县(区)、市(州)、省三级信访中解决,“这种信访渠道和信访制度的矛盾,给目前地方信访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政府承受的这种劝返的巨大压力,正是各类“保安公司”开展非法接访业务开展的空间,“将进京上访作为地方政府考核、排名指标,增大地方接访的压力,也会滋生地方政府各类灰色念头的可能。”希望不断完善信访制度和信访渠道,让更多的上访人能更好地表达利益诉求。
畅通民意渠道是当务之急。面对腐败成风、贫富分化并固化、生活压力增加等诸多问题,中国普通民众有很多困难需要寻求帮助,也有许多怨气需要排解。而整个中国社会犹如一个压力锅,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畅通渠道,个体的不满就会不断积蓄和扩散,最终导致群体的不满,对个别单位的不满也会上升为对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的不满,其后果可想而知。民意畅通渠道就是这个压力锅的安全阀,至少它可以排解怨气,缓和矛盾。理论上,中国并不缺乏这个安全阀机制,问题在于其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比如信访,许多地方徒具形式,甚至粗暴截访,去年在堂堂的湖北省委门口竟闹出了将省委政法委领导夫人错当成信访对象肆意殴打的恶性事件。如果信访的渠道畅通, 在法律、行政等系统失效的情况下,民众的冤屈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还有伸张的机会,“十年上访无人问,三声炮响天下知”的江西抚州爆炸案等或许就可以避免,超出国防经费的维稳支出也可能会有所下降。
我建议;国家信访局对上访案件应转交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法院及中纪委和监察部直接查处,决不能转回原地查处,如果当地能解决的话,谁也不愿冒着被精神病和被非法拘禁之风险,千里迢迢来京城上访的。希望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法院及中纪委和监察部不要犯官僚主义。要负起责任,依照党纪国法从快从严解查处上访案件。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另外;中国政府领导人应向公众公开电话号码,每天17点-18点用一个小时时间亲自接听人民的电话,各省市县区政府领导人也应如此。畅通民意渠道和尊重民意是党执政的基础。是国家稳定之根本。是解决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主义的最好武器,也是从根本上治疗官员天高皇帝远的思想和中央政令的不畅之良药。
另外,中央应成立几个真正有权的巡查组.由中央纪委,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组成.不定时.不打招呼地到全国各地明查暗访.并有权直接查处各地各类党政官员的违纪犯法案件.此举一能克服各地党政官员天高皇帝远的思想.二能打击地方保护主义.三还能体现中央的权威.这个钦差大臣之制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从古到今.好多大案要案,冤假错案.大都是钦差大臣出来才得以解决的.巡查组到地方时,要先暗访几天,然后通过各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暂驻地址.电话.方便举报人举报.这样也就是真正使人民监督官员。上级监督下级才是真正的监督,无权的人民群众监督有何用?人民要借中央的权力监督党政干部行为.中央要使用人民的力量监督党政干部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强有力监督。
中美联合国际疑难病研究院院长陈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