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从中美两军装备对比看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

火烧 2005-03-29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通过中美两军装备对比,揭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志愿军在极端劣势下击败美军,展现强大的意志与战斗力,引发对历史与军事力量的深刻反思。

    近年几次访美进修、讲学,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十分尊重。美国人自视甚高,能放在眼里的人不多,为什么对中国军人情有独钟?
    后来发现他们一个特点:尊重与他们交过手的对手,尤其是那些让他们吃了亏的对手。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用兵次数超过240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三次。三场战争,前两场都与遏制中国有关。朝鲜战争持续3年,用兵44万,美国官方统计死亡、失踪54,246人;越南战争持续14年,用兵55万,死亡失踪58,209人。海湾战争用兵44万,43天解决战斗,阵亡146人。
    对这三场战争,美国军人自有比较。在为什么失败与为什么取胜这些问题上,他们甚至比现在我们一些人分析得还要客观。一句话:从美国军人的每一份尊重中,我们都能感觉到那些长眠于战场的先烈是为今日中国军人的地位而奠基。

    今天很多人,或许能记住一两篇描写志愿军的文学作品,对以下这些比任何文学描写都更加震人心魄的数字,却不知情:

    朝鲜战场上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
我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

    美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
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
    我军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

    更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我38军90%的战士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空中力量的悬殊更大。

    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端缺乏。以致美国飞机从朝鲜东海岸炸到西海岸,从鸭绿江炸到汉江,连后方大榆洞我志愿军司令部都遭到狂轰滥炸,司令员彭德怀几乎遇难,毛岸英牺牲于美国空军凝固汽油弹的熊熊烈焰之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奋战,硬把美国人打回到谈判桌前的。

    很多美国人对曾与之对阵的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从他们的角度看,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地表现在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他们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这就是中美两军的相识。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零下40度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以他们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地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