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天才指挥家舟舟点赞
在舟舟充满激情指挥的交响乐美妙旋律面前,我们要改变的是人类固有的,单纯地把智力与逻辑思维、文字符号把握能力划等号的“智力”、“智商”、“智障”概念,多元化包容不同个人的智力模式,多角度评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特别要注意开发特殊人才的特殊智力潜力,而不是对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智力类型怀疑或冷嘲热讽。“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不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有着科学方法论的依据
是舟舟在指挥乐队,还是乐队在指挥舟舟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我可以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负责任地告诉你:是舟舟在指挥乐队。
1、音乐音符是源,乐谱是流。从历史上看,乐在先,谱在后;人类先有乐,后有谱——人类有音乐音符的时间,早于用乐谱记载音符的时间,人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有乐没谱,有非常优美的音乐舞蹈没有乐谱,现在地球上仍然有很多地方(如非洲、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的农村地区)有动人心魄的音乐舞蹈但没有乐谱。刘三姐不识谱,但没有人否认刘三姐是优秀的歌唱家。人类很长一段时间是靠记忆和动作使优美的音乐舞蹈代代相传,它们的谱是后人给编的。阿炳的《二泉映月》,也是先乐后谱,而不是先谱后乐。
2、音乐音符是本,乐谱是末。从逻辑上看,乐是目的,谱是手段;乐是内容,谱是形式。谱只是记载音符的一种形式,不是记载音符的唯一形式。音符是内容,记载音符的形式有多样;正好像思想是内容,记载表达思想的语言有多种。音符可以通过乐谱来记载,也可以通过手势来表达。谱不是乐的必要前提。因为舟舟不懂乐谱,就断定舟舟不是真正的乐队指挥,只是跟着乐队起舞,就好像说不会说英语的中国人不能成为真正的文学家、只能成为西方文学家的跟班一样可笑。舟舟极强的动作模仿能力、音符感应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与世无争、毫无世俗功利的童真心灵,使他心无旁骛全身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进入天人合一的忘我状态。正是他的内部心灵脉搏与外界音符跳动的和谐共振,使他得以通过手势和身体其他姿势这种五维的、立体的、全身有节奏颤动的“乐谱”直接体现音符的生命力,精准指挥、激情感染乐队完成美妙的交响乐,而不需要纸面的乐谱这个平面二维的中介。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真(科学)、善(伦理)与美(艺术)三种。艺术属于美,美本身毕竟是一种感觉而不是文字符号。交响乐指挥属于艺术;从本质意义上,乐队指挥更需要的是对音符的直觉能力而不是乐谱的识读能力。只有不受乐谱限制的直觉才会使指挥家的激情发挥到极致;而指挥时要程序化翻看乐谱,则会中断指挥与乐队演奏的激情,降低交响乐的艺术感染力。从交响乐的终端效果来看,脱谱指挥应该成为优秀指挥家的必要技能。不识谱的舟舟做到了脱谱指挥,识谱的指挥家却做不到,这就构成了舟舟指挥和其他智力正常的指挥家指挥舞台效果的不同。可以说,只有舟舟这样充满激情与富有个性、在脱谱基础上把舞蹈和指挥结合起来,使指挥与乐队、指挥与观众、乐队与观众之间全方位良性互动的指挥风格,才真正把指挥本身演绎成值得欣赏的艺术——使指挥本身有相对独立审美意义的表演艺术,从而使整个交响乐艺术得到升华。如果说,传统单向度的指挥是平面指挥,那么舟舟的全方位互动的表演性指挥则是立体指挥。从舞台效果看,立体指挥是对交响乐艺术的创造与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舟舟不但是合格的指挥家,而且是指挥表演艺术家。这就是为什么舟舟被音乐大师斯特恩誉为“创造艺术的指挥家” 的原因所在。可以说,舟舟多向互动的表演性指挥风格,开创了交响乐立体指挥的新时代。
音符与乐谱的源流本末关系不可颠倒,音乐与音乐理论知识也不能画等号。要把音乐家与音乐理论家区别开来。因为舟舟不是音乐科班出身、每次指挥前没有对着乐谱排练所以认为舟舟不是真正的指挥,就像因为鲁迅不是文学科班出身、没有文学学位所以认为鲁迅不是真正的文学家一样荒唐。直觉能力,而不是概念分析、符号分解、理论抽象能力,是一切审美领域、包括文学艺术领域的最重要能力。从音乐心理学的逻辑与音乐发展的历史两个方面来看,识谱与音乐理论知识不是成为音乐家的必要条件,也不是成为乐队指挥家的必要条件。乐谱只是作曲家的专利,不是天才音乐家的“卡门”;掌握课堂上讲授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多寡,可以成为音乐学位的依据,不能成为音乐家与指挥家的水平标准。
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也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舟舟是不是真正的指挥家,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看看舟舟指挥的实际效果吧:
“近五十位美国艺术家身穿黑色演出服庄严而优雅地走上舞台,他们在弱智但对音乐却有特殊感受的舟舟指挥下,演奏出一个又一个动听乐章,双方配合得非常默契。……舟舟表现得非常天真,面对观众的掌声略显腼碘,但又彬彬有礼,演出前后逐一与乐团的第一小提琴手和第一大提琴手握手致意。当乐队最后奏起《星条旗永不落》时,全场观众随着乐曲的节拍拼命鼓掌,身穿燕尾服的舟舟则起劲地挥舞着指挥棒,台上台下遥相呼应。当舟舟将观众献上的鲜花转送给第一小提琴手时,场内气氛达到高潮。”
“奇迹就在这一瞬间发生了——人们注意到了身材矮小的舟舟,将手中的一根小小的指挥棒向空中轻轻地一扬,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顿时被一个弱智青年的小手,不可思议地从一支支弦乐和管乐中牵了出来。内行的人们则更加注意舟舟手中的指挥棒,是不是乐队的一种装饰。然而,事实却是令人震惊和难以置信的!随着舟舟手中的指挥棒不时地变换起伏,庞大的交响乐队顿时成了一支在《自新大陆》上接受检阅的仪仗队。全场逐渐鸦雀无声,剧场里四处回荡着悠扬动听的旋律。他对音乐的理解令人震惊。他懂得新大陆的思乡的柔情慢板,那时他的脸上是温柔的,像一个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他也懂得新大陆的躁动不安的激情,他表现出快乐和欣喜,有时候他甚至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扭动身体;在高潮到来时,他是癫狂的,他的头、他的身子,还有他的指挥棒都随着音乐剧烈运动,音乐唤醒了一个弱智孩子内心中的激情。不久,观众席上便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由衷钦佩的掌声。在舟舟指挥最后一曲《星条旗永不落》时,观众情不自禁地用鼓掌和踏地的方式,为他的精彩指挥叫好助威,不少人激动地从观众席上跳了起来!”
“他动作潇洒优美,感情十分投入,对乐曲的节奏、强弱、乐器的交替变换等等都把握得那么准确和细腻。台下数千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感受着他的指挥和音乐交融之后所放射出的美,一种特别的魅力。当那首《拉德斯进行曲》最后一串旋律被他挥洒出去后,他的指挥棒在空中陶醉似地停留了片刻,随着他很专业地两手的一挥,乐队全体起立,谢幕。整曲指挥一气呵成,非常精彩。人们完全被这个弱智者的指挥魅力征服了,惊呆了!他们鼓掌欢呼着,许多人激动得流下了泪水。此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在上海、宁波、杭州、重庆、深圳、西安、广东、福建等地,舟舟共作了数十场慈善演出,场场观众爆满。”
“2000年5月,应美国凯西儿童基金会之邀赴美国作访问演出。台下,观众拥挤,座无虚席。联合国副秘书长及40多个国家驻联合国大使等都前来观看这场演出。只见舟舟的指挥棒随着他极其优美的肢体动作而上下翻飞,时而如飞燕凌空,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又如山崩帛裂,慷慨激昂。尤其是那首《星条旗永不落》指挥完毕后,热情的美国朋友们都激动地站起来,疯狂地欢呼鼓掌。舟舟几次谢幕,观众们仍意犹未尽,他们围上来,争着和舟舟亲吻拥抱,联合国副秘书长及一些外国使节以及肯尼迪的妹妹还高兴地与舟舟合影留念,场面十分感人。据说,舟舟是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演出的第一位中国指挥。在美国,舟舟在纽约、旧金山、夏威夷等地共演出了6场,观众场场爆满,反应热烈,以致舟舟在后台一次次兴奋地大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据乐队首席小提琴家刘达先生介绍,《自新大陆》是一首内涵丰富,情感细腻,指挥力度很强的世界名曲,它也是世界上许多一流乐队经常演奏的保留曲目。如此高难度的经典曲目,舟舟却能清晰准确地熟记下它的四个乐章,并能恰到好处地处理乐曲中的情绪转换和音色起伏,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他不仅仅是对音乐本身,诸如音调、音节、音域和重度等等,乃至对于乐团的整体演奏效果、各种乐器的位置、音色和协调,他也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理解和表现。……当舟舟轻松地走到指挥位置以后,人们看到舟舟的手势令人眼花缭乱,或者随意地向旁边一撩,或者看似无理地在背后一扬,都极准确地按照每个乐器的位置发出清晰的指令,使整个演奏如行云流水。”
“我们演奏的不是一般的小调小曲……出人意料的却是:随着舟舟手中指挥棒的起落,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舟舟的指挥思路不仅清晰准确,而且音乐感觉十分到位。舟舟在处理《星条旗永不落》中的一些高亢音节时,情绪十分饱满,并能及时宣泻出他对音乐的理解。”“不论是布拉姆斯第五号匈牙利舞曲,或是德弗乍克第九交响曲,舟舟都对音乐控制自如。舟舟双手协调使用,不时地交错向各声部提示,并低头、微笑、顿足,展现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与舟舟合作过的台湾大众管弦乐团客席指挥樊德生说,舟舟的音乐感很强,了解曲子怎么发展,指挥动作完整,排练时一点也不含糊。
舟舟的艺术辅导蒋燮斌是目前国内数得着的指挥家,他说:“弱智本是个缺陷,是劣势,但到了这个地方,反倒成为舟舟的一大优势,使他的指挥具有一种纯净之美。”邓朴方说:舟舟绝不是在亵渎艺术,你们这些艺术家也绝不是在这里陪舟舟玩,你们是在创造艺术,丰富艺术,使之更具魅力。舟舟制造的音乐神话应了一位大师的评价:给他一段旋律,他就能划出最美的弧线。
就舟舟大师级指挥的实际效果而言,与其说舟舟不懂乐谱,还不如说舟舟本身就是乐谱的化身,是乐谱的人格化——舟舟自创而规范、出神而入化、动作与音调节奏浑然如一体的指挥动作,说明他就是一部会跳动的乐谱。毫无疑问,舟舟是他指挥下的交响乐队的灵魂。不识谱的舟舟是个真正的交响乐指挥家,而不仅仅是一个随着交响乐节奏起舞的表演者。任何一个交响乐队不管经过怎样的排练,现场指挥都是必要的,那些认为交响乐队是舟舟灵魂的人,实际上等于说一个交响乐队可以不要指挥而自行演奏,交响乐队成员之间可以不要指挥而默契配合,任何交响乐的指挥都是多余的,都只是在自我表演。这才是真正缺乏音乐常识。
就舟舟大师级指挥的实际效果而言,舟舟是否真的能指挥是个伪命题。
不可否认,在舟舟给人带来的美感中,他的智障残疾人身份及其成才的过程是重要的因素。舟舟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任何一个人,哪怕他是残疾人,哪怕他是智障残疾人,只要他愿意努力,并有充满关爱的环境,都可以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除此之外,他风度翩翩,举止优雅,彬彬有礼和观众良性互动,符合社会文明规范的行为细节,是智障残疾人舟舟的人性美。但这只能说明他给人带来的美感是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统一。我们不能用舟舟智障残疾人身份取得成功的人性美,否定他的音乐指挥专业水准的自然美。世界的存在本来是亦此亦彼,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舟舟以智障残疾人身份取得成功过程的人性美依附、渗透于他的音乐指挥专业水准的自然美;如果没有后者,舟舟将什么都不是。如果说,舟舟自身努力和充满关爱的环境使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成就了他的超乎常人的形象思维、音符感应、节奏直觉能力,那么他的人性美则是他的音乐专业水准自然美的点缀与升华。舟舟指挥交响乐使自然美与人性美珠联璧合,自然美承载人性美,人性美提升自然美,开发了人们心灵深处求真求善求美的潜能,向社会散发了正能量。这是舟舟指挥交响乐引起振憾大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舟舟所谓的“智障”实际上只是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智障”而不是他所有智力的“智障”。人的智力既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也包括直觉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而音乐更需要形象思维能力与对音符的直觉能力。就舟舟比常人更发达的形象思维能力、对音符的直觉能力、对曲子完整连贯的激情指挥能力、激情指挥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而言,与其说舟舟是“智障”,不如说舟舟是天才。所以我们不要怀疑舟舟的指挥能力,也不要给舟舟指挥的专业水平打折。在舟舟充满激情指挥下的交响乐美妙旋律面前,我们要改变的是人类固有的,单纯地把智力与逻辑思维、文字符号把握能力划等号的“智力”、“智商”、“智障”概念,多元化包容不同个人的智力模式,多角度评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特别要注意开发特殊人才的特殊智力潜力,而不是对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智力类型怀疑或冷嘲热讽。“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不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有着科学方法论的依据。所以我要为乐队天才指挥家、“智障残疾人”舟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