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吴铭:学术混大

火烧 2021-11-19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围绕何新关于美元地位的论述展开,指出其历史事实错误,质疑其学术可信度,并强调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的地位。

  老何重发了一篇文章《老何偶感:美元真的是一堆废纸吗?》。主要观点:一是谁说美元是废纸,非蠢即坏;二是说美元是废纸的人,根本不懂“经济循环”是怎么回事,“金融信用”是怎么回事;三是美元敌对国家都愿意“得到”美元;四是上世纪50——60年代,中美处于极端对立状态,中国却极度希望“得到”美元,为此中国成立了多家外贸公司,尽管自己粮食不够吃,仍然出口各种实物换外汇(美元);美元地位高于黄金,因为黄金不是硬通货,尽管美元不断贬值,但仍然是当今全球信用最高的一种货币。

  最后,何新的结论:美元之所以被全世界追捧,因为美元是当今唯一可在以全世界通用和兑现的国际货币,是唯一国际公认和被各国普遍接受的硬通货。

  我想,老何的立场、方法论、基本观点,都在这里了,我想我没有误会他。

  老何这里为了证明美元的地位远高于黄金,美元信用是可以在全世界购买商品。

  在反驳何新之前,我先纠正何新的若干不应该犯的基本史实的错误,也就是硬伤。

  新中国成立的50、60年代,中国的确想“得到”美元,但中国彼时想“得到”的美元,并非出口来换,而是因美国仇视新中国,冻结了中国银行里保存的美元和美元资产,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四大家庭等官僚资本,当然也有一些属于民族资本。为此,新中国在成立前后,进行过抢救美元资产的行动。也为了“反冻结”,新中国人民政府,也冻结了阎罗王火药味和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一切财产!当然包括美国一切公私存款。如果你所谓的新中国希望“得到”的美元是指这个,我没意见。但我认为,你所谓的中国希望得到的美元,不包括这个。(以上参见《中国银行行史》第二章)

  老何的重大史实性“硬伤”哪里呢?

  在这句话里:“为什么上世纪50-60年代,中美处于极端敌对状态,中国却极度希望得到美元,为此中国成立了多家外贸公司。尽管自己的粮食不够吃,仍然出口各种实物食品换取外汇(美元)。”

  上文“(美元)”是老何原文中就有的,不是我加的。

  这个“(美元)”是证明老何的历史老师很可能是高晓松的铁证。

  我说老何是不学无术、信口雌黄、欺世盗名的学术骗子、学术混子、学术油子,毫无历史知识,这就是铁证。

  如果我是中情局的局长,老何这篇文章,我支付至少10美元。这是收买中国公知的最高价。

  这篇文章,老何你不能删除。我截屏保存,以免今后死无对证。

  下面反驳你。

  第一个故事:

  1957年春,中国开始举办第一届广交会,主要是出口。以后,中国的外贸“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当然,因为要制造新中国闭关锁国的印象,这段历史基本上被雪藏。中国搞对外出口交易会,有一个规矩:中国出口的商品,收英镑、收法郎、收西德马克、收日元等西方国家的货币,但是,但是,但是,唯一、独独、偏偏就是不收美元!

  敲黑板,说三遍。

  记住了,老何,中国的对外出口,不收美元,不接受美元结算和支付权。我们不赚美元外汇!以后的外贸史还有一条原则,就是我们不储备外汇,有了外汇马上从欧洲购买黄金,70年代的几百吨黄金就这么来的。我们不接受狗屁“世界储备货币”这种荒谬的东西。

  不要把“出口创汇(美元)”的帽子,戴到新中国、毛主席头上!

  想知道我这条信息来源的何新粉,请在文后留言。如果愿意把电子邮箱留下,我把资料发给诸位。免费的。吴铭的长期粉,应该知道这些信息的来源。

  第二个故事:

  文革期间,中国甚至拒绝过侨汇。侨汇业务是文革期间受到冲击最严重的业务,“不可避免地给国家的侨汇收入带来不利影响。”从1966年七八月份起侨汇就开始下降。从全国统计数字看,1966年全年侨汇收入从1965年的1.61亿美元降至1.49亿美元,1967年再降到1.41亿美元。冲击侨汇的办法有二:一是取消侨汇物资供应。1966年文革开始不久,有些重点侨区就率先提出取消侨汇物资供应的要求,认为这是扩大差别,散布消极影响,不利于思想革命化。同年9月,全国各地都停止了侨汇物资供应,同时相应决定撤销侨汇公司、商店。银行也停止发行侨汇物资供应证。

  其二,取消对华侨存贷款的优惠。此前中国银行多年来执行的华侨储蓄优待办法,对侨汇存款利率高于国内一般储蓄存款。1971年全面调整利率时,取消了对华侨存款的某些照顾。1967年起重点侨区省份将侨汇业全部改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由职工掌权。1972年5月,中国银行取消了私人侨汇业。

  “各地的华侨投资公司是在1957年国务院公布华侨投资优先办法后建立起来的。十多年来,已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华侨投资公司,共吸收投资五千余万美元,支援了国家建设。”

  “在1966年中,华侨投资公司也受到了冲击,把用优惠股息吸收华侨投资的做法,当成‘资本主义经营思想’批判。从这一年起一些省市就陆续撤销华侨投资公司。到了1970年,银行经批准决定撤销全国各地的华侨投资公司。”

  当然,这些做法被称作“闭关锁国”。但也说明,对外资,中国其实没有那么在意。

  当然,“外汇挂帅”是错误的,外汇“可有可无”,也是片面的。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今天,把美元外汇当作财富、当作人民币发行的依据,甚至还要推动以外汇储备为基础的人民币国际化,完全是丧失金融主权的表现,是买办思维,是极其荒谬的。

  第三个故事,70年代初,当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连欧洲乞丐都拒绝美元!美元毫无信用!那有什么比“黄金”的地位还高?

  也正是1970年前后,中国出口得到的外汇(英镑、法郎、马克之类),立即用来购买黄金!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不稳定呀。

  为什么不要美元,因为美元更加不稳定。我们不储备狗屁外汇,我们正在努力建立第三世界经济体系,排斥其他资本主义的货币,我们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正在争取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支付,而且正在取得成果。

  第四个故事也是常识。50年代,中国主要对外贸易对象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英法西德日本也在开展贸易,但不是有美国人搞的禁运和制裁嘛,这个贸易不那么容易开展。而中苏贸易用的是政府间协定结算,后又用瑞士法郎为计价货币结算。进入60年代,中苏贸易逐渐归零,可以忽略。中苏贸易,中国是为了归还抗美援朝的欠款和购买156个大型工业项目,而这些项目又不是用美元结算、支付。试问,中苏贸易,挨得着美元吗?发什么神经呀!

  第五个故事,50、60年代,美国鬼子纠集自己的仆从,对中国又是禁运、又是制裁,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要美元外汇,能买来什么?

  老何,大约半年前我建议你,现在,我再次建议你好好看看毛主席时代的历史书,不要向高某松、袁某飞学历史。

  有一本杂志,叫做《中国对外贸易》,大概是这个名字,以您的身份,你是能够找到的。我找起来很困难。你找来看一看吧,尤其是新中国毛时代的资料,很多。

  大家看到这些资料,觉得很简单,殊不知,我为了找这些资料,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把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当时的报纸刊物,翻了个遍。当年,我说中国曾经在70年代实现了对外贸易用人民币结算时,有位网友,说我胡说,不可能,让我提供证据。我又的确忘记了消息来源,于是,就只能把这些旧报刊再翻一遍,其中的苦头没少吃。但当我告诉此人资料来源时,他却让我把资料复印好寄给他。我痛骂他一顿,不再理会他的。还有位自称有外贸工作经验、对外贸易大学的陈教授(女),也说我提出的上世纪70年代中国出口用人民币结算是胡说,理由是人民币不和黄金挂钩,不是世界贸易货币,不可能有结算权,还写成文章指责我。当我拿出参考消息1970年5月18日的消息让她看时,她说,报道这个消息的记者不懂财经,不知道支付、结算是怎么回事。我又建议她看看中国银行史,不知道她看了没有。

  我从军事领域,切入到经济金融货币领域,我原本是个门外汉。但当我进到经济金融领域之后,我发现,这个领域的骗子、说谎者,最多。但凡有点良知,有点严肃性的学者,都被边缘化。什么引进外资、开放金融、出口创汇、开放市场,还有以外汇储备为基础的人民币国际化,完全是一种无耻的欺骗,是替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压榨中国人民、毁弃社会主义根基,根本就违背货币本质和经济金融规律!毫无道理可言。

  我对经济、金融、货币的理解,恐怕也不那么完全、深刻。但是,扫一下主流的经济、金融、货币领域的官僚、专家、智库、大学、权威,已经绰绰有余了,因为这个领域的官僚、大学、专家、学者,多是一些不学无术的骗子或者是拿钱写研究报告的工具人——他们自己也不认为拿钱写研究报告丢人,都公开自己拿钱写研究报告的事实,他们认为这代表自己的有水平——。当然,距离完全解决中国经济的实际问题,取得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歪理邪说斗争的胜利,收复中国经济主权,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大距离,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思考、实践。

  最后,再强调一下老何发明的公鸡会。

  公鸡会,完全是老何为了自己跳大神 ,而一手发明的“鬼怪”。公鸡会的特征:一是无所不能、神通广大、不可战胜,来无影去无踪,见不到、摸不着、抓不住。完全就是一种“鬼魂”。二是只有老何才能解释公鸡会,其他人只能听,甚至无法插嘴。三是老何想让公鸡会做什么,公鸡会就做什么。四是公鸡会怎么斗?对不起,公鸡会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谁也斗不了。中国只能投降、屈服,束手就擒。

  跳大神的人,总要把自己的“鬼神”说得无所不能、无法无天、不可思议,这样才能唬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