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领导核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郑重地提到“核心”问题,有文字记录的是担任了党的“一把手”的毛泽东。在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他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是当年《毛主席语录》的第一页、第一段。
这里所说的“核心”,突出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而不是领导“集体”,更不是领导“个人”。
1967年7月至9日,毛主席在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时的谈话中,在谈到革命大联合以谁为核心时,说:“什么以我为核心”,这个问题要解决。核心是在斗争中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自己提“以我为核心”是最蠢的。王明、博古、张闻天,他要做核心,要人家承认他是核心,结果垮台了。(1967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毛主席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的通知》)
毛泽东关于“核心”问题的这个谈话,主要针对的是“文革”中的某些“造反派”头头和“派性”严重的人。他不但反对“以我为核心”,还很反感称为“核心”。认为:“核心是在斗争实践中群众公认的,不是自封的”。没有提到其它条件和要求。
事实上,毛主席在世时,领导中国共产党四十余年,期间,在行文与舆论中,没有出现“第一代领导核心”、“以毛泽东为核心”那样的表述。
即使是王明、博古、张闻天等,在坐着最高领导的位子,认为自己就是“领导核心”的时候,在已看到的中央文件中,也没有看到以谁为“核心”那样的提法。
从《陈云文选》第三卷《要反对动乱》一文看,好像陈云是继毛主席之后,谈及“领导核心”的中央领导。一般的中央领导,特别是自知不是“核心”的领导,谈不到这样的问题。
1989年5月26日,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政治风波”,形势异常严峻。总书记面临被撤换或者已经被撤换的紧要关头,中央不能没有人主持的非常情况下,陈云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作为老同志,现在就是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以突出邓小平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不过,据当时陈云的秘书,曾任国家安全部部长的许永跃回忆,陈云的原话是:“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但现在有人要另起炉灶,我提议我们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头子’的中国共产党党中央,赞成的请举手”。陈云并没有使用“核心”一语。
第二天发表的时候,根据许永跃的建议,就把“头子”改成了“核心”。(参见《晚年陈云与邓小平》,《百年潮》2006年第3期)
要公开发表讲话,“头子”这个称谓让编辑们有点挠头。
若提“以邓小平为头子”或者换成书面语言“为首”,把一个连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都不是的党员,尊为“头子”或者“首”,这不符合党章的规定。作为中顾委主任的陈云难道不知道吗?知道而为什么这么说?或许他认为除邓小平外,当时的党内还没有人能够担当此任。事实上,邓小平并没有当那个“头子”。几天后,他就做出了众所周知的选择。
如果把一个不是中央委员的人尊为“首”,那么,正式选举出来的“总书记”即“头”,该怎么称呼?这个矛盾无法解决。一个政党,总不能有两个“首”。
分析起来,“头子”、与“核心”还真不是同一概念。也不是“同义词”。在现实中,“头子”,可以是“核心”,也可以不是。在汉语中,头,本意是“首”。首,本意是“头”。“为头”与“为首”同义。头,也引申为“第一”。组织的“头”,通俗的说法也称为“一把手”。非“一把手”,不能称“头”,或者“首”,这是常识。
把陈云讲话中的“头子”修正为“核心”,显然是“秀才”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避免了尴尬。陈云是不是认可邓小平这个“领导核心”,应该是认可的,也是积极带头拥护的。“核心”不是光杆司令,光杆司令也成不了“核心”。
应该说,陈云的发言道出了党内存在着的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像一层窗户纸被陈云捅破了。邓小平“复出”之后,俨然就成为了“核心”,有人像众星捧月一样地捧着他,使得历届合法选举产生的“党首”成为有名无实。其中原因固然可以探讨,自身问题不能不说是主要的。他挑战、事实上是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据传达说,党内甚至还“郑重”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决定,“核心”成为最后“拍板定案”者。这个“决定”,应该载入史册,而在史册中却看不到,何也?党史专家们怎么了?
而党章的修改,全党都看到了。这在事实和法律上承认了“核心”是可以凌驾于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并且拥有高于总书记的“特权”。这,决不能说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表现。这,都是为了适应“核心”的“合法化”而进行的操作。
当不是中央委员的军委主席成了全军“合法”的最高领导,选举产生的党的最高领导总书记不过是一个“副主席”的时候,党的最高领导总书记的“军权”就转移到了军委主席的手上。总书记的地位明显在军委主席之下。这样,军委主席领导总书记的“领导体制”正式形成并“合法化”了,形成了“枪指挥党”的格局。至于总书记人选是不是以自动放弃军委主席的权力而换取总书记的位置,不得而知。
必须承认,这种“合法化”了的“枪指挥党”的“领导体制”与毛主席在还没有担任党的最高领导时提出、确定,并被党中央采纳、坚持的“党指挥抢”的建党、建军思想原则背道而驰。而“党内”居然没有反对意见,岂不怪哉?
不管有多少理由,这种“突破”却是原则性的、“破坏性”的,严重地削弱了总书记的领导地位和行使职责,后果极其严重。而严重的后果却只能由总书记承担。而“核心”却犹如“旁观者”一样。因为,组织原则管不了“核心”,“核心”也不必为发生的事承担任何责任。
在陈云就提出以邓小平为“头子”之后的第五日,即1989年5月31日,总书记赵紫阳或许已经或者即将被撤职,“第二代领导核心”在同两位中央常委的谈话中郑重谈到“领导核心”问题。他说:“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很好地团结”。还说:“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6月16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三代的领导集体也必须有一个核心,这一点所有在座的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来理解和处理。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也就是现在大家同意的江泽民同志。
“第二代领导核心”在确定“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时候,很明确,指的就是“个人”。突出“核心”有“突出个人”的嫌疑,或者就是“突出个人”。这,却又是“第二代领导核心”口口声声反对的。
一个地方大员,虽然可能任内“政绩卓著”,“能力超群”,本也没有在中央工作的经验。临危受命,在还没有接手中央工作的时候,也说不上有“实践”经历和经验,是不是“成熟”,人们无从知道。说群众“公认”,似为时过早。这时却被他认定为“核心”。以他自己提出的关于“核心”的条件衡量明显相矛盾。
在中央工作多年,一度被尊为“英名领袖”的华国锋,尽管他在“第二代领导核心”复出的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不过是“过度”,不能称为“核心”。
胡耀邦为什么当选,人们其实不清楚。“第二代领导核心”认为“我们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这样说:“由于需要年轻一点的同志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而胡耀邦有长期在红军中工作和从事党、团工作的经验,在‘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中有显著成绩,所以被选为党的主席(总书记)”。原来如此。谁也想不到,他因为“自由化”问题处置不力而被“辞职”。
赵紫阳在胡耀邦之后当选,他也应该说“我们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更没有想到,仅在两年多之后,这个“正确”的选择,居然因为“支持动乱和分裂党”这样更加严重的错误而被撤职。
这两位在被选择的时候,也没有被他称为“核心”。难道有先见之明?
据了解,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都是“老革命”,经历了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的考验与锻炼,而且具有在地方和中央工作的经验者尚且不“成熟”,他们没有被称为“第三代领导核心”,怎么一个还没有入主中央,一经被选择,就立刻被指定为“领导核心”,就“成熟”了?这是何道理?这不是前后矛盾么?
这样说,或许就是想强调,“第三代领导核心”与“第二代领导核心”之间具有“继承性”、“传承性”、“延续性”。中间没有“断代”、没有“过度”,而是直接衔接。为什么只有这两代之间不一样?
“第二代领导核心”虽然承认“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称毛泽东为“第一代领导核心”,但是,他接着说:“这一代的前期是好的,后期搞‘文化大革命’,变成一场灾难”。这能够“变成一场灾难”的领导,还是“成熟”的领导么?还配称为“领导核心”么?这个关于“核心”的谈话更是存在着明显矛盾。
这里,有一个毛主席可以参照的人物,即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的陈独秀。建党后,曾经连任五届中央总书记。这个记录至今无人打破。他没有称自己为“核心”,也没有被称为“核心”。陈独秀的“前期”,不能说是不好的。在他的领导下,共产党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成绩很大,应该说是好的。在他在创立共产党的时候,有“南陈北李”之说。他起的“核心”作用、主导作用毋庸置疑。他的犯错误,而且被证明的确是犯了错误,也是在“后期”,即1927年“四一二”前后。如果陈独秀因为“后期”犯错误而不能称为“领导核心”,同样“后期”犯了严重错误达十年的毛主席,怎么能有资格称为“领导核心”?共产党人评论自己的领导,总不能搞双重标准吧?
如果说陈独秀与毛泽东有什么不同,那就是,陈独秀犯错误后就离开了共产党,后因为其它原因,或者说他个人的原因不愿意回到党内。
毛主席在生前的确曾一度被当时的领导认定屡屡犯错误,并受到处罚,直至毛主席纠正了他们的错误。在他去世时,应该是“盖棺定论”了,没有被共产党组织认定犯有错误。他因此而“善终”,而且“追悼会”的规模是空前的,“悼词”至今也没有被撤销,他的巨幅画像仍然高悬于天安门城楼之上,在北京的天安门前为他建立了“毛主席纪念堂”,遗体供人们瞻仰,几十年来,络绎不绝。这说明“犯有严重错误”的毛主席被全党、全国、全军所肯定,在人们心中的威望与地位,在若大个中国,数以十几亿国人中,至今仍然无出其右者。这,难道不足以令某些人汗颜么!
毋庸讳言,在毛主席身后,共产党发生了重大变化,领导人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的反映。毛主席虽然没有被开除党籍,对他的大批判却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避免。
正是在“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领导下,开展了对毛主席这个“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大批判。声势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这是毛主席为“文革”这场“灾难”、“动乱”承担的责任,付出的代价。
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当然不仅是毛主席,毛主席在世时的中央副主席康生、政治局委员谢富治因去世而免除了刑事责任,却被撤销悼词,开除党籍,还要掘墓遗骨。中央副主席王洪文、政治局常委张春桥、政治局委员江青、姚文元被判处死刑或者重刑。这是他们为“文革”这场“灾难”、“动乱”承担的刑事责任。如此这些,是对“文革”进行“清算”的结果。在许多人看来,这或许是“正义”可以来迟,不会缺席。
一个犯有“灾难性”错误的毛主席,居然被“第二代领导核心”“追谥”为“领导核心”,而且是“第一代”。他虽然说:“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这里的“核心领导”指的是“领导集体”,而不是指毛主席“个人”。但是,细细分析,话中有话,话外有音。
1935年的遵义会议,毛主席只能说是进入了中央的领导班子,或者说决策层。这时的毛主席,还不能称为“核心”。毛主席也没有自封为“核心”、自称“核心”,没有人称呼他为“核心”。如张国焘对他还心怀叵测。即使是“七大”被选举为中央主席,有人喊“毛泽东思想万岁”,也没有被称为“核心”,他好像很不屑于被称为“核心”。
毛主席那一代“领导核心”中的刘少奇,是1943年春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即成为“领导集体”成员。
如果说“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时候开始,那么,在刘少奇进入“领导集体”之前的“毛周朱”那8年中,尽管在事实上,毛主席已经成为中央决策的主导,还不能说“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七大”前后,只因为“领导集体”中有了刘少奇,才能称为“成熟的领导”,“第二代领导核心”才称毛主席这一代领导为“第一代领导核心”。这其中的“核心”到底是刘少奇还是毛主席?
毛泽东的所谓的“后期”,明确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而“文革”时期的刘少奇,与“第二代领导核心”一样,不但被排除在了“领导集体”之外,而且是遭受“迫害”的“灾难”时期。没有刘少奇的“领导集体”,毛主席的“后期”却“变成一场灾难”。直至“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出现,才“拨乱反正”,恢复了秩序。
从邓小平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毛刘周朱”领导集体中,只有刘少奇是不可或缺,才是名副其实的“领导集体”中的“核心”人物。他的存在与否决定“成熟”与否。这在事实上就否定了毛主席的“核心”地位和“核心”作用。
这样,邓小平口中的毛泽东,一方面是“成熟的领导”并称为“第一代领导核心”。另一方面却是制造“灾难”的领导,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认定为制造“动乱”、制造“灾难”的领导人。这样的一个领导人,配称为“领导核心”吗?
其实,对于毛泽东前期的肯定,恐怕也并非出于邓小平的本意,只是一种“策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不那样,“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期翻身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他称毛主席为“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原因,原来是这样,是不得已。
制造“动乱”、“灾难”的毛泽东,犯有“严重错误”毛泽东,有始无终的毛泽东,幸亏没有说制造“暴乱”的毛泽东,怎么可能是“成熟的领导”?怎么有资格算一代“领导核心”?按照邓小平的条件,他自己就把毛泽东是“第一代领导核心”的说法否定了。
用肯定毛泽东前期的方法,否定毛泽东的后期。这样的招数鲁迅早就说过:“也还是死了已经两千多年了的老头子老聃先师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战略”。当年“陈西滢也知道这种战法并用以对付鲁迅。鲁迅说:“我并不感服这类的公评”。自称与鲁迅的心相通的毛泽东,能够感服邓小平的“公评”么?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何尝不是老聃的战略?他要否定毛泽东的“后期”,便肯定他的“前期”。至于他是不是知道老聃有这种战略,陈西滢曾经用这种战法对付过鲁迅,那需要知情人去说。
这样分析下来,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从陈独秀到毛主席,再到华国锋,无一能够称为“成熟的领导”。唯有邓小平感觉自己才是“成熟的领导”,才配称为“领导核心”。也只有他“自封”为“领导核心”。
“核心”问题既然被提出,人们不能不考虑,在“核心”与“党首”分离的情况下,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没那一个专家之类阐述过这个问题。通过观察,“核心”好像可以凌驾于“党首”之上。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是如此。
“核心”有实无名,在党和国家面临问题的时候,负什么责任?好像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是“自由化”,还是“政治风波”,都不承担责任,也没有看到承担什么责任。由于党章、宪法中并没有关于“核心”责任的规定。因此,“核心”的确什么责任都可以不负。“党首”也没有理由把责任推给“核心”,只能独自承担。
“领导核心”到底是怎样传承?难道是私相授受吗?由于没有任何规定,人们不知道。人们看到的是,“第二代领导核心”不是“第一代领导核心”的选择、授予,而是自我认定,或者说是“自封”。而“第三代领导核心”却是由“第二代领导核心”授予。由于党章没有规定,因此,“核心”的传承可能具有随意性。
由于党章中没有关于“核心”的规定,关于“领导核心”的言论不属于“法言法语”,不属于规范性的用语。从“言论自由”这个法律上说,无论怎么说,无论是毛主席说还是邓小平说,无论谁说的有道理谁说的漏洞百出、自相矛盾,都不犯法,也都没有约束力,人们可听可不听。只是,由于是“大人物”说的,有人自然就当真,就深信不疑。但是,作为共产党人,说话还是应该尊重党的章程。
由于“核心”不是选举产生,也不是什么荣誉职务。党的党章和国家法律,在事实上都没有关于“核心”的产生、任期和权力、责任的规定。
党史专家,党校教授,党内理论家,法学家应该根据法律,党的理论予以阐述,以向我等普通党员解惑释疑。
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党首”是按照组织原则选举出来的。他的权力是由党章规定的。
在共产党的历史上,即使是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被撤职如陈独秀,或者叛变如向忠发,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如瞿秋白、李立三犯错误,即使没有可以充当“核心”的人物,按照组织原则,也会有人主持中央工作,直至选举产生出新的领导人,共产党组织不会、也没有因此而瘫痪,共产党员没有因此而成为乌合之众。正是“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地球上离了谁都转。
党,可以没有“核心”,却不能没有“头”。一旦失去了“头”,就会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及时选出。选“头”不是选“核心”。至于他是不是能够成为“核心”,那是后人评论的事,不影响那些被称为“头”的领导人发挥领导作用。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