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由女大学生传销溺亡想起:那些年我们遇到过的骗子

火烧 2017-08-1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由女大学生传销溺亡事件引发,回忆过去遭遇的骗子案例,如变卖银镯子的诈骗,揭示社会中诈骗问题的普遍性,强调防骗意识与反诈教育的重要性。

 

  

  编者按:近日,湖南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大二贫困学生林华蓉,暑假接到学长卿某崇邀请赴湖北打工,陷入传销组织后溺亡。传销之害让作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那些骗子。这些今天读来匪夷所思的骗局,促使我们深思一个生产骗子的社会问题。

  最近看到了关于李文星被骗入传销组织发生意外的新闻,心想:世界真的好危险,形形色色的诈骗,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回想了一下,虽然侥幸没遇到过传销组织,也没遇到危及人身安全的诈骗行为,但是生活中遇到谋财的诈骗还真不少,列举一下我知道的三个真实案例。

  事件一:变卖银镯子

  时间:90年代

  主人公:我妈妈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哦不,风和日丽的星期六上午,我妈妈去单位加班,到了中午,加班结束,心想路过菜市场买食材,一切都和往常无差别。

  突然,我妈妈在挑菜的时候,一个穿着打扮简朴的年轻女人出现在我妈妈面前,她语气急促地向我妈妈叙述她的经历,大致说,她是我们市某乡的,因婚姻迁居到另一个乡,婚后遭到丈夫的家暴和婆婆的刁难,偷偷从夫家逃出来,无处可去,只好回娘家,可是路费不够了。

  这时候,她摘下手腕上一对镯子,说这是她的嫁妆,一对家传的银镯子,现在只能变卖掉,换点路费回娘家,不多要(意思是本来很贵),就500块。

  这位女士的演技非常好,她说着说着居然泪流满面,她解开袖口,指着胳膊上一道暗红的伤迹,说是丈夫用皮带打的,还撩开头发露出额头的淤青,说是婆婆用什么东西打的。

  

  同作为女性,我妈妈又同情又义愤填膺,虽然也曾怀疑这是假的,但又觉得万一是真的呢?自己有能力,不帮说不过去啊。以现在的眼光看,可行的办法很多,比如,使用《反家暴法》维权,寻求反家暴机构的法律帮助,借助媒体等方法。但那个时代,互联网不发达,而人们的关系还算朴实,社会上歌颂着助人为乐的精神。

  于是,我妈妈做了一件很有雷锋精神的事,她拿出身上仅有的五百块钱,买下了看起来银光闪闪的镯子,给了这个萍水相逢的女人,让她当路费,赶紧回娘家。

  回家后,我爸爸得知我妈给了一个陌生人五百块钱(那时候的钱很值钱的!),就说我妈“傻”,说不定对方是骗子。我妈当然不高兴了,毕竟我妈是个自问精明的职业女性,同时,又觉得我爸是男人,缺乏对女性的同理心。那次,我爸妈大吵了一家,两人愤怒中还把两只镯子从窗口扔到楼下。吵着吵着,又和好了,大家都没有恶意,就是说话的方式有些问题。

  这两只镯子,落到了楼下的邻居王奶奶窗下,热心肠的王奶奶听到我爸妈吵架,大概猜出是怎么一回事。过了两天,王奶奶看到我爸妈又一起从菜市场回来,知道吵架风波过去了。于是,她颤巍巍地爬上楼,敲开我家门,把这对手镯还给我爸妈。

  雨过天晴,这对镯子被摆在茶几上,光泽还不错。

  谁知,过了两周,这镯子……生锈了!

  这件事直接导致小时候的我非常讨厌骗子,不仅靠同情骗走了我妈妈的辛苦钱,还害我爸妈吵架。看《西游记》的时候,都忍不住嚷嚷,要是天上真的有雷公,一定要打骗子!

  过了很多年,再看那个年代,下岗潮刚过去不久,不少人先前的稳定生活都结束了,过上了雨中飘萍一般的日子。那个卖了假银镯子给我妈妈的女人,她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那时候也没有发达的互联网,我妈妈不了解骗子的手法,对方又演得极其逼真,上当受骗也是难以避免的。后来,我妈妈又遇到过类似的人,但再也没有上当。

  事件二:戒指

  主人公:邻居张姥姥

  事件:2005年

  我姥姥家是旧小区,街坊邻居几乎都认识,张姥姥是我姥姥的邻居。当时62岁,鬓角带着一丝丝白雪的痕迹。

  这天,张姥姥去买菜,遇到一个样子十分悲怆的中年人,他问张姥姥,有没有看见一个装在红盒子里的戒指,那是他攒了半辈子,结婚用的戒指,没了他就结不了婚了。

  张姥姥看到他的样子,心生几分同情,自己这个年纪做了姥姥奶奶,而这位大兄弟这把年纪才熬到结婚,结婚戒指却丢了,如果运气好,新娘还可能理解他,如果运气不好,新娘家说不定当场悔婚。

  

  这时候,“大兄弟”开口了,如果帮忙找到戒指,不仅给张姥姥一笔奖金,还宴请她去参加自己的婚礼。

  张姥姥毕竟是老一辈,重情义,觉得结婚是特别重要的事,又是这个中年人半生的积蓄,很快心生同情。但是,这位大兄弟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就走了。

  张姥姥心想,也是爱莫能助,于是继续走。

  这时,前面一个年轻男子,弯腰捡起地上的一个物体,张姥姥的眼睛花了一下,没看清,谁知年轻人大叫起来:“哇,不得了,这个戒指很贵”。说罢,他东张西望,一眼看见张姥姥。

  张姥姥说:“哎呀,这是刚才一个人丢的,你快还给他吧,他可着急了!”

  年轻人谄媚地一笑,说:“大妈,这附近就咱们俩,那人你又不认识,别管了,咱俩分了它吧,这戒指标价2000,一人一半,您给我1000,戒指您拿走,怎么样?”

  张姥姥义愤填膺:“那怎么行,这是人家结婚用的戒指,不义之财我可不要!劝你也别要,赶紧还人家,他就在附近呢”。但是周围没人,她也没有刚才那人的联系方式,只好作罢,走了。

  后来,张姥姥的儿女听了,都说这俩人都是骗子,幸好张姥姥拾金不昧,不贪小便宜,才没有上当。

  故事三:网络兼职

  主人公:同学小文

  时间:2016

  小安是个内向的男生,平时话不多,还有点害羞。

  大学时期,他见到同宿舍的哥们勤工俭学,自己也想尝试着挣钱,减轻父母的负担。

  宿舍的哥们做的是销售,可小安有点害怕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正好这时候,他在一个qq群里看到招兼职打字员的信息,他觉得这种工作可能比较适合自己,于是加入了那个qq群。

  加入之后,对方首先要了他的身份证证件照,小安犹豫了一下,留了个心眼,他把玩游戏用的,在网上搜到玩游戏用的身份证号,用抠图软件粘贴到了身份证照片上,还把自己的照片换成了网路图片。

  “入职”后,“会长”要求每人押金99元,现在交钱以后才能赚钱。小文咬了咬牙,用某宝转账给对方提供的账号。

  

  不久,他接了一个单,是个100块的单,谁知,按照要求打完字后,不仅没拿到报酬,还被对方收取“风险金”100元。对方说,你知道了我们的秘密,所以要防止你泄密,收取风险金。

  小安发觉上了当,赶紧退出了那个群。但是,损失了199元钱。

  骗子花样百出,网上的“防骗攻略”也只能参考,因为防骗永远滞后于行骗。什么时候,骗子作为一种不光彩的谋生方式才能真的消失呢?恐怕只有人人有饱饭吃,人人有个好工作、资源分配平均的时代吧。

  作者:李霜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