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习近平: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毛泽东曾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习近平曾说;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我认为;什么人都有犯错误时候,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的另外。但是;党的政权“合法性”不容质疑。首先,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爱国者用鲜血和头颅换来的。翻开整部中国近现代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自1840年起,我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许多政党与派别。各类农民起义组织、维新派、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以及各种军阀派系、他们最终都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而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只有中国共产党因其无比的先进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因其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被人民所信任和拥护,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大多数人民当政的国家,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我认为,中共的执政权“合法性”源自于得民心,得民心得天下,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若共产党不得民心,是不可能打败国民党的。从共产党打败国民党中看,是人民支持并选择共产党的,这是无形中的真正民主。目前的中国;国家稳定,政权稳定,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稳定,这些稳定,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从这些稳定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有能力的,领导是正确的,是一个合格的执政党。
当然,人无完人,什么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的, 一个政党如同一个人一样,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总是可能有走错路线的时候,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审时度势、把握大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拒腐防变、抵御风险,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与时俱进、与民同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另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要吸取中国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教训,珍借来之不易的政权,要做到有序的民主选官立法,严格的依法治国。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时刻关心人民疾苦,决不能犯官僚主义,更不能腐败,对官僚腐败的党政干部,一定要严惩,决不能手软,对人民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决不能拖拉不管。得民心得天下,要取得民心,才能巩固自己长期执政的领导地位。中国人民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错误,也是爱护中国共产党的一种表现,但是;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有意见,一定要以和平的方式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决不能搞游行示威,也不能用暴力方式,更不能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人民一定要有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要顾全大局,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需要,社会发生动乱,受害的一定是国家和人民。
我认为;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或考虑不周,或各种因素的促使等等,作出错误的判断或决定,给社会组织或个人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问题是犯了错误或发生了失误,应该明确的承认,及时地醒悟,这才是明智的表现,才是聪明的表现。或者说是有能力有决心改正错误或失误的表现,聪明的人仅仅是犯了错误改正得快,没有别的,假设犯了错误以后就是不醒悟,而是固执己见,文过饰非,这样的人才是最愚蠢的。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主观或客观造成的问题和障碍,对政策的落实产生阻力甚至对抗。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担当,敢于应对,敢于作为,敢于叫真,不等不靠,不推诿扯皮,避免好人主义,全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
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语言,不中听,却最有价值。逆耳忠言是别人对自己的劝诫,它能使人反省自己的言行缺点,能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能激励自己发奋上进,从而杜绝一味地沉湎在自我陶醉中。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谏臣要数魏征了。魏征敢于直谏,多次拂唐太宗之意,而唐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被采纳。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 “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做的事全都是无可挑剔的,如果每天听到的全都是赞美自己的话,听到的都是一致的声音,这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有了过错并不可十白,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不可救药。所以要想进步,必须要能接受不同的甚至是反对自己的意见。
我建议中共中央尽快纠正改革开放中的错误政策;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农民和中国工人,是完全在中共领导下劳动生产的,中共根椐国民需要,让农民工人干啥,农民工人就干啥。工农安居乐业,中共政权稳定。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后,中共把中国的农民和工人推向市场,失去领导的农民工人只好给资本家打工,拿资本家的工钱听资本家的话受资本家的领导,工农受资本家的剥削,中共失去领导工农的权力。我认为;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可以以道德教育的引导和赏罚分明的制度解决的,失去领导工农的权力之后果是十分严重。
搞改革开放,实际上是首先改革了自己,观念出了大问题,以为私心可以刺激生产力,提高积极性,就充分利用私心强国,政府不应不负责任地把什么都推向市场,让市场自由竞争,那要你政府有什么用,搞市场经济,在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盲目性和局限性,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导致经济危机;在收入的分配上,会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加剧贫富的矛盾;在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方面,会产生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也就是导致资源浪费,环境变坏,劳民伤财,贫富不均,民无诚信,官无道德,人民为了钱坑蒙拐骗,官员为了钱贪赃枉法。政府为了钱出卖矿产资源。搞市场经济完全是在搞垮中国。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真理,邓小平的理论该坚持坚持反对的反对。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及党自身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担当,敢于应对,敢于作为,敢于叫真,不等不靠,不推诿扯皮,避免好人主义,全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毫不含糊地去改。要充分运用检查、点评、评比、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工作上水平。要严格奖惩,对落后的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纠正,对优秀的要旗帜鲜明地进行表彰奖励,培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习邓小平理论,反对新“两个凡是”从《改革30年:变与不变之间》(来源:中国青年报)一文可以得知,小平同志有“坚持共产党领导不动摇”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理论论述,说明了“变”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证明,改革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需要区别什么事项。坚持共产党领导不动摇、不可变,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变。《改革30年:变与不变之间》写道:“小平同志曾多次用“变”与“不变”指明改革的本质和前途,比如,他在1980年指出,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形势下,坚持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再比如,他在1984年分析改革形势时说,“最大的不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变”。
学习小平同志关于“变”与“不变”的理论,应该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即究竟是“变”好,还是“不变”好?应该看具体事项,不应一概而论。某事项需要变时,对其进行变革,就是正确的。如果某事项不需要变时,却对其进行变革,就是不正确。究竟是“改革”好,还是“不改革”好?同样也是要看具体事项,不应一概而论。某事项需要变时,对其进行改革,就是正确的。如果某事项不需要变时,却对其进行改革,就是不正确。所以说,离开具体事项讲“改革”,“改革”无所谓正确还是不正确。对于改革的正确态度,应该首先区别什么事项应该改革,什么事项不应该改革,而不应该盲目笼统不加区别地认为1.“凡是主张改革都是正确的”。2.“凡是继续改革都是正确的”。这样,就出现了新“两个凡是”的问题,重新犯认识论上的错误。当年“两个凡是”一提出,小平同志就以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反对意见。1977年4月10日,他致信党中央,郑重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邓小平文选》,第2卷,39页。5月24日,他在同中央两位同志的谈话中进一步提出,“‘两个凡是’不行。”“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实事求是“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39页)
如今,不区别是什么事项,盲目笼统地一概认为1.“凡是主张改革都是正确的”。2.“凡是继续改革都是正确的”,也就是步当年“两个凡是”的后尘形成新“两个凡是”问题,犯了当年“两个凡是”所犯过的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错误。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在今天就是讲“科学发展观”,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及党的利益随时随地坚持真理,随时随地纠正错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继往开来、承前启后,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前进,实现普遍民主、法治、和谐的崭新社会。
中国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