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一国居民把财富都砸向住房,国家竞争力必然下降

火烧 2006-08-04 00:00:00 社会民生 1025
文章指出居民将财富过度投入住房会导致国家竞争力下降,房价上涨影响国家发展,强调住房投资危机与居民消费结构失衡,呼吁关注国家竞争力与自主创新。

一国居民把财富都砸向住房 国家竞争力必然下降

大洋网-广州日报
 
  王育琨

  首钢研究院企业所所长

  城市居民对房价的高涨既恨又爱。当名人任志强给出了一个简捷的判断——历史证明所有的房价永远都是上涨的,网上立刻骂声一片。任志强的预言既来得残酷,也进一步坚定了不少人投资房产的热心和雄心。或许那些骂得最凶的人,却很可能私下里拼命往房产上投钱,就怕迟一步赚不到增值的红利。其实,残酷的不是房价。比房价更残酷的是一场深刻危机在人们盲动中正在逼近。

  根据建设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其中,上海为33.07平方米,北京为32.86平方米。而日本的东京只有15.8平方米。东京的人均GDP 超过3.5万美元,上海、北京人均GDP刚超过5000美元,而居住水平却早已是东京的2倍!对此,或许人们通常会认为,中国人住得好一点有什么不好?这说明我们的发展成就和体制的优越性!与这种认识相反,我却从中看到了我们的无序和危机!

  一个人、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所能够支配的东西归根结底不会超过你所拥有的。当一个人在打牌、网游、侃大山等上花费太多时间,他在苦读、冥思、劳作上花的时间就一定有限;当一个公司在仿制、渠道、回扣上花费过多心思,它在研发、设计与品质管理上花费的时间就一定少;当一个国家在广场、门面工程、居住等上花的时间过多时,他们花在劳作、创造、研发等上的时间就必然有限。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你是皇帝,你可以从自己的子民那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你是英特尔或微软,你可以借助垄断技术而形成垄断利润,左右行业走向;如果你是超级大国如美国,你可以借助技术垄断或种种手段让世界的资源拼命往你那里涌。可是不幸,如果你和我一样仅仅是个平常人,你的公司没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又是在列强虎视眈眈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公司,你就没有资格在生活方式上学习美国的高能耗,你就不得不学习日本人与韩国人的辛苦与坚韧,或者来一点欧洲人的节俭与简约,这样你才能在自主创新上花费更多时间,创造出更多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

  当一国居民把财富都凝聚在住房上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居民就危险了。因为,靠这种方式积累的财富,只会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创造重要市场,却不会给自己的长久竞争力增添什么砝码,反而会直接削弱竞争力。构成一国和一个地区竞争力主干的只能是在区际和国际间流动的产品和服务。全球化流动的产品和服务,并不因为你是来自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就愿意为你的高价格埋单。性价比不如人,你的产品和服务就没市场。从生产要素全球一体化配置的视角来看楼市价格,就有了一种危机感。

  现在是一个全球扁平了的时代,所有国家都加入一个竞争体系中来。在这个竞争体系中,中国是后来者。在人均GDP高我们几倍的东京等城市居民,平均居住水平大大低于我们时,我们很有理由作出判断,我们的居住条件超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定性,超出了国力所能承受的部分。

  日本的东京人不是天生就喜欢龟缩在笼子里的。韩国首尔早就规定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住房,而我们的著名经济学家,早在几年前就鼓吹中国城市居民开始了拥有第二套住房的时代。一种浮躁的、封闭的小农意识,左右了我们的舆论和导向,使得我们把所有的财富都往住宅上砸。这样的整体结果,必然是降低中国公司的竞争力。或许纪伯伦的预言正是中国房地产的宿命:只有孤独地迷失上千次者,才能回归故里。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