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陈世清: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火烧 2011-10-05 00:00:00 思潮碰撞 1036
文章探讨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分析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全球金融危机背景,提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路径。

 陈世清: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好像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千万条,但罗马只有一个。所以中国模式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中国模式不等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模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她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她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对称本质、对称规律得以充分展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是使哲学科学化与经济学科学化统一起来的契机,是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的必然产生开辟道路、使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偶然性。对称哲学就是当今时代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只有对称哲学才能使经济学真正实现从非科学向科学转化,只有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以某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是宗教而不是科学;其实践结果,是宗教狂热而不是社会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不但传统的公有制理论,而且传统的商品、货币、资本、劳动价值、经济增长方式等理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逻辑推演和实践发展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进程,必然要求我们不但要走进《资本论》,更要走出《资本论》;要使社会主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就必须从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方法、性质、宗旨方面作根本的改变,建立全新的经济学范式。

中国模式: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本质特征

根据改革的对称性、主体性、复杂多样性,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好象通向罗马的道路有千万条,而罗马只有一个。作为社会主义,只有同一的模式,不可能有不同的模式。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来研究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研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建立一般的经济学。这里研究的方法、结论、模式都是一般、特殊、个别的统一,多样性、多元性与一元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是外在的两张皮,而是内在的统一——真正的社会主义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真正的市场经济只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西方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二者的互补关系,是用社会主义去整合市场经济,用市场经济去完善社会主义。这与其说是意识形态的功能,还不如说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共同的本质、共同的本质特征。这本质和本质特征就构成了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的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政府与民间、法制与自由、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效率与公平的对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平等。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核心规律:价值规律。2.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共有制;完善的劳动力产权制度。3.健全的民主与法制;4.政府宏观调控成为市场必要的组成部分;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6.以财富GDP、社会GDP、绿色GDP作为发展的指标。效率与公平的对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改革既是社会主义的对称发展、自我完善,也是市场经济的对称发展、自我完善。对称经济学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资本主义工业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信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知识市场经济。效率与公平对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是全盘照搬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西方市场经济的模式,又不是回到只讲公平不讲效率的计划经济的老路,而是西方市场经济和传统社会主义的“扬弃”和综合。制度高于技术,中国只有在经济体制方面后来居上,率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建设比现有西方更完善、更彻底的市场经济,才有可能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并后来居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理论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是对称经济学与价值经济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是价格经济学与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基础是共有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经济主体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主体是劳动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主体是投机者。核心机制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机制是价值机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动力机制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动力机制是合作机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动力机制是竞争机制。核心价值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是平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是效率。发展条件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是充分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是完全自由。发展途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途径是工程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途径是产业化。发展目标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经济规模最大化与两极分化。发展阶段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发展模式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主客体对称、五度空间与复杂系统论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是线性非对称、纯客体均衡论的;发展趋向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向是国进民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向是国退民进;市场结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统一、民间自由与政府调控的统一、政府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对立、政府属于市场外部性、宏观经济归结于微观经济;政治体制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体制是共产党一元化领导下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独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体制是多党轮流执政下的三权分立;发展过程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伴随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模式: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模式。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是外在的两张皮,而是内在的统一——真正的社会主义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真正的市场经济只能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当西方的市场经济自我完善,就成了社会主义;当社会主义吸收了西方市场经济的成果,就成了成熟的市场经济。

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作为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真正的市场经济,就是作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不仅仅是资源配置的场所,而且是资源再生的平台;要使效率最大化,不仅仅是使资源优化配置,而且是使资源优化再生;要使资源通过优化配置达到优化再生,不仅仅是靠平面的二维的市场,而是靠主体动态的五维的市场,不仅仅是靠二维市场的均衡,而是靠立体市场的对称。立体市场的对称,就是政府与民间、法制与自由、宏观与微观的对称。所有这些对称,就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对称。所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扬弃。在经济社会化、社会经济化的今天,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已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企业经营模式就是社会发展模式, 对称经济学也就是对称管理学。只有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相统一的范式中,才能理解对称,才能扬弃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对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生产力发展对GDP增长的超越。生产力发展之所以不同于GDP增长,是由于生产力作为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而GDP增长,则可以在不要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仅靠资源买卖、产业折腾、财富转移、统计参数转变就可产生。因此,如果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泡沫经济,那么,泡沫经济的根源是折腾经济,折腾经济的根源是GDP增长方式。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宣告了全球性GDP经济增长方式的破产,宣告了GDP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基础——价格经济学的破产。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规范与实证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有三层含义:一是正确的认识,二是合理的解释,三是积极的引导。正确的认识:是什么;合理的解释:为什么;积极的引导:怎么样。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是发展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是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效率与公平的一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本质特征,就是通过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对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通过民主与法制建设,实现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对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除了生产资科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以外,就是比资本主义有更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健全民主法制,从而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一致,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生产资科公有制是手段,更强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是目的,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并非在量的比重上占主导,而是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从而能反对各种民间垄断、保护和促进充分自由、完全公平的竞争,使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只有社会主义才有真正的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左派经济学家反对改革,主张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右派经济学家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改革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陈世清主义是对左右派经济学的扬弃。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是两张皮,市场化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完善的市场经济。所谓传统社会主义,就是微观经济宏观化;所谓社会主义有市场,就是承认宏观经济中有微观活力;所谓资本主义(包括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宏观经济微观化;所谓资本主义有计划,就是微观经济要借宏观经济来引导。实际上,用对称经济系统工程为分析框架和操作模式,民主与法制是对称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对称的,公平与效率是对称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扬弃、互补和融合。

宏观调控本身有微观机制,改革就是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的微观机制,使宏观与微观相互促进、对称发展、可持续发展。改革本质是为宏观调控提供制度、机制、行为方式和国民素质保证。改革是手段,宏观调控是目的;正好象宏观调控是手段,公平与效率的一致、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一样。社会的革命、政权的更替、体制的改革,目的都是更好的宏观调控。只有提高宏观调控的力度,使民主与法制健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公平与效率一致,改革开放发展才有正确的路径,才会提高改革本身的效益。

  

(以上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丛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第2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