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探讨孙中山主义
我为什么要探讨孙中山主义
——探讨孙中山主义(1)
现在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毛泽东时代的社会?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后的社会?
自1983年以来我探讨中国的生产方式得出的结论是:毛泽东时代的生产方式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改革开放后的生产方式是名副其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遵从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理论,我采取的事实是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事实。人们对此不以为然,把我的方法称之为教条主义。
为了证明我的判断,我求教 于孙中山 先生。
孙中山 先生说:“什么是主义呢?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按照这个定义,我把 孙中山 先生的思想,称之为孙中山主义。因为 孙中山 先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倡导者、宣传者、先行者。毛泽东是孙中山主义的继承者。所以,探讨孙中山主义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意义。
孙中山的基本观点是“知难行易”,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中国人民的“知”写了《建国方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著作。孙中山主义的思想、信仰、力量就包括在这些著作中。
孙中山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紧紧抓住中国的国情,以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完全站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劳苦大众的解放出谋划策。
天下为公,为在中国实现民生主义(即共产主义)不懈奋斗。
孙中山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的的基本特征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马克思是从分析经济形态为解放人类立论,而孙中山是从分析政治形态为解放人类立论。所以我认为,在中国经济问题上应该向马克思请教,在中国政治问题上应该向孙中山请教。这就是我要探讨孙中山主义的原因。
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皇帝官僚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但是以蒋家王朝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府,完全背叛了孙中山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误认为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领袖。因此,就对孙中山主义采取不予理睬甚至排斥的态度。我现在给自己规定的任务就是,探讨孙中山主义,宣传孙中山主义。把孙中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从而认识中国的社会,也就是认识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社会,从而寻找中国劳动人民前途到底在哪里。
和以前一样,我的探讨主要是供自己积累材料用,我发表出来自然希望网民们批评帮助。由于我没有时间,没有条件,所以写的比较乱,还望网民们批评指正。
劳动者 2011年10月12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