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背景资料:TPP的起源及发展

火烧 2015-10-07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本文详细介绍TPP的起源、发展及成员国情况,涵盖TPP谈判历程、成员国组成与经济影响,突出其在全球贸易规则中的重要地位。

TPPyi.JPG

  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协议终于达成,美国进一步巩固其跨区域霸主的地位。那TPP的起源,以及谈判过程是怎样的呢?管理员今天就以学习的目的,编辑一个介绍不同内容的专题。

  TPP的起源

  TPP原先是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7月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演变而来。2002年,新西兰、智利和新加坡首先在墨西哥APEC峰会上就建立FTA举行了谈判,文莱于2005年4月加入谈判并最终签署协议。由于该协议的初始成员国为四个,故又称为“P4协议”。最初的“P4协议”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经贸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随着美国宣布加入TPP谈判引发全球关注。

  TPP因美国加入势起

  2009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中正式宣布美国将参与TPP谈判,强调将以此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为设定21世纪贸易协定标准做出重要贡献,要建立一个高标准、体现创新思想、涵盖多领域和范围的亚太地区一体化合作协定。与此同时,秘鲁、越南和澳大利亚也宣布加入TPP谈判,TPP谈判由此实现了由“P4”向“P8”的转变,并呈现亚太地区参与国家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TPP扩大至12国

  2010年10月,马来西亚正式加入TPP,成为第9个谈判国,TPP进入“P9”谈判时期。2011年11月12日,美国宣布TPP“P9”协议纲要文件已谈判完成,拟进一步磋商,实现协议法律文本的签订。2012年,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加入TPP谈判。安倍晋三上台以后,日本积极谋求加入TPP,已经同有关国家开展了相关磋商,2013年7月日本将正式参与谈判。因此, TPP将达到12个成员, APEC21个成员中有半数以上成员参加。

  以2014年计算,TPP成员国的GDP总量已占据全球约40%,人口约13%。

  TPP令美国重掌全球贸易规则

  TPP2.JPG

  TPP成员国目前共有12个,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三个发达国家,墨西哥、智利和马来西亚三个中等水平国家,以及像越南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美国主要向TPP缔约国出口机械(如计算机、涡轮机、农业设备)、电机(如集成电路、半导体、移动电话)、汽车、精炼石油成品。但是,上述国家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产品却各不相同。美国主要从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和秘鲁四国进口农业和自然资源产品。而从越南进口服装。加拿大和墨西哥则主要向其出口原油,同时也出口电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制品。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则与美国相互进口、出口重要制品——电机和机器。

  若以价值来论,目前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在TPP缔约国中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美国重要的投资伙伴。两国均与美国大范围接壤,是美国缔约时间最长的FTA伙伴。另外八个TPP缔约国中,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是美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场,最大的全方位服务贸易和投资伙伴。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则是美国最大的资源进口国。

  为此,对美国而言,TPP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利益。

  早在2005年3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在日本东京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演讲时说:“亚洲和太平洋共同体的未来将基于两大主题:开放和选择。我们支持建设一个开放的世界,而不是封闭的社会或封闭的经济体;我们支持建设一个对所有国家开放的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排他的大国俱乐部。” 这与奥巴马增加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介入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鉴于亚太地区巨大的市场,美国贸易代表处的文件多次毫不讳言地表示,美国加入TPP的目的之一就是分享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开拓新市场,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出口,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经济的高速增长令全球所注目,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亚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因而许多人把21世纪称为“太平洋世纪”。

  TPP的实际影响已经超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范围。对于美国来说,该地区日益成为一个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区域,并且这一趋势正在得到强化: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洲”这一论调,全世界视其为美国外交、经济及军事政策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信号。而TPP被视为美国向亚洲转移的一个重要步骤。 2011年9月21日,奥巴马在与时任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彦会谈时就表示:“TPP不单是经济问题,也是美日同盟的战略问题”。

  美国主导TPP的意图和动因的核心无疑在于取得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支配和霸主地位,防止把美国排除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之外,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的各种国家利益。过去十年间,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多数方案都不包括美国,如“10+3”、“10+6”、“东亚共同体”等。事实上,从20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就一直反对在亚洲成立不包括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方案(如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但如果只是基于这种单纯的防御目标,那么美国的优先选择应该是加入到现行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之内,而勿需另起炉灶。

  TPP意在削弱和抵制中国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领先地位。

  美国(在相当程度上也包括欧洲发达国家)是现行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与最大受益者。如何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规模超越美国之后,保证目前的国际规则体系不受到来自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挑战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所在。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者,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或出口市场,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格局正在浮出水面。美国是很难容忍出现的这种结果,因为那意味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对国际规则的主导权。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檀香山声明首提、之后又多次重申的那样,美国关心的不是单纯的中国主导自己本国市场的商业影响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而是中国以国家意志建立和行使权力来塑造海外市场。美国目的是在全球维护有支配性的利益。由此而言,美国的TPP战略不仅是个经济战略,而且是个外交战略问题。

  出于同样目的,美国希望通过携手有关TPP国家制定新的贸易标准,约束中国发展空间,规范中国行为,传播美国的全球价值观并督促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正如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B•斯坦伯格(James B.Steinberg)提出的“战略再保证”概念,强调美国希望看到一个繁荣和成功的中国,但是中国也应该向世界表明其发展不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福祉为代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