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 到底谁没有公信力?经济学家三张论腐败:润滑剂、买路钱、吐痰论 ?《中国经济大论战第七集》
文章探讨经济学家张曙光、张五常、张维迎对腐败的不同观点,认为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与买路钱,甚至成为私有化的手段,引发对公信力与改革路径的深刻反思。
|
经济学家三张论腐败:润滑剂、买路钱、吐痰论 | |
|
张曙光:“既然掌握公共权力进行公益决策的人不肯轻易放弃和交出他们的权力,而改革又不能从其手中强夺,就只能通达腐败与贿赂的钱权交易的方法进行购买。”所以,“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以便减少权力转移和再分配的障碍。” 张五常:“以资产换特权,促进私有化。”“我曾对中央政府说,最好干脆给这些人一大笔钱,把这些权力买下来,叫他们以后再不要利用这些权力了。” 张维迎:“通过腐败搞垮公有制来促进私有化。公有制是一个大饭碗,需要有人往里面吐唾沫;有人吐唾沫后,其他人认为这碗饭不能吃就走开了,一碗饭就属吐唾沫的人私有人。” 张曙光:“腐败和贿赂成为权力和利益转移及再分配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桥梁,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在这方面的花费,实际上是走向市场经济的买路钱,构成改革的成本费。” 张维迎:“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 |
很赞哦! (1026)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