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资金压力 棚户区改造允许民间资金投入
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棚户区改造,但却面临资金压力,目前正多管齐下开拓财源,包括允许民间资金投入棚户区改造。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棚户区改造现在面临难度最大的是资金压力。这些有待改造的棚户区,不少位置偏远,基础设施配套差,资金筹备难度高。
他透露,政府将从多个方面解决资金问题,首先是加大各级财政的支持力度,把有限的资金向民生倾斜;其次是通过银行的信贷,提供利息较低、贷款期较长的信贷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再者是支持通过企业债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及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棚户区改造。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98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412亿新元),较去年实际下达数增加250亿元,增幅12.6%。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包含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截至今年4月底,已开工286万套,其中各类棚户区为184万套,基本建成125万套。今年1月至4月份,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36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100亿元。
由于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快于预期,住房和住房保障需求大幅增长,供需矛盾特别突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因此明确提出“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任务。在确定年度建设计划时,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改造470万套以上,今年内基本建成480万套,同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显示棚户区改造占比比较高。
冯俊回复本报提问时进一步说明,今年要改的470万套将使逾一千万人受惠。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说的改造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城中村,提出的是一个改造的远景,将通过一段时间内实现它,并不表示今年就要改这么多。
冯俊表示,政府把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放在棚户区主要是看到棚户区居住条件比较差,居民也缺乏解决住房问题的能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需求更为迫切。
他说:“我到棚户区老百姓家里,他们这样描述棚户区里的生活:冬天是冰山上的来客、夏天是水上人家,晴天一脸土、雨天两脚泥,洗脸倒盆水走20米,上个厕所半里地。”
另一方面,棚户区改造工程也关照到过去中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冯俊向本报介绍了棚户改造过程中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工作。他举例,有些煤矿棚户区处于采煤沉陷区,改造时就要把居民迁出来安置;有一些周边是化工厂,土壤由于化工生产被污染了,当局便通过把棚户区迁走安置的方式来解决。
他强调,现在所有实施的项目都有环境评估环节,照顾到居民的居住环境符合安全标准。“这个问题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房子住上了,污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