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怎样选择
在一次课上,讲课教师讲了这么一个案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案例。一列火车,突然刹车失灵。在列车铁轨的前方,有一个岔口。岔口左边轨道上站着一个人,岔口右边的轨道上站着五个人。如果列车拐进左边的轨道,那一个人必死无疑,但另一侧轨道的五个人就没有生命之虞。如果列车拐进右侧的轨道,那五个人则性命堪忧,而左边的那一个人就安全脱险。现在问,列车司机到底要怎样选择,是牺牲一个人而拯救那五个人,还是牺牲那五个人而只拯救一个人?这绝对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很难找到所谓正确的答案。
先说一下,这个假设出来的问题的不合理之处。火车在轨道上行驶,要进入哪个岔口,根本不是火车司机能决定的,扳道岔不是火车司机的职责,是铁路上管理道岔工人的职责,这就是说,列车进入哪个岔口行驶,司机没有任何决定权。那么问题就发生了转换,就是这个负责管理道岔的铁路工人,由他来决定列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是牺牲一人而救那五人,还是牺牲五人而救那一人。
从法理上说,这个负责管理道岔的铁路工人,自己根本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死,即他既不能决定应该死一人而救五人,也无权决定死五人而救一人。所以无论他做出什么什么样的决定,就都是错的。如果他什么都不做,他就没有任何责任。只要他做了选择,而且付之于行动,那么他就必须承担相关的责任。
让一位普通的铁路工人来承担这样的责任是合理的吗?看起来似乎不合理。可是马上就有人的生命会失去,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对?严格地说,怎么做都不对。如果用所谓价值的权衡来判断,到底是死一个人损失更大,还是死五个人损失更大,那当然在一般人看来,死五个人损失要更大得多。所以死一人而救五人,似乎没有什么错误。尽管死那一人,对那个人和对他的家庭来说,是非常令人悲痛的。但是有关方面可以在经济上给他和他的家庭以更多的补偿,这总比给那五个人和他们的家庭以经济补偿要合算一些。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那五个人只是普通的人,而那一个人却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他的存活对他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比起那五个人要多得多。如果情况是这个样子,是不是死那五个人而活这一个人就更为合理与合算呢?这就会引起另一个争论。凭什么说,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生命比起普通人来说就有更高的价值?谁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他们有什么权利做出这样的判断?人的生命难道不应该是平等的吗?既然是平等的,凭什么要牺牲掉那五个人的生命?平等何在?公理何在?
无论那位负责道岔的工人做出怎样的选择,他都一定会受到舆论的指责和道德的批判。无论他选择的是让一人生还选择让五人生,对于死者,舆论都会指责他的无情。他在之后的日子注定不得安生。如果他不做选择,听任列车向任意一方驶去,虽然人们不能指责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但人们会指责他的冷血,指责他的残忍,指责他的无情。他还是摆脱不了被指责的干系。
当然,这样一个案例完全是人假设出来的。这个案例的提出并不是真要寻找什么样的一个最佳的答案,它的作用在于向人们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没有人能找到一个绝对完美的解决方案。人们处在两难甚至多难的选择困境之中,无论人们做怎样的选择,总有受到指责的方面而达不到完满。
曾经有一个外国的小故事,不知道是真有其事,还是要们杜撰出来的,说有一位英国的太太走在铁轨上时,她的高跟鞋的后跟卡在了铁轨的缝隙之中,怎么也拔不出来。这是一列火车呼啸而来,离她越来越近,她的先生一直在帮助她往外拔鞋跟。在火车临近的时候,太太要求丈夫放弃自己,独自逃命。但先生不肯,他拼命抱住自己的妻子,对妻子大声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后果自然很悲惨,但这位丈夫和做法却让人们非常感动。似乎这样的感动也冲淡了人们内心的悲伤。
如果我们考虑到类似的做法,是不是可以设想出这样一种方案。扳道岔的工作把道岔扳到只有一个人所在的铁轨上,让火车冲着这个人而去,但在他刚一扳完道岔,就立刻冲过去,要把这个人从铁轨上拉出来。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鈝路工人如果幸运的话,他或许能够个从拯救出来,但也有可能他与这个人同归于尽。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再会指责他不应该把道岔扳到这个只有一个人所在的铁轨上,因为他做出了宁可牺牲自己的选择。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能够有足够把握确定这位铁路工人一定能够把这个人从车轮上解救出来,这不等于要付出两个人的生命吗?而本来,只可能付出一个人的生命。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更残忍?
总之,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这种人为假设的条件下,没有一个选择是让人们都会满意的。没有一个选择是不需要牺牲人们的生命的。那么,到底要怎样做,其实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学生张华,跳进粪坑去救一个老年农民,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时有人就说,张华是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前途。用这样宝贵的年华去救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农的生命,是不是不太值得,或者有人会说,是太不值得了。然而,在道德价值观的判断上,人的生命是不能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张华的英勇救人,是他的更为高尚的人生观所决定的。这种高尚不能用什么文化程度,甚至更不能以创造经济效益的多少来衡量和判断的。
再补一句,现在道岔似乎也不需要人来扳动了,而是铁路调度室远程操控的。本来道岔的状态都是调度室根据列车运行图来确定,然后通过下达指令来操作道岔的状态。所以。列车的制动装置是不是失灵,列车到底会走向哪个岔路,似乎并没有人来专门需要承担责任。如果要追责,就得问为什么那几个人站在两条不同的铁轨上,他们站在铁轨上到底想干什么?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