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党政机关有四大“公”害

火烧 2009-04-0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揭露中国党政机关存在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出国等四大公害问题,反映基层单位仍存在挥霍公款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2009-04-01)

联合早报

 

● 于泽远 北京

  中国官方媒体披露,尽管高层近来多次严令各地削减行政开支,但地方党政机关仍然习惯于大手大脚挥霍公款。其中,“过洋瘾(公款出国旅游)”、“阔衙门(超标准兴建办公楼)”、“嘴巴上的腐败(公款吃喝)”、“屁股上的腐败(公车超标私用)”,被民众讥讽为四大“公”害。

   

  新华社下属的《半月谈》近日报道,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央层层禁令、道道紧箍,严令过紧日子。各地政府也纷纷表态,今年公务消费要“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然而,一些害上富贵病、奢华症的基层党政机关仍然习惯于大手大脚挥霍公款,视财政“珍珠如土金如铁”。

   

  林晓是江西省直机关下属某事业单位的一名科员。今年春节前,单位领导通知小林去安排招待饭局,“找一家有特色的酒店,拣好的点。”小林按要求预订了南昌市红角洲芭蕉殿餐厅。368元(人民币,下同,约82新元)一斤的澳大利亚大龙虾,800多元一斤的象拔蚌……11个人一顿饭下来,整整花去了5700元。

   

  3月13日晚,半月谈记者在南昌市红角洲一带暗访时发现,由于濒临赣江,这里已经成了高档餐饮一条街,一栋栋别墅酒店一字排开,入夜灯火辉煌,马路两边挂着“赣M”牌照的省直单位车辆比比皆是。

   

  在河南郑州,一家专门经营燕鲍翅的高档酒楼今春又开新店。一名韩姓业务员透露,不算酒水,每人的用餐标准至少是三四百元,一桌菜一般都要三五千元,她手机里的客户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党政官员占有不小比重,“我们店生意一直很火,没感到经济危机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今年1月21日,“某市审计局用公款接待的消费账单”在网上被贴出后,浙江东阳市一位局级干部打抱不平:“现在哪个政府机关不是公款接待账单一大沓?这是官场潜规则,只不过心照不宣罢了。”

   

  中国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坦言:公款吃喝这个问题我们多次强调、一直在抓,但是总体效果不理想。

   

  在“过洋瘾”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都将出国考察作为“干部待遇”发放,不同行政级别的领导,出国考察的机会也各不相同。岁末年初,“提醒”相应级别干部“完成出国指标”,就成为一些政府外事部门的“服务日程”。台盟中央近日向全国政协提案说:“目前有些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已经变异为公款旅游、购物、安排子女留学,甚至是部分贪官敛财或外逃途径。

   

  根据中纪委等部门对全国公车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到2007年11月30日,全国公务车约为522万辆。以一辆公务车一年全部费用(含司机工资福利费、车辆保养维修费等)约6万至10万元计算,全国每年公车开支在4000亿元以上,成为行政成本的一个“大漏斗”。

   

学者:财政不公开潜规则盛行

  今年两会前,中办、国办发出通知,要求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到2010年底,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新建办公楼,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江苏某县投资上亿元建设的“市民文化中心”工程,建着建着就“变脸”,最后成了县政府豪华办公大楼;江西某镇只有100多人的镇政府,新落成的办公楼高达六层,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由于人少房多,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各占三间用房,外面是接待室,中间是办公室,里间还配有洗手间的卧室。

   

  对于四大“公”害,郑州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胡扬认为,虽然各级人大每年都要审议各级财政预决算,但公共财政开支中有很大一块预算外资金不在审议范围,即使是预算内部分也是粗线条,具体科目根本无从监督。能否治本取决于敢不敢充分公开党政机关财政开支,接受社会和人大代表监督。

   

  北京有关学者对本报说,中国政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潜规则维持运行,财政不公开正是潜规则得以发挥作用重要条件,各级党政机关当然不敢公开财政开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