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经济学家的目的论和动机论
主流经济学家的目的论和动机论
--------------------------------------------------------------------------------
作者: 沪宁高速
来源:本站
产权改革的目的,不是说简单的盘活资产这么简单——那只是一个手段——产权改革目的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前提,要以全国老百姓利益为前提,绝对不允许说改革就是要盘活国家资产,意思把它交给私人,那样可以做得好,可是做得好下一步呢?
——郎咸平(香港经济学家、教授)
这些教授打着学术自由,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少数股东权益,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旗号,在不遗余力的否定过去十年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否定我们的企业家队伍,这是非常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也就是良知,谁敢骂企业家或者政府就是有良知的。我也说,一个人维了追求名声所干的事,不一定比别人追求利益干的事更高尚,在国外有人为了出名刺杀总统,在香港有明星为了出名当场脱裤子,为了出名人可能什么事都干出来了,一些学者哗众取宠,为的是什么呢?就是最大化的知名度,而不是为社会做贡献。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上面选的是两位“教授型”经济学家的两段话。我对经济学所知甚少,是个门外汉,只能通过言论来做判断。很清楚,郎咸平的话是对事而发;张维迎的话是对人而发,这可能也是中国人向来习惯的思维方式吧。
不管郎咸平的言论是否“偏激”,他是否想借此“出名”,或者他是否对TCL、海尔等大企业“嫉妒”,我们要看的不是他的动机是否纯正,目的是否高尚,而是要看他是不是说中了要害,说到了点子上。(我的家人、亲戚、邻居就在国企产权改革中受到了利益损害。只要对产权改革稍有关注,你就不得不承认,郎咸平说的正是你想说的事实。)即使他真的“哗众取宠”,如果他“哗”的是只会唱唱高调、说说好话的主流经济学家之“众”,如果他“取”的是普天之下平头百姓之“宠”,那又有什么不对的呢?如果他是因为说出了很多人心知肚明、却支吾其词的真相,这样出了名,又有什么不对呢?
在我看来,无论多么宏观的经济,最后都应落实到“草根经济”,落实到老百姓的利益;无论多么主流的经济学家,如果他真的把经济看作是整个国家的经济,看作构成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的经济,而不是少数有权者、或某一届政府的经济,那么,不论他用什么样的声调说话,我们都不会怀疑,在他的声音里,我们听到了真诚。
张教授的目的论和动机论,让我想起鲁迅先生那个“铁屋子”的比喻,郎先生的“呐喊”,显然搅扰了某些同仁的“一帘幽梦”,大家都呼呼睡去,或者心照不宣地醒着,岂不是你也舒服,我也舒服?你这样的“大嚷起来”,你以为对得起谁吗?所幸的是,我们看到,这间“屋子”还不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
“郎旋风”事件不是经济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简单争论,在这里面,有着健全法制的契机;有着民主参与的契机;也有着学人——不论是经济学的、文化学的、社会学的,甚至是文学的——对自我学术价值反省的契机。而这,恐怕是我们今天参与讨论的更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