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四次“大哭”

火烧 2009-09-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毛泽东四次大哭的真实故事,展现其情感真实与人性一面,包括看《白蛇传》、吃窝头、送李银桥及读词大哭等情节,揭示伟人内心的柔软与未了心愿。

一代伟人毛泽东,既有吞吐天地、气壮山河的英雄之豪气,也有铁血柔情般儿女情长;既有不怕鬼、不信邪、敢作敢为过人的勇气,也不乏洒脱机趣、诙谐乐观凡人的幽默;既有把握原则的坚定性,也有运筹帷幄策略上的灵活性。完美的人格魅力和超人的智慧在毛泽东身上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开创出一代伟业。

.  

生活中的毛泽东,特别是晚年时期,鲜有人知的四次大哭,让我们领略了伟人大慈大悲的一面和一个具有豪情大略的老人未了的心愿。

.  

第一次哭,是在上海干部俱乐部礼堂看《白蛇传》,被剧中情节感染,特别看到许仙和白娘子生死离别时,竟失声痛哭,毫无顾忌地擦泪水,擤鼻涕。足显其心灵之纯洁不染,和情感之爱憎分明。

.  

第二次哭,是1957年12月的一天,当他吃到卫士马维从家中带回的农民吃的窝头时,才嚼了几口,眼圈就红遍了;第一口咽下,泪水就像决堤一样哗地流了下来。他对卫士们说,“吃,你们都吃,都要吃一吃”,“这就是农民的口粮,是种粮食的人吃的口粮……”足显其爱民之情真意切和富民之念念不忘。

.  

第三次哭,是李银桥离开他的身边,去天津工作的时候。毛泽东将李银桥揽入怀中,抱紧着他放声大哭, “银桥,我死以后,你每年到我坟前来……看看”。他不停地用手拍打着李银桥的后背,说不出一句整话,他的泪水和李银桥的泪水融合为一体……。足显其一个晚年老人平凡的常人之心。

.  

毛泽东这三次大哭,彰显了人性之坦诚,慈爱之博大的情怀。  

第四次大哭最为悲切,也最能看出伟人心中未了的心愿和英雄般的悲壮。  

   

“那是手术后的第五天,房间里只有毛主席和我两人,戴上眼镜后的毛主席起先静静地读书、后来小声地低吟着什么,继而突然嚎啕大哭,我见他手捧着书本,哭得白发乱颤,哭声悲痛又感慨。事发突然,我紧张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赶快走过去劝慰他,让他节制,别哭坏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渐渐地平静了一些,同时把书递给我看,原来是南宋著名法家思想家陈亮写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唐由之的回忆)  

   

毛泽东读到这首词时为什么大哭不已?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一首词,也可能找到些许的因由。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陈亮是南宋爱国词人,一生所写诗文几乎都与抗金有关。词的上阕,写登上高楼四处眺望观察形势所生的感慨。在作者看来,这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的地形,正好是进取中原、北上争雄的有利条件,而南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何偏安江左?他们无非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罢了。词的下阕,“因笑王谢诸人”的王谢,是泛指当时那些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们。他嘲笑这些人,虽然也学得像英雄那样感叹山河变异,但只知道泛论空谈,却无能去收复那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

.  

我们不能无端揣测伟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我们知道,毛泽东一生倔强刚毅、百折不挠,也许只能在私下里发泄他对未了宏伟大业的遗憾。毛泽东的“大哭”,是英雄般的“大悲”,一鞠英雄泪,万年不了情!  

   

相关文章

  • 时间已经重新开始——新中国简史与重造人民共和
  • 毛主席和云南人民一同过大年啦!——简记《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
  • 民树起的一座丰碑——亿万人民心系土山毛泽东纪念馆
  • 爱国卫生运动:值得发扬光大的历史遗产
  • 春节黄金周 50余万人在韶山给毛主席拜年
  • 歌曲:风起九月,圣人离别后——新年纪念毛主席
  • 由“毛泽东时代的问题”说开去
  •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 为什么怀念毛泽东时代
  • 告诉年轻人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 毛泽东,一段如血残阳般的记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