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钢材价格屡创新低 销售结算价格不足1.6元/斤跌破白菜价

火烧 2015-10-29 00:00:00 时代观察 1033
中国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销售结算价跌破1.6元/斤,钢铁行业亏损严重,前三季度主营业务亏损超500亿元,钢材价格指数创历史新低,供需失衡及产能过剩导致行业陷入困境。

  中国钢铁行业的寒冬仍在持续。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28日在京指出,中国钢材价格已经连续4年下跌,“但像今年下跌如此剧烈的状况还是前所未有的。”

  当前中国重点统计钢企的钢材销售结算价格不足1.6元/斤,早已跌破“白菜价”,中国钢企大幅亏损也在预期之内。

3.1.jpg

  10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钢企前三季度主营业务亏损超过500亿元,外加汇兑损失大幅增加,钢铁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境地。

  数据显示,9月末,钢铁协会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61.19点,10月第三周跌至59.83点,比年初下跌28%,跌幅超过去年全年的跌幅。而且与往年的市场上下波动不同,今年中国的钢材价格基本没有反弹,一路下行,钢材价格指数持续突破有指数纪录以来的新低。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在10月28日召开的2015年中钢协第四次信息发布会上称,1-9月份,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4万亿元,同比下降19.26%;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281.22亿元,而主营业务亏损高达552.71亿元。

  其中,亏损企业49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8.51%,亏损企业亏损额450.42亿元,同比增长352.85%;亏损企业产量占中钢协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5.35%。

  朱继民认为,粗钢表观消费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钢铁业产能仍严重过剩,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进展缓慢,成为待解的重要障碍。

  对于钢材价格快速走低的原因,朱继民分析称,一是钢材需求量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工业增长乏力,这些都导致钢材需求下降。市场供大于求仍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粗钢表观消费一直保持负增长,1-9月份同比下降5.82%,其中9月降幅扩大至8.65%。粗钢表观消费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成历史。“这种下降速度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企业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难免有些不适应。”朱继民说。

  二是企业争抢订单,降低价格,加剧钢材价格的下滑。尽管今年以来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14%,但朱继民指出,这种产能的小幅降低与需求的大量收缩严重不相称,供大于求的问题仍然严重。加之,产业集中度低,钢铁企业为了维持生产,争抢订单,从而加剧了钢材价格的下滑。

  三是从全球来看,整体对钢铁的需求也在萎缩。尽管前9个月中国出口了大量钢材,但仍无法解决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而且在钢材出口加大的同时,中国钢企在贸易摩擦方面也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受银行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钢铁企业从传统银行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正在减少,而从非银渠道借款额大幅增长,钢企面临融资难等各种状况。

  而近日,中国钢铁企业在国内债市也出现了首例违约。10月19日,中钢股份公告称,延期支付规模20亿元人民币的“10中钢债”本期利息。

  上述人士也称,接下来像中钢股份这种钢铁企业的债务问题会越来越多,预计未来一年将会有3-5家钢铁企业出现“违约”等债务问题。出现债务问题的企业主要会发生在一些中型钢企身上,因为中型钢铁企业不如小型企业资金周转灵活,而资金实力又不如大型钢铁企业强大,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销售渠道也不佳。

  面对钢铁业所面临的困境,朱继民表示,“控产量”仍然是解决当前现实困难的突出问题。从1-9月份的生产数据看,企业已经在减产,但是与需求下降的幅度相比,减产力度仍然不够,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钢材价格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

  此外,“谋转型”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中国有近12亿吨粗钢产能,几百家企业,朝哪个方向转,如何转,要由企业回答,由市场决定。

  朱继民提出,现阶段需要大力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有效的兼并重组,力争在行业内形成若干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大型行业引领型企业集团。另外,还可运用“互联网+”来促进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产业链结构再造。

       (报道综合自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