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那年红军和伟人这样度中秋
今年乃跨入新时代的第一个中秋,随着中秋佳节脚步越来越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团圆之情也越来越浓,不免想起革命岁月的革命中秋,伟人谱写的伟大中秋。于是,红军长征所度过的两个几乎没有节日味道的中秋,伟人毛泽东所度过的四个凝聚豪情柔情的中秋,新时代领袖习近平所度过的月饼外交之别样中秋,伴随着崇敬的情思,流淌出那年中秋月更圆的乐章。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其间所经历两个中秋节的情景却很少有人知道,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红军战士在行军异常劳累紧张,生活极端艰苦的窘境中,以革命的豪迈,以人民幸福团圆的理想,度过了没有节日味道而又最值得回味的美好中秋。长征的第一个中秋节是1935年9月12日,时任红一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12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后来成为开国少将的萧锋,如此回忆那年的中秋:“晨出发,经巴拉奠、岸哇、纳高到阿夏乡宿营,行程八十里”,尽管经过了危机四伏的草地,尽管在甘南藏区筹粮方便些,但粮食紧缺依然是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红军战士依然要靠不容易消化的青稞果腹,所幸“这一带青稞麦长得较好,筹粮比较方便些”,不过,“筹粮时更加注意遵守群众纪律,群众不在时一定要打借条,违纪者定要受到严肃处理”,那时军团直属队召开军人大会检查纪律,就从严处理了“多吃了点粮食、又丢了20斤麦子”的工兵连二排长孙胡才,因为在当时粮食是生命,筹的粮食,除一部分自己吃外,还要发扬友爱互助精神,留给后面的三军团用。显而易见,萧锋中秋这天的日记,却没有关于中秋的只言片语,也没有与中秋特殊食品月饼的丝毫联系,看不出丁点的中秋味道。红九军团供给部部长赵镕的日记,倒是提起了这个传统佳节,“今天是中秋节,晚上月色皎洁,但部队驻扎在藏族地区吃饭都困难,更无赏月之谈”,因为天气转凉,“动员缝纫班加快工作进度,把各单位送来的羊皮,尽快做成背心,同时还发动各科、运输队和监护连的同志一齐动手,撕羊毛,撵毛线,加紧织成背心”,大家似乎都忘了过这个传统节日。但红军战士牺牲奉献的精神,那种为千家万户过好中秋奋斗的情怀,让人格外崇敬,倍加感激。正因为他们当年的流血牺牲,才有了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因为他们那时没有味道的中秋,才换来了今天味道十足的万家团圆其乐融融之中秋。
长征路上的第二个中秋是1936年9月30日,此时的中央红军已经到达陕北,还是红九军团供给部部长赵镕日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今天是中秋节,缝衣工人要求预支工资。现已让刘科长将截至今天的工资,外加三天的中秋慰劳费一律发清”,这让工人们很感动,均称红军做事公平合理,不像国民党军队一再克扣工人,不仅体贴他们的劳动,还增发慰劳费。红一军团干部童小鹏在这天想起了福建家乡过节做月饼、吃月饼,中秋之夜回娘家的女人们“笃月姑”的场景,这个只有22岁的青年产生思乡怀亲的愁绪,很快被领导的关怀挚情所驱散,晚上周恩来委托邓颖超送来了月饼,他幸福地品尝着“好久没有吃过的饼子”,觉得很有味道,由衷感谢领导的关怀。一个普通的中秋节居然让民众感受到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力量,一个小小月饼居然承载着党和人民血肉相连之情,她是党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彰显,也是月饼文化的飞跃和升华。因此,每逢中秋佳节,众多游客纷纷走进红军长征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追忆长征精神,学习革命先烈以身报国的奉献情怀,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红军长征度过两个中秋的豪迈,不禁联想起红军缔造者毛泽东所度过的四个特殊中秋。毛泽东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千古伟人,但也是具有悲欢离合情感的凡人,他过的特殊中秋节,凝聚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呕心沥血,也见证着他充满革命豪情和凡人柔情的交织交融。1919年毛泽东在丧母的悲痛中度过了中秋节,当时正在长沙组织起义的毛泽东,闻悉给予自己最大关爱,也影响自己一生,勤劳善良的母亲文七妹不幸逝世,3天后亦即中秋节才赶到母亲的身边。当天晚上毛泽东想起母亲种种平凡的伟大,想想自己一直希望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而母亲却没有等到那一天的遗憾,禁不住痛哭失声,以泪和墨写下感人至深的《祭母文》,虽然是赞扬母亲敦厚诚实、勤劳俭朴的美德,实际上抒发了他像对母亲一样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爱戴之情,报母恩化作拯救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动力。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故乡,想起当年中秋的一幕,留下“前人辛苦,后人享福”的名言。1947年的中秋节毛泽东是在西北野战军大捷的喜悦中度过的,自1947年3月18日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与近10万强敌周旋,闻悉足以改变西北战局的胜利喜报,自然喜不自禁,加上佳节倍思奋战在全国各个战场的战友和亲人,马背上赋下《喜闻捷报》壮丽诗篇,“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虽未提中秋与月饼,但那种充满胜利喜悦的“凯歌奏边城”革命豪情,颇似“漫卷诗书喜欲狂”,而盼望人民幸福团圆的“满宇频翘望”人民亲情,更放射出月饼文化的光芒。1950年中秋节毛泽东是在犒劳英雄喜迎国庆的忙碌中度过的,此时正值全国胜利后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毛泽东不仅代表党中央致祝词,而且在9月26日中秋节这天,由朱德、刘少奇等作陪亲自宴请英模代表,其中有解放军战斗英雄、工作模范,有民兵英雄,还有国民党起义部队代表,极大鼓舞了全军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加强部队和民兵建设的战斗热情,其盛况,其作用,远胜过汉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的气魄,激励人民英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取得抗美援朝、中印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和西沙之战等一系列的胜利。1976年的中秋节毛泽东是在病床上度过的,这天也是他的结发妻贺子珍66岁生日,此前百病缠身的毛泽东曾用手指在女儿李敏面前画了一个满月似的“圆圈”,究竟是暗示自己将圆满走完人生向马克思报道,还是期望中秋节这天与牵手十年的贺子珍妻见上一面,是强调保证党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还是期盼当家做主的人民永久的团圆,人们不得而知,但就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刚刚过去的第二天,他丢下了他挚爱一生并呕心沥血为之谋幸福的人民,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正应了“十五月亮十六圆”的古话。毛泽东的伟大一生,是一座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所经历的痛苦离别远远大于欢喜团圆,所度过一个个特殊中秋节,也成为我们追思伟人,缅怀先驱的珍贵史料,更成为怎样过好中秋节的典范。
毛泽东过中秋的特殊伟大,不禁使人想起“继承了毛泽东”的习近平。习近平是把人民带入新时代的领袖,也是关心天下华人中秋团圆的普通中国人,不仅重视中秋节承载的传统文化基因和家国情怀,而且在异国度过的别有意义中秋,写下以赠送月饼传递祖国盛情的美丽篇章;不仅率先垂范把中秋作为联系群众纽带,彰显重视中秋万家团圆的领袖情怀,而且发出“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时代强音,引领全国人民尤其是领导干部清新轻松度佳节。2015年的中秋节,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不过是一年一度的团圆日,而人民领袖习近平却创造了令全世界赞叹的月饼魅力外交。这年9月23日即中秋前夕,习近平出席西雅图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用别开生面的方式提前与侨胞们共度中秋传统佳节,以唐代诗人张九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诗句,深情地欢迎侨胞们“常回家看看。我们这次来美国,给大家带来一些家乡的月饼,这是祖国人民的一点心意”,使得与会侨胞倍觉亲切,分外感动,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话正好代表我们在美华人的心声”。中秋节当晚,习近平不顾白天出席联合国纽约发展峰会的劳累,和夫人彭丽媛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与驻美国使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中资机构工作人员、华人华侨代表和留学生代表等共度中秋,习近平“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的亲切话语,打动了所有在场的华人华侨,特意送上从北京带来的家乡月饼和中秋的祝福,更令他们激动不已,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不仅起到了感谢海外华人华侨多年为改善中美关系作出的贡献,而且起到了激励他们更加关心支持祖国建设的作用。此即小小月饼传真情,月饼外交铸美名。不仅若此,习近平还赞许老百姓中秋“百家宴”承载的邻里情,习近平在2013年中秋前夕,看望沈阳沈河区多福社区群众,闻说社区每年中秋要摆“百家宴”,笑着称赞“这种方式很好,大家其乐融融”,并幽默地说“可惜中秋节还没到,我没机会品尝你们的手艺了”,可见,总书记把中秋节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作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方式。习近平还注重中秋节“抓月饼”,防止月饼背后的腐败,强调抓月饼“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抓这后面隐藏的腐败”,必须“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应当“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这些既是全面从严的应有之义,也为中秋节增添了深刻内涵,更营造了大国小家共享欢乐气氛。
年年岁岁度中秋,岁岁年年盼团圆。又是一年中秋节,红军长征度过的不平凡中秋,毛泽东度过的特殊中秋,习近平的月饼外交和预防月饼腐败,都告诉我们怎样过好全新前脸的中秋,期盼“照在家乡”的十五月亮更加明净,期盼“强起来”的祖国更加花好月圆!
(作者:河南新乡市科技局)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