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虬:破除唯生产力论才能准确认识资本——再评某主流报纸对资本的评论
破除唯生产力论才能准确认识资本——再评某主流报纸对资本的评论
紫虬
全面评价资本,需要读《资本论》。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提出,每个人都要能看《资本论》,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最多一百年就差不多。批评某主流报纸2月8日对资本的评论(见附二),主要是学习《资本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的过程,是正确团结广大雇佣劳动阶级和资本拥有者阶级的过程,也是迎接20大,澄清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过程。
1,评论的震撼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该报纸做出了明确解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解释“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该评论以一系列流行语,流畅自如,客观的描述了现实城乡常见的经济活动,白描了“56789”的生产现实,与历史上庸俗经济学出现了惊人的雷同;在短短1400余字中,11次提及“社会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和资本统一起来。
2,现实的主要矛盾。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高质量发展任务,以及近年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具体描述,提出了时代问题和解决时代矛盾的课题。实际上回答了三十多年实践在社会生产、分配上的结果。
什么原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相同的矛盾:资本垄断和人民相对贫困?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今天要根本解决矛盾,必须探究矛盾的起源。
3,分析矛盾依据的原理。1857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调侃道:现在时髦的做法,是“摆出一切生产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实际上归纳起来不过是几个十分简单的规定,……却扩展成浅薄的同义反复”,一切生产和特定方式的生产之间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马克思毫不客气的讽刺了“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忘记这种差别”。(《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9-10页)
4,只谈测量器,不谈指示器,是唯生产力论的特征。什么是唯生产力论?即只讲生产力不讲生产关系,只讲经济不讲政治或虚化政治。
马克思:“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资本论》第一卷)210页)
理论上混淆了劳动要素和生产力要素,就会只强调劳动资料的“测量器”作用,忽视了“指示器”作用,忘记劳动创造价值。这样一来,以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为坐标,在漫长的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脱离人民中心,走错方向,欲速不达。这种把生产关系、人际关系空泛化,甚至可以“消失”不顾,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观点,受到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批评。
5,唯生产力论的第一个破绽:生产力中性化。只要人类有劳动,就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是生产的一般,跨越各种社会形态。但我们所处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力是有社会属性的,或者是社会主义主人翁式的生产力,或者是资本主义强制雇佣劳动式的生产力。唯生产力论的第一个破绽就是强调抽象生产力。
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是毛主席在研究批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总结发现的。
6,唯生产力论的第二个问题:混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如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一个实体的两个侧面,而不是两个实体。没有脱离生产关系的生产力。
八大一次会议决议提出的“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使用价值的供需矛盾,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但将此解释为“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只关注了使用价值,即社会财富的多寡,为忽略从马克思开始就强调的“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为漠视价值生产,漠视劳动,为把生产使用价值的生产条件、要素混淆为创造价值,直至为“资本创造价值”或“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等资产阶级观点留下后门,从而堕入唯生产力论的陷阱。
毛主席对此是一再批评的,既努力纠正“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对生产力的破坏,更是长期纠正了生产力机械决定论即唯生产力论,要求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放到矛盾范畴里看待,同时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放到矛盾范畴里看待,把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把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辩证化而非机械化、运动化而非静止化。
7,唯生产力论的第三个弊病:分割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割裂四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资本为中心的生产看作永恒的“一般生产”,认为发生变化的只是分配方式,因而往往把分配关系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特征。很不幸,唯生产力论在这一点上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主张生产、分配两步走,先两极分化,再分蛋糕。在当前的一些舆论反映是回避、保护私有制,空谈共同富裕。
8,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会有什么结果?资本能否作为生产要素?当然是可以的,资本以雇佣劳动为前提,就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冠以“社会主义”,是名不符实。我们不知道这是评论撰稿人不懂,还是受到西方庸俗经济学家前述“智慧”的影响。
凡是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者,没有不知道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关系的:强制雇佣劳动,才生产价值。我国目前每年高等教育应届毕业生超过千万,除了富二代和排除流转确权完整保持集体土地权的农民出身者,都不拥有生产资料,只能以合同契约,等价交换的形式,被雇佣劳动强制付出剩余价值。资本的无序扩张、垄断、去实向虚才是其“本质特性和行为规律”,这一点,容不得唯生产力论粉饰。
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在去世前一年提出:“社会主义是专门反对剥削雇佣劳动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493)
9,另一种移花接木与喧宾夺主。撰稿人的资本生产要素观念一般还会设置另一种话语陷阱:谁要提及资本的本质,它一定振振有词:否定私有经济是极左遗风。
在党史教育常态化的当下,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前三十年,自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总体上排除了“左”右干扰,保留了私有经济。在农业,生产资料私有体现在自留地上;在工业,资本家拿定息一直拿到第3个5年计划。即使到了第4个5年计划期间,也提出了保留资产阶级法权但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改开历史表明,对雇佣劳动不加限制,资本现象必然产生,尽管有领导人主观上一再保证不会出现新生资产阶级,但在市场雇佣劳动机制下,废弃了对私有经济比例、规模的把控,超级富豪怎么可能不爆发性增长呢?
凭借私有经济的补充地位,移花接木为社会主义的主体逻辑,侈谈资本生产要素,喧宾夺主,是一种重大理论错误,请撰、审稿人深思。
10,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意义就是纠正唯生产力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时代主要矛盾,强调党的领导,“五位一体”,就是着眼毛主席的两对矛盾要平衡发展,强调人民中心政治的灵魂性,强调公有制主体带领多种经济成分的辅体高质量发展,力纠唯生产力论。
11,对社会主义中资本现象的两重性简析。一,首先它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阶段性辅助性的产物,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喧宾夺主。二,资本的本质是剥削、占有、垄断剩余价值;与资本同时产生的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非本质的东西,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资本拥有者阶级作为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既是资本的人格化,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人格化,是能力突出的社会精英群体,在协助公有制生产方式提高、学习发达资本主义信用、协作、契约、法律等利于加速社会主义大生产的生产力方面,前途光明,大有可为,凡有志于此,实质性推动共同富裕,而非热衷于资本占有垄断者,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同志。三,相对于封建残余的特权,相对于资本垄断特权,弱小资本赖以生存的平等竞争,具有进步性,既是资本两重性的体现,又是社会主义当前阶段团结、保护、引导的对象。
12,新时代资本的光明出路。以创造企业的超额市场价值、客户价值,即“做大蛋糕”为前提,实现劳动者持股的劳动资本化,也就是马克思指出的,华为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的,“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也就是说,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资本论》第三卷)499页)这是当前实体资本拥有者比仅作慈善意义更加重大更加光荣的道路,这种蛹变化解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可以正确处理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机制化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可以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局部与全局矛盾等的资本生产方式顽疾。当前这是告别对资本家玫瑰色的廉价宣传,向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的蛹变和革命,具有光辉灿烂的明天。这不是杀富济贫,而是共同富裕。当然对于不改变资本生产关系的资本拥有者的社会慈善,人民也是乐见其成的。
至于“公有资本”,待本系列文章第三评。
2022 2月17日
附一:清醒的批判、扬弃才能正确掌握——兼评某主流报纸对资本的评论
https://mp.weixin.qq.com/s/Jsgp1zHpcRU3VkXdLSTFmg
附二:人民日报: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5个方面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对于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是要逐利的,既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也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资本活动要依法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这说明,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就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源头治理和行业监管,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规制,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既要设置“红灯”也要设置“绿灯”,“红灯”是为了划定边界、加强规范,“绿灯”是为了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应该看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明确规则,划出底线,设置好“红绿灯”,目的是引导督促企业服从党的领导,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鼓励支持企业在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规范发展、加强监管,是为了促进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是为了资本能够有序发展、健康发展,对于支持相关企业实现规范创新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完善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公平竞争等法律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能够为各类资本、各个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更为牢固的保障。
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来没有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应该看到,资本创造价值和野蛮生长都源于其逐利性,哪一面是主流,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而有效地引导资本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就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02月08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