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郭松民 | 《只有芸知道》:冯小刚的方糖

火烧 2019-12-23 00:00:00 文艺新生 1031
文章围绕《只有芸知道》展开,分析冯小刚的爱情电影风格,结合《爱情故事》《生死恋》《廊桥遗梦》等经典影片,探讨爱情电影中的情感表达与时代变迁。

  01

  —

  《只有芸知道》是一部爱情电影。

  关于爱情电影,我印象较深的有这么几部——

  一是美国电影《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的时间是1970年,在中国火起来的时间已经是80年代了。

  亿万富翁的独子奥列弗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与来自贫寒家庭的女生詹妮弗相爱并结婚,为此不惜拒绝父亲的资助,打工为生。当然最终还是考上了律师,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美国梦”。

  王子爱上灰姑娘,很老套的故事。但当年还是感动了不少中国观众,因为其中有反抗父权,追求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涵义。影片的主题曲《love story》被台湾歌星费翔演唱后,在大陆校园里红极一时,现在偶然还会有老男人或大妈在卡拉OK包厢里眼含热泪唱这首歌。

  另一部是日本电影《生死恋》。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的时间是1971年,在中国引起轰动也是80年代。

  大宫爱上了好友野岛进的女友夏子,夏子也爱上了他,并主动向他表白。友谊和爱情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大宫一直躲避夏子,然而无法抗拒爱情的力量,最后做了一个非常“日本”的选择——一定要野岛进打他一顿,才接受夏子的爱情。

  两部电影的共同特点是女主角都早早香消玉殒。詹妮弗死于白血病,夏子死于爆炸事故。由于女主角的意外去世,故事就格外伤感,令观众惆怅不已,潸然泪下。

  80年代,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转折的年代。

  轰轰烈烈的大时代结束了,小时代开始了。“八十年代新一辈”都在憧憬美好爱情,只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市场逻辑的展开,婚姻逐渐变成了互为猎物的博弈,纯真爱情还没有拆封就过了保质期,真正流行的是“爱情三十六计”,如今已经发展到PUA阶段了。

  02

  —

  90年代中期,一部讲述婚外恋故事的好莱坞电影《廊桥遗梦》也在中国引起不小反响。

  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小小地颠覆了不少中国观众对美国的想象。

  那时,不少国人对美国人的刻板印象是,美国人都是个人主义的,爱上一个人就要在一起,不管别人怎么样。

  但在《廊桥遗梦》中,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金凯痛苦地分手,但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

  爱情因为克制而显得格外有魅力,和当年影响巨大的《阿甘正传》一样,《廊桥遗梦》也反映了当时正在兴起的新保守主义价值观。

  03

  —

  铺垫了这么多,可以谈谈《只有芸知道》了。

  爱情故事,一个共同的规律是,只有战胜了困难、压力或阻碍,爱情才美丽并值得追求。

  前面提到的三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爱情电影,中国文学史上的宝黛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甚至牛郎和七仙女的爱情,莫不如此。

  但是,在《只有芸知道》里,隋东风和罗芸遇到了什么障碍呢?他们有什么痛苦和价值观的冲突呢?什么都没有。

  他们遇到了,相爱了,然后就结婚了,接着就来到一个偏远小镇开饭馆,收养了一条流浪狗,一住就是15年。

  什么障碍都没有,什么困难也没有,连钱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决定结婚的同时,居然在赌场赢了10万元!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罗芸有隐疾,有可能无法得享天年。但问题是,隋东风不知道啊,所以这也不构成对他的考验或者障碍。

  老实说,当我看到最后,善良的、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隋东风,带着罗芸的骨灰回到北京,罗芸的母亲对他揭开了这部影片最大谜底的时候,我很为隋东风不平!我甚至怀疑罗芸是不是真的爱他?如果是,为什么不在结婚前把自己身体的真实状况告诉他呢?连坦诚相待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爱情呢?

  简言之,隋东风和罗芸的爱情与婚姻,就和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毫无不同寻常之处,又怎么可能感动观众呢?宝黛的爱情悲剧令我们嗟叹不已,刘姥姥和老伴的幸福婚姻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伤感呢?

  更何况,我觉得他们的婚姻一点也不幸福。

  隋东风到新西兰是要上音乐学院的,遇到罗芸的时候正在打工挣学费,为了给罗芸“安全感”,就毫无纠结地放弃了,带着罗芸跑到一个偏僻小镇当了15年大厨。

  但问题是,罗芸并不喜欢在小镇的生活,她真正希望的是像梅琳达那样周游世界,所以她面对极光许愿时,许下的愿望是让他们的饭馆被一把火烧掉。

  罗芸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先天的疾病,担心生命随时可能消逝,所以想尽量多看看世界;但隋东风受林太太的误导,却认为一个饭馆和一套住房就意味着安全感。

  他们两人都用瞎子摸象的方式感受对方,以至于罗芸至死都没有看到过真正的鲸鱼。

  04

  —

  也许就是因为故事如此平淡、拧巴,缺乏真正感人的力量,所以冯小刚很鸡贼地加了很多中产、文青、小资观众喜欢的“甜点”、“奶酪”——

  比如无限深情地安葬自己的爱犬啊,比如看极光、看鲸鱼啊,比如不吝镜头大量拍摄新西兰乡村的美丽风光啊,比如凶猛地、泛滥地使用音乐啊,等等。

  这些都是甜腻的,但不是真正的优质奶油,而是加了很多糖精的人造奶油,因此也是廉价的。

  05

  —

  想起小说《围城》中的一个故事:

  在从法国回中国的客轮上,鲍小姐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与爱心,就送糖给孩子吃,但这糖不是她自己在法国买的奶糖,而是她从轮船餐厅里拿出来的免费咖啡方糖。

  在甲板上冷眼旁观的唐小姐看不惯鲍小姐这种作风,暗中称这种做法为“惠而不费”。

  《只有芸知道》,就是冯小刚拿给我们的一块方糖吧?

  【作者附言:最后的“彩蛋”告诉我们,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但电影一旦上映,就有了独立性,已经与故事原型无关了。因此,本篇影评不意味着对原型人物的任何评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