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钢企寒冬谋出路:中报亏损王重钢募资超30亿还贷

火烧 2015-09-11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重庆钢铁定增50亿还贷,应对钢铁行业寒冬。上半年亏损22亿,行业平均毛利率降至7.4%。公司拟投资高级冷轧镀锌钢板项目,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重庆钢铁拟使用31.28亿元偿还银行贷款。上半年公司负债率为 83.27%,短期借款达32.73 亿元,偿债压力较大。上半年财务费用高达6.27亿元。

  钢铁行业寒冬延续,部分钢企面临生存难题。

  9月9日,重庆钢铁(601005.SH)公告,拟定增募资50亿元,用于投资汽车和家电用高级冷轧镀锌钢板项目,完善公司产品结构,剩余资金用于偿还贷款。

  实际上,由于量价齐跌,重庆钢铁业绩大幅下滑,今年上半年亏损额度达到22亿元,为今年中报“亏损王”。而其它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同样业绩不佳,超过半数上市钢企出现亏损,平均毛利率下降到7.4%。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张佳宾称,“今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增速放缓、汽车、家电等行业的产销量也在放缓,而钢铁供给虽然有所减少,但是需求下降更厉害,导致钢材价格大幅下滑。”

  而多名业内人士对下半年依旧不看好,深圳多家钢贸公司甚至退出钢材市场。

  不过,仍有部分生产成本低、高端产能占比高的钢企抵抗住了行业下行的风险。而多家上市公司则选择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用于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或投向互联网浪潮,以期熬过行业“寒冬”。

  重庆钢铁定增50亿

  停牌一个多月后,重庆钢铁9月9日晚间公告,拟以3.86元/股的价格向8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49.62亿元。其中,18.6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公司与韩国株式会社POSCO合资建设的“重钢-POSCO冷轧板材”与“重钢-POSCO镀锌板材”两个项目,剩余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重庆钢铁董秘游晓安9日表示,公司此次定向增发可以大幅调整、优化、完善公司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钢材的比重,进而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设想变为现实,提前谋划“十三五”转型升级。

  据了解,今年8月6日停牌期间,重庆钢铁与韩国株式会社POSCO签订了冷轧、镀锌合资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62亿元,合作生产汽车和家电用高级冷轧镀锌钢板,预计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240万吨。该协议书仍需经过韩国株式会社POSCO内部有权部门批准后方才最终生效。

  从认购对象来看,重庆钢铁此次定增获得国资系统的大力支持。

  预案显示,重庆钢铁此次定增认购对象包括渝富集团、重庆能源集团、深圳鑫昱、中节能资本、川煤集团、中冶赛迪、伟晋环保、煜琨珑公司等8家机构。其中,重庆市国资委[微博]全资子公司渝富集团拟28亿元认购定增股份,占比56.43%。发行完成后,渝富集团将成为重庆钢铁第二大股东。而重庆能源集团、中节能资本、川煤集团、中冶赛迪同样为国资背景企业。

  此外,此次参与认购的公司大多处于钢铁行业上下游,其中多家公司与重庆发生业务联系。其中,重庆能源集团、川煤集团为重庆钢铁提供生产所需煤炭,中冶赛迪曾为重庆钢铁的环保搬迁工程提供工程设计和项目施工,重庆钢铁也曾向煜琨珑公司支付修复款和原料款。

  另外,重庆钢铁拟使用31.28亿元偿还银行贷款。2015年中报显示,重庆钢铁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为 83.27%,短期借款达32.73 亿元,偿债压力较大。而重庆钢铁今年上半年财务费用高达6.27亿元,对盈利状况构成直接影响。偿还银行贷款将有利于调整重庆钢铁资产负债结构。

  钢价半年跌20%

  重庆钢铁201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6亿元,同比下降25.22%;实现净利润-22.28亿元,同比下降135.66%。而22亿元的亏损额度也让重庆钢铁成为A股2015年中报的“亏损王”。

  实际上,由于钢材需求低迷、钢材价格下滑,今年上半年,国内上市钢企整体业绩较过去三年大幅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A股34家申万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合计为4744.15亿元,同比下降22.51%;净利润合计为-53.78亿元,同比下降313.35%。其中18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占比52.94%。亏损最严重的三家企业为重庆钢铁、酒钢宏兴、马钢股份,分别亏损22.28亿元、15.43亿元、13.60 亿元。包钢股份、武钢股份、河北钢铁排在盈利前三位。

  从毛利率来看,钢企的盈利能力依旧弱势,平均毛利率仅为7.40%,同比下降 1.76个百分点。其中,普钢、特钢钢企加权毛利率分别为 6.85%、31.50%。而重庆钢铁的毛利率甚至下降到-39.76%。

  数据显示,截至到2015年6月26日,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66.69,跌幅为18.58%;长材价格指数为66.50,跌幅为18.28%;板材价格指数为67.32,跌幅为19.85%。

  而螺纹钢最新价格为2180元/吨,较年初下跌21.61%,热卷最新价格为2176元/吨,较年初下跌29.69%。

  深圳多名钢贸企业负责人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今年上半年钢材需求下降很快,导致价格大幅下滑,很多钢贸企业都在上半年退出市场,转行做其他业务去了。”

  多家上市钢企筹备重组

  不过,A股上市钢企中,仍有部分生产成本低、高端产能占比高的钢企抵抗住了行业下行的风险,在上半年保持盈利甚至业绩大幅增长。

  抚顺特钢(600399.SH)半年报显示,公司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81亿元,同比下降10.2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1 亿元,同比上升803.32%。

  华泰证券研报表示,抚顺特钢“三高一特”优化产品结构,是公司盈利大幅改善原因。上半年特钢毛利率达到19.44%,同比增6.29个百分点,高温合金毛利率高达49.32%,同比增7.62个百分点。

  张佳宾表示,“特殊钢材的需求不受大环境的影响,但是特殊钢铁的总量和整体钢材市场比较小。”

  实际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用于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或者投向互联网浪潮。

  8月23日,河北钢铁(000709.SZ)公告,拟定增80亿元用于收购唐山钢铁集团高强汽车板有限公司、新建高强度汽车板技术改造项目二期工程以及偿还银行借款。其中募投项目同样为汽车用冷轧板。

  9月7日,首钢股份(000959.SZ)公告,拟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0亿元,互联网平台钢钢网认购其中不低于20亿元且不超过30亿元。

  Wind数据显示,目前仍有大冶特钢(000708.SZ)、新兴铸管(000778.SZ)、柳钢股份(601003.SH)、沙钢股份(002075.SZ)、金州管道(002443.SZ)等多家上市钢企停牌,多数为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不过,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今年以来汽车消费放缓,1-7月产量增速仅0.2%,家电需求亦稳中有降,冷轧板全年消费量或仅在1500万吨,与去年持平。相反,冷轧产能大量释放,2014年底国内冷轧产能约1520万吨,2015-2016年释放产能超过1100万吨,总量接近2600万吨,冷轧亦可能步入产能过剩结局。

  河北钢铁

  河北钢铁(3.95, 0.00, 0.00%)今日发布定增预案,拟以不低于5.6元每股的价格,定增不超过14.29亿股,募资总额约80亿元,用于收购唐钢汽车板公司100%股权、新建高强度汽车板技术改造项目二期工程以及偿还银行借款。除河北钢铁外,目前还有近十家钢铁业上市公司因重大事项停牌,意图借助资本力量度过漫长的行业寒冬。

  河北钢铁于6月底停牌,今日出炉定增预案。具体来看,在募投项目方面,公司此次募集的80亿元资金中,有约41亿元将用于从公司二股东唐钢集团手中收购唐钢汽车板100%股权。资料显示,唐钢汽车板成立于2013年7月,目前仍处于试生产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产。就在7月14日,唐钢集团刚刚以货币出资17亿元对唐钢汽车板完成增资,使得其对唐钢汽车板的总投资达到41亿元。

  在收购唐钢汽车板的基础上,河北钢铁还将新建高强度汽车板技术改造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周期为21个月,由唐钢汽车板实施。

  此外,河北钢铁还将使用约23.9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据披露,公司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为73.44%,2014年全年财务费用高达38.66亿元,偿债压力较大,偿还银行贷款将有利于调整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对于此次定增,河北钢铁表示,将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助力河北钢铁产业升级,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同时强调,此次发行后,邯钢集团持有公司股本总额的33.34%,仍为公司控股股东,河北省国资委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因此定增不会导致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化。

  多家上市钢铁企业停牌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钢铁行业最困难的时期,部分上市钢企与河北钢铁类似,近期纷纷选择停牌转而筹划重大事项,以求利用资本力量度过寒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大冶特钢(13.92, 0.00, 0.00%)、本钢板材(5.68, 0.00, 0.00%)、新兴铸管(12.92, 0.00, 0.00%)、沙钢股份(33.00, 0.00, 0.00%)、柳钢股份(7.17, 0.00, 0.00%)、首钢股份(4.48, 0.00, 0.00%)、三钢闽光(6.50, 0.00, 0.00%)、重庆钢铁(3.98, 0.00, 0.00%)等上市钢企停牌。

  其中,本钢板材、首钢股份和重庆钢铁均是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事项,与河北钢铁类似。而沙钢股份和柳钢股份则是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在业内人士看来,整体业绩下滑使得钢铁行业整合势在必行,在国企改革风起云涌之际,钢铁行业也有望全面调整,加快整合。

  据了解,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15年第三次信息发布会上称,“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目标为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大型结构性重组、遏制行业无序竞争、加大产品创新、促进绿色发展等。这意味着钢铁行业整合或将加快。

  对此,华泰证券(14.66, 0.00, 0.00%)分析认为,进行国企改革,将有利于释放行业红利、盘活政府存量资产。目前钢企的大面积亏损是宏观经济低迷、下游需求萎靡以及行业集中度过低、供给过多等多原因造成的,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钢铁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并且钢铁企业之间高度竞争,符合市场化的竞争类国企定位。

  武钢300余名员工拟“转型”做协警和保安

  三年前,武汉钢铁集团(下称武钢集团)为应对行业寒冬而曾转型养猪、养鸡、种菜,如今境况不仅未有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为安置冗余劳动力,武钢集团将陆续派遣300余名职工,去其他企业或单位就任协警、保安和物业等岗位。

  武钢集团官网消息称,9月8日上午,武钢集团的首批派遣职工,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钢铁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武钢重工)45名职工从武冶厂区集中出发,赴武汉化学工业区当协警。武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等人现场为职工送行。

  因为钢铁行业不景气,武钢重工出现冗余劳动力,武钢集团将其派遣出去,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此次前往武汉化学工业区当协警的45名职工,只是武钢集团派遣计划的一小部分。此外,武钢重工还正在开拓其它社会渠道,陆续派遣职工服务武汉市江夏区等外部市场。

  马国强在送行仪式上为这批“被转型”的职工“鼓劲加油”,称“人力资源优化是国有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把人力资源盘活、用好,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既有利于个人发展,也有利于武钢未来竞争,对社会也是重要贡献。”

  武钢重工是武钢集团旗下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核心企业,由原武汉钢铁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与武钢武汉冶金重工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重组成立。主营业务包括矿山、炼铁、炼钢、轧钢等冶金成套设备及备件、大型铸锻件、金属结构件、起重设备及吊辅具、矿用牙轮等设计制造,在职职工约2000人。

  然而,受到钢铁整体行情低迷的影响,武钢重工也步入困境。武钢集团表示,面对钢铁行业呈现低增长、低效益、低价格、高压力的新常态,与钢铁行业休戚相关的冶金装备制造业,也遭遇到重新洗牌的严峻困难。

  武钢重工已关停了一批持续亏损、扭亏无望的单元和产线,大幅度精简职工队伍,因此产生了不少冗余职工。

  这45名职工中,年龄最大的职工52岁,最小32岁,大部分是生产一线的机床工、造型工、焊工等。武钢集团称,因生产线合同不饱满,职工收入得不到保障,所以抽调部分职工到武冶物业分公司安保大队,外派到化工区从事协警工作。

  不过,这批派遣职工的“武钢正式职工”身份并没有改变。“大家无论在任何地方工作,都是重工人,都是武钢人。”马国强对上述职工称。武钢集团还表示,这些职工的薪资关系不变,武钢重工依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武钢集团这样的国企不同于民企,不会轻易辞退冗余劳动力。从派遣职工的年龄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进入武钢较早的职工,拿的是“铁饭碗”,如果将其辞退,或许会引起社会问题,采取目前这种安置方式是比较稳妥、人性化的,对这批老职工也提供了生活保障。

  武钢集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5年破土建设,1958年9月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座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1999年,武钢旗下子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钢股份,600005.SH)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武钢集团同时也被确定为39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2005年以来,武钢集团先后与鄂钢、柳钢、昆钢重组,目前成为生产规模逾4000万吨的大型钢企,居全球钢铁行业第四位。武钢集团已连续6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名单,2014年位列第310名,今年则跌至第500名。

  主业困难,企业常常会借助副业增收减负,补充现金流。比如“两桶油”发展非油业务,在加油站开便利店,收购或染指矿泉水业务,钢企也有着同样的思路。

  近年来,国内主要钢铁企业都在着力发展非钢业务,其中以宝钢集团表现最为抢眼。宝钢集团旗下已有两家非钢业务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宝信软件(600845.SH)和宝钢包装(601968.SH)。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2011年-2014年,宝钢集团的非钢业务一直较为稳定,营收占比三成,净利润占比三到四成。

  卓创资讯钢铁行业分析师朱凌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武钢集团的非钢业务表现较好。早在2011年,武钢集团对外公布,其非钢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利润20.8亿元,占比七成左右,53年来首次超过钢铁主业利润。

  武钢集团宣称,“十二五”时期,在钢铁主业之外,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物流服务等六大相关产业集群,实现非钢产业收入超过1100亿元。

  不过,在武钢集团的非钢产业中,也有令投资者匪夷所思的举措,例如养猪、养鸡、种菜等。因此亦有质疑声,钢企发展非钢业务过于“天马行空”,与主业毫不相关,无法与主业形成共生增值效应。

  王国清则认为,钢企之所以发展非钢业务,目的也就是为了给企业带来更充足的现金流,能与主业相得益彰当然更好,但本质上只要能盈利,发展何种业务无可厚非。

  不过她也建议,钢企在多元化发展时,应当注重运营风险,组建智库团队,对公司业务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长远打算,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报道综合自大公网、上海证券报等)

  附 钢铁业寒冬已至:1斤钢材不如1斤矿泉水

  “冬天真的来了。”在处暑前夕举办的2015煤焦钢产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利群如此感叹道。

  钢铁市场的需求低迷已是业内不争的事实,产业链上下难逃此劫。在同期举办的2015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上,宝钢董事长徐乐江也发出了相似的感慨,“一斤钢材(1955, 2.00,0.10%)不如一斤矿泉水和一斤白菜,一点不是危言耸听。”

  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0997万吨,同比下降1.3%。按半年度比较,这是2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钢铁消费同样大幅缩减,上半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36231亿吨,同比下降4.7%,去年同期的数字是下降3.4%。

  相伴而来的是整条产业链的不景气,去年以来,煤、焦、矿、材价格全面下跌,行业利润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钢铁销售利润率仅为0.11,达近几年最低水平。钢铁主业是亏损的,而且亏损增幅比较大。

  寒冬局势给企业带来了险峻考验。“我们在所有行业内调研,感觉到钢铁企业为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方面做了大量和积极的努力,”王利群在大会上话锋一转,“但是,效果还是不佳。”

  供大于求的行业格局加速了企业分化,淘汰落后企业是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王利群认为,如今企业靠降价赢得市场份额,实际上赢得和挤占的是有限的市场空间,但是付出的却是亏损的代价,这个方法可能要走到极限了。“钢铁未来走出困境最关键的路,必定得有人退出。”王利群说,“实际上这个事做起来很难。”钢协在各地调研时发现,困难在于企业只有减产和停产,没有退出的意愿,加之地方政府各方面可能也会延缓退出的时间。“所以这需要企业、政府市场共同促进,只是时间越长,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越高。”

  尽管今年以来钢铁产能在逐步削减,但供大于求的过剩局面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也需要长期解决。王利群分析,全产业链供大于求的格局主要源于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粗略地看,钢铁焦炭(792, 5.00, 0.64%)在五年前就供大于求;煤炭在三年前是供大于求;铁矿至少是两年前开始供大于求。供大于求之后形成了利润向下游转移,过剩的程度和两级分化的程度决定产业走出困境的时间,第一个走出困境是矿山,第二是煤炭,后面是焦炭和钢铁。产业链是需要大家共同走出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网,作者:阮晓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