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全球IT行业的寒冬?各大IT巨头裁员情况一览

火烧 2015-08-27 00:00:00 时代观察 1030
全球IT行业面临寒冬,微软、夏普、HTC、索尼及Intel等企业纷纷启动裁员计划,以削减成本应对业绩压力。新一轮裁员潮持续,涉及数千员工,反映出行业整体不景气。

  从今年6月开始,包括索尼移动、HTC等全球知名IT企业均遭遇了业绩压力,而裁员成为启用减少成本的最有效办法。

  新一轮全球IT行业裁员大潮似乎已经开始,近日,微软公司继续裁员行动,微软证实将关闭位于芬兰的前诺基亚手机产品开发部门,并将最高裁员2300人,而这次裁员是此前7月份宣布裁员7800人的一部分。同时,正在重组经营的夏普公司宣布,已征集到的3234名自愿退职者将在9月30日退职。

  业内表示,从今年6月开始,包括索尼移动、HTC等全球知名IT企业均遭遇了业绩压力,而裁员成为启用减少成本的最有效办法。

  多家企业裁员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在重组经营的夏普公司日前宣布,已征集到的3234名自愿退职者将在9月30日退职。据悉,自愿退职人数占夏普集团员工总数(2.4万人)的13%。预计2015财年夏普的人事费用可削减150亿日元,约243亿日元的增额退职金等费用将作为特别损失计入夏普2015财年半年报。本月初,HTC宣布,计划裁员15%,将营业支出削减三分之一以上。HTC在声明中称,作为将营业支出削减35%的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在今年年底前裁员大约2250人。

  有分析表示,HTC曾是全球最大智能机制造商,但在2013年跌出了全球前十大智能机厂商行列。而索尼在今年6月就曾宣布,索尼将在移动部门开展1000人规模的裁员。

  扛不住业绩下滑 Intel证实裁员约400人

  2015-08-28 06:49:00|来源:驱动之家

  据今日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信息显示,Intel将在华盛顿县(Washington County)裁员约400人。

  Intel今年6月证实,由于销售业绩低于预期,作为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展开新一轮的裁员。虽然Intel当时并未透露具体的裁员数量,但今日的一场招聘会暴露了Intel在在华盛顿县的裁员规模。

  美国员工服务机构WorkSource Oregon日前发布消息称:“将于周三为受最新一轮裁员影响的约400名Intel员工免费举行一场招聘会。”

  本月初,oregonlive网站曾报道称,根据Intel提供给所有被裁减员工的信息显示,Intel此次将在美国裁员1155人,占美国员工数量的2.3%。此外,Intel还将在其他国家展开裁员,具体数量未知。

  除了在华盛顿县裁员约400人,据Intel向加州监管部门提交的文件还显示,将有165名员工被裁减,另外在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郊外的Folsom工厂还将裁员152人。

  对于此次裁员,IntelCEO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6月份曾在致员工的备忘录中称:“我们正在实施裁员,但每一个单位或地点的裁员人数不会超过几百人。”

  微软宣布继续裁员

  上周末,微软宣布将关闭位于芬兰萨罗的前诺基亚手机产品开发部门,并将在芬兰展开最高2300人的裁员。此前在今年7月8日,微软宣布,将对手机硬件业务进行重组,并裁员最多7800人。微软同时将对收购诺基亚设备及服务业务获得的资产进行约76亿美元的减值,并记入7.5亿~8.5亿美元的重组费用,预计此次重组的绝大部分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2013年9月底,微软宣布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2014年7月,刚刚完成并购诺基亚手机,微软公司就宣布,微软将在一年多时间里裁员约1.8万人,其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将占到约1.25万人,当时此举被认为是微软近4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按照当时微软制定的规划,其中1.3万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而剩下的则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总计重组费用预计为11亿至16亿美元。而在这1.8万人的裁员中,诺基亚中国区成为“重灾区”。

  8月14日北京商报 联想重组转型 全球裁员3200人

  联想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公司范围内的转型也必然要加速。”昨日发布今年二季度财报的联想集团披露了裁员3200人和业务重组计划,公司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对此如是解释。

  财报显示,联想今年二季度营收107亿美元,同比上涨3%;净利润为1.05亿美元。联想集团同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约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占全球整体6万名员工的约5%。

  杨元庆内部信指出,联想不少业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目标是要在所有业务领域都取得持续均衡的增长,而此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核心的个人电脑业务依然强劲,全球领先地位持续加强。但在一个整体下滑的市场中,必须进一步提高效率,削减开支,才能保证业务的持续盈利和健康发展”,而裁员是“一项艰难却又是必要的决定”。

  在杨元庆看来,两个相对较新的增长引擎——移动业务和企业级业务还处于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处于建立最合适的业务模式、成本结构和竞争力基础过程中。

  重组计划则涉及多个业务部门,焦点是重组移动业务集团,使得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更好地协调理顺,更好地利用摩托罗拉和联想的互补性优势,快速推动增长。

  针对企业级业务,则集中资源、调整定位,向最有吸引力并与联想自身能力最为紧密相关的市场领域发起进攻,并提升速度和成本竞争力。而对市场大环境不佳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试图更好地把握个人电脑行业整合的机会,加速向30%市场份额的目标努力。( 中新网 IT频道)

  英特尔裁员数量逐渐明朗 美国或裁1155人

  2015年08月27日 08:54:52 来源: 大河网

  8月26日晚间消息,据今日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信息显示,英特尔将在华盛顿县(Washington County)裁员约400人。

  英特尔今年6月证实,由于销售业绩低于预期,作为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展开新一轮的裁员。虽然英特尔当时并未透露具体的裁员数量,但今日的一场招聘会暴露了英特尔在在华盛顿县的裁员规模。

  美国员工服务机构WorkSource Oregon日前发布消息称:“将于周三为受最新一轮裁员影响的约400名英特尔员工免费举行一场招聘会。”

  本月初,oregonlive网站曾报道称,根据英特尔提供给所有被裁减员工的信息显示,英特尔此次将在美国裁员1155人,占美国员工数量的2.3%。此外,英特尔还将在其他国家展开裁员,具体数量未知。

  除了在华盛顿县裁员约400人,据英特尔向加州监管部门提交的文件还显示,将有165名员工被裁减,另外在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郊外的Folsom工厂还将裁员152人。

  对于此次裁员,英特尔CEO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6月份曾在致员工的备忘录中称:“我们正在实施裁员,但每一个单位或地点的裁员人数不会超过几百人。”(李明)

  高通7月裁员

  在发布了低迷的季度财报后,高通本周三(7月29日)宣布将裁员15%(4500多人),并大幅裁减临时雇员。高通预计,此举将导致入3.5亿美元到4.5亿美元的重组费用。

  为降低成本,科技公司通常采取裁员路线。因为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员工成本占企业运营开支很大一部分比例。

  西门子遭受内忧外患之困 大幅裁员精兵简政

  2015-02-28 02:14:36 来源: 中国经营报(北京)

  西门子日前宣布,全球大举裁员7800人,约占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的2%。被裁员工中3300个在德国。对于涉及中国区的裁员数量,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传播部相关负责人没有做出回复。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飒(Joe Kaeser)也公开表示,目前尚无法提供裁员举措给相关区域、地点和业务部门造成的具体影响。

  这样的裁员战略与西门子公司2014年5月发布的“2020公司愿景”相吻合。当时西门子称“为使公司回到可持续增长的道路上,并缩小和竞争者之间的盈利差距”,公司大幅精简组织并取消了整个中间层级。因此,某些岗位和职能将被完全取消。而此次裁员,显然已作为2014年5月公布的行政及管理职能部门精简的一部分出现。

  “我们希望此次人员缩减能节省约10亿欧元。”西门子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应称,节省的10亿欧元将用于增强创新、提高生产力及促进增长。

  实际上,西门子裁员与其积极倡导德国国家战略工业4.0目标一致。工业4.0时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推进数字化工厂业务。数字化工厂是将产品从研发设计,到测试验证,到生产制造,通过数字化工具将数据链,信息链串联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数字化工厂绝大多数业务交给机器和互联网来操作,解放了不少劳动力。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实践者,西门子位于德国安贝格的西门子电子工厂通过“数字化企业平台”将虚拟和现实世界进行融合,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西门子的数字化工厂一度成为样本,中国企业海尔也在效仿,目前海尔的无人工厂正在推进。

  趋势显示,技术革命时代的西门子的确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一线工人了。

  手机利润下降 HTC/联想/黑莓/索尼年内裁员15000人

  来源:前瞻网-头条前瞻2015.08.18 13:54:06

  前瞻科技 8 月 18 日讯,国外媒体发表文章称,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巨头正在失去光泽,导致一些以前很知名的制造商开始不断的裁员。由于手机业务利润最近大幅减少,HTC 和联想上周都相继被曝出要裁员。有媒体报道称,HTC 将削减其员工总数的 15%,裁员 2000 多人。

  同时,联想也宣布将裁​​员 3200 人,减少约 10%的非生产员工数量。该公司没有说明具体裁减哪个部门,但指出全球 PC 机市场疲软,以及手机需求下降,导致该公司需要精简手机部门,这是该公司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据悉,该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51%,其摩托罗拉手机出货量大幅下降了 31%,只有 590 万部。

  不过,智能手机制造商的裁员远不止如此。有媒体预测,仅 2015 年手机制造商的裁员将达到 15000 人,主要是在手机部门进行。

  今年七月,微软就透露将从其手机部门裁减 7600 个工作岗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其收购的诺基亚手机部门。微软已经表示设备销售不再是手机部门的核心业务,它将专注于向消费者和企业销售软件 (如 Office) 和服务 (如 OneDrive) 。

  早在今年二月份,索尼就宣布将从其移动通讯部门裁员 2100 人,该部门一直负责其 Xperia 手机的开发。据悉,索尼移动通讯部门的净亏损额从去年同期的 1280 万美元扩大到今年 6 月的 18440 万美元。目前,该公司正加大对其零部件业务的投资,以产生更多的利润。

  今年 5 月,黑莓也宣布要裁​​员,但并没有公布具体的人数。黑莓曾经拥有 12500 名员工,目前大约有 7000 人,大致相当于微软要裁员的数量。

  当然,其他安卓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崛起也是这些曾经的巨头开始裁员的原因。中国的小米经常被成为“廉价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其提供的廉价智能手机对巨头们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根据 OpenSignal 提供的数据,自 2012 年以来,安卓设备的总数增加了近 6 倍。数据还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购买廉价的智能手机。根据 IDC 的报告,从 2010 年 6 月到 2015 年 6 月,“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从 17.1%增加到 45.3%。

  随着 HTC、黑莓和诺基亚等巨头的裁员,小米等崛起的制造商也会增加他们的员工数量,如小米的员工数已经从 2012 年的 1500 人到今年已经超过 5000 人。

  (报道综合自中新网、中国经营报、大河网等)

  附 全球IT裁员潮:科技巨头草根面面观

  2015年02月13日 11:04:57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始于2014年的全球IT行业裁员潮,余波仍在。

  从“巨头”到“中产”,以战略转型为名义的裁员正在全球进行时。而在国内,尽管大多企业对裁员讳莫如深,但也有门户网站“瘦身”的消息传出。与此同时,不少曾同光一时的创业公司遭遇滑铁卢,亦令业界唏嘘不已。

  巨头瘦身谋划战略转型

  梳理各大科技公司的裁员计划,较大规模的裁员相当普遍。惠普、微软、戴尔、IBM的裁员计划都达到万人级别,思科、英特尔、索尼、西门子也有数千人被列入“离职黑名单”。

  而在这些公司的裁员计划中,中国员工是“受害者”之一。“裁员和公司当下业绩有必然联系,但往往也和公司过去战略战术有所失误相关。”梧桐树资本创始合伙人童玮亮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科技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2014年第四季财报,很多巨头的数据并不好看,这也从侧面佐证了裁员的必然性。

  伴随着裁员的是巨头们在市场大势下力图嬗变的战略调整。IBM在今年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智慧地球解决方案作为主要关注领域;戴尔将业务中心从PC转向企业IT解决方案;受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销售收入走低的影响,微软也逐渐朝“硬件加服务”方向转型。

  本土企业 第二战队隐忧

  相较而言,几无裁员之虞的国内互联网巨头,日子则要惬意得多。外企在华的大规模裁员也给了本土企业扩充人才队伍的机遇。这场“收编大战”中,本土公司收获颇丰,比如小米自去年开始就有数名前诺基亚员工前去“报到”。

  不过,“风景这边独好”的场面,更多依靠的是行业领军者的装点。盛名之下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里,裁员情况也频频出现。

  2月10日,搜狐公司发布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已实现裁员30%,基本围绕着游戏、汽车、房地产及编辑团队展开;游戏公司中,人人游戏和4399均有数百人规模的裁员;视频网站酷6网和56网在迎来了新东家后,“瘦身”成为第一步棋。

  童玮亮认为,相对于前面几家处于行业领导地位的公司,上述几家现在都处于行业“第二梯队”(搜狐尽管是四大门户之一,但其裁员所涉及的领域都并非“第一梯队”。不过,这也显示出传统门户网站在移动互联网情境下面临的危机)。“互联网行业更加是赢者通吃,在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生存会比较艰难。”童玮亮表示。

  烧钱没错 只是别太任性

  公司还活着,钱花完了——这是不少本土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困境。对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这显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有观点认为,互联网行业呼唤“理性”。

  不过,在童玮亮看来,“烧钱”并没有错。“企业发展前期的大投入很可能‘烧’出一个海量规模的巨无霸,过分理性的互联网早期创业或早期投资很难找到能爆发的企业。”童玮亮直言。梳理相关报道,不少投资人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当然,在业内对科技业泡沫的预警中,有钱省着花不只是警告,也是现实。此前,美国投资家、网景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曾说,虽然创业公司在过去10年可以凭借不断高涨的估值轻易筹集资金,但这一情况无法持续。

  童玮亮认为,创业者不一定要狂热,但要有足够的激情去创新。“或者转型更彻底,找到还没有‘第一梯队’的行业,或者在目前规模尚小、但未来空间巨大的新领域迅速扩张。”(刘 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