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
我真不知道同志是很用心的,在事关马克思基本理论的认识和辩论当中,我真不知道同志发表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日人民日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具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对于我们提高识别什么是真正马克思主义和真正辩证法与什么是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者,很有帮助。
1956年的《人民日报》社论,是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以高昂的斗志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前进,反右倾保守成为主要矛盾方面的历史条件下写出的指导性社论。通篇文章从表面上看豪无问题,有毛主席语录之经,有对右倾保守之现象的揭露和对左倾急躁之现象分析之典,面面俱到,很像一篇好文章。但是,为什么该社论后来成了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呢?对于这个问题,过去就很少人能弄明白,对于现在的人们就更难弄清楚了。因此,通过讨论,进一步澄清这个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就非常之必要了。
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对于初等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很容易上当受骗。他的特征是从表面上看都是对的,是辩证法,是两点论。但失去了中心和重点的两点论和辩证法,就成了诡辩术,就成了庸俗的马克思主义。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要随时观察事物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毛泽东是运用的最好的一个。
一九五六年,毛泽东紧紧抓住反右倾保守主义矛盾主要方面,深刻洞察社论中既反保守主义又反急躁情绪的实质是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对于社论的执笔和后台,并没深究,只是认为他们是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的问题。一九五九年,毛泽东最早看出大跃进中左倾成了矛盾主要方面,通过郑州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不断地加以克服,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本应是对左倾问题作结论的会议,但由于彭德怀带头发难,要改变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和反中央领导,毛泽东又一次敏锐觉察到右倾以超过左倾,成为矛盾主要方面,及时发动反击,避免了党的分裂和新中国向资本主义倒退。一九六四年,毛泽东在社教中又一次抓住主要矛盾,力主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一九六六年的文化革命,是毛泽东长期思考的结果,毛主席早就看出社会主义最大危险是来自上层,是中央出修正主义,所以要发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大革命。虽然文化革命没有达到全部目的,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挫败历史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危险主要来自党内,来自中央,来自上层,来自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英明判断。
毛泽东和邓小平虽立场不同,政见不同,但对辩证法的运用上却有一致之处。毛泽东时期一直以反右倾为主,邓小平时代一直是以反左倾为主。他们都紧紧抓住了本阶级的主要矛盾方面,因而,都是一流政治家。
某些同志在看待革命指导思想问题上,强调不分高低、强调并列,表面上面面俱到,公平合理,实际上是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的另类表现,会使革命失去了重点指导,因而很容易滑向了机会主义。
在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有些同志后退了一步,不但重点论的变化不见了,而且两点论也成了一点大、一点小的形而上学形式。强调物质决定论,生产力决定论,经济基础决定论的直接危害,是模糊干扰当前左派斗争的重点:既改变右倾路线和解决上层建筑领导权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一些同志,明明手里没有真理,却经常用真理的教条吓唬人们,误导了许多年轻人,忽略了革命的根本任务。就当前的中国现实而言,对革命者而言,最要紧的是要抓住反修正主义、反资本主义复辟,反党内外资产阶级的这个重点。凡是围绕这个重点思考问题和进行实践的,都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否则,不论主观愿望如何,结果都会倒向庸俗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客观上都是帮助了资产阶级。
毛主席讲工作方法要学会弹钢琴,不能没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本末倒置。讲马列不讲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讲毛泽东不讲继续革命理论,就是无重点论的表现,就是把马列毛理论庸俗化,很容易滑向修正主义。
毛继东同志的既反左,又反右,看似有道理,实则是机会主义,是庸俗马克思主义,是庸俗辩证法。因为就当前来说,革命者的重要是反右。而他却经常抓住左的东西不放,势必转移了斗争的大方向。正如1956年的主要矛盾是反保守主义,这时反急躁情绪相提并论,实际上是机会主义和庸俗马克思主义的表现,是庸俗辩证法的表现。
大同小异,贾仕武同志写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抽去毛泽东继续革命伟大理论,对毛泽东大力宣传,也是无重点论的庸俗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的认识, 贾文如能加进文革理论评价, 那就好了。如果有人现在让你们成天学习老三篇,学习毛泽东建国以前的东西,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成年人写的,动机就很可疑。这是现代版的打着红旗反红旗,是现代版的修正主义的集中表现。
当前,左派队伍中还有一些庸俗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表现形式。在无产阶级没有掌握领导权情况下,把主要精力放在大谈民主,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把重点放在马列,而不提毛泽东思想,对郑州四人的指责、攻击,等等,都是此类问题。郑州问题的实质是不应在胡锦涛执政,全面向左转的情况下,在走向马列主义道路情况下搞纪念活动,客观上也帮助了右派。但事情已经出来了,就应充分肯定他们的革命精神和气节是永放光芒的。他们是高山,而指责的人却不过是一杯黄土。真正的成熟的革命者应在事件发生前进行劝阻,而在事情发生后应于肯定,正像马克思对待巴黎公社那样。
修正主义的可怕,不在于被识破了东西,而在于没有被识破的,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和具体事物缠在一起的修正主义。修正主义的市场,在于许多同志马列水平不高,或根本不懂马列。毛泽东同志说,我党懂马列的不多,现在仍然是如此,真正懂得马列毛理论实质、区别和联系并能正确应用的人肯定是太少了。所以在我们左派队伍内部,当前要做的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真正弄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对于未来革命高潮到来时,减少分歧,统一思想和行动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的现代特征,其共同点主要是表现在抽掉毛泽东继续革命思想的内容。用各种打着红旗的和不打着红旗的办法,取消左派当前工作的重点:彻底粉碎资本主义复辟,重新沿着社会主义大道胜利前进。
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掉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庸俗辩证法,回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和深刻的辩证法道路上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从修正主义手里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导权而英勇沉着的战斗吧。
2005年1月11日
附我真不知道原贴:
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1956.06.20)(人民日报社论) |
作者: 我真不知道 日期: 2005-01-10 20:59
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
(1956.06.20)(人民日报社论)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反对保守主义的斗争,这个斗争已经收到重大的效果。经过了这场斗争,右倾保守思想已受到深刻的批判,大家都已认识到右倾保守思想的危害。
现在我们国家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健康的,是在不断进步中的。现在全国已有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加入高级合作社的已占全国总农户的61%。截至三月底,全国已有88%的手工业从业人员加入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全国私营工业,以产值计算,已有92%转成了公私合营。全国私营商业,以资本额计算,已有75%左右实行了公私合营。这些改造工作的进展都是正常的。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鼓舞下,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今年如无其他重大灾害,农业的良好收成是肯定了的。如果我们能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使90%以上的社员都增加收入,那就可以使一百多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巩固下来,并且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入高级社准备下有利的条件。在工业方面,由于广大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和先进生产者运动的广泛开展,我们已有可能迅速地提高工业生产和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
但这并不是说现在我们的工作中便没有缺点了,缺点现在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一些工作中仍然有右倾保守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是在最近一个时期中在有些工作中又发生了急躁冒进的偏向,有些事情做得太急了,有些计划定得太高了,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可能性。这是在反保守主义之后所发生的一种新情况。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严重注意的。
毛主席说:“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当然,任何人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不可以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现在的情况正是有些同志违背了毛主席的这一指示,超越了客观情况所允许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去硬办一些一时还办不到的事情。
这种情况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就农村工作来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本来是要在五年、七年和十二年内分别加以实现的,但有些同志因为心急图快,企图在两三年内即把这些事情全部做好。在制定增产计划方面,在农业基本建设方面,在文化福利设施方面,都已表现出这样一种偏向。由于片面地强调了粮、棉的增产,缩小了农村的副业生产,又由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投资过多,这样就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的扫盲工作也是急躁冒进的一个突出的例子。中央的要求本来是要在五年至七年内基本上扫除城市和农村居民中的文盲,但到某些省里就成了四年和五年,到某些县里成了三年,愈到下面时间定得愈短。现在正值农忙时期,但有少数农村扫盲积极分子不管这一情况,占用农民的休息时间来扫盲,使农民只好在课堂上打瞌睡。个别的地方甚至设立识字岗、拦路识字站,强迫群众认字。这些积极分子的热情是好的,但是他们用错了方法。他们这样做的结果,除了造成农村紧张,妨碍农民生产,招致农民埋怨之外,并收不到好的效果。在1952年的时候,我们已有过一次扫盲的经验,那次就扫得急了一些,以后又收缩得急了,以至大部分地方干脆完全停止了。停止是不对的,扫盲工作是应当积极地进行的,但我们这次在很多地方又做得急了。正确的办法应当是按照“不忙多学,小忙少学,大忙停学”的原则,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这一工作,既要纠正冒进的偏向,又要防止和反对取消主义。
工业的生产和建设方面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有些工业生产计划在制定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材料的来源和供产销的平衡问题,计划订得不切实际,使计划的执行发生很大困难。双轮双铧犁的生产计划定得过高,没有考虑到南方水田的条件,以致在南方许多地方大量积压,就是一个例子。许多基本建设计划的制定,也没有切实研究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的供应,没有对设计力量安装力量作充分的准备,以致发生某些停工窝工的现象。有些厂矿和基本建设工地在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中,不恰当地强调了一切“打破常规”,结果使事故增加,影响到工人的安全,也影响到生产和建设工程的正常进行。有些生产单位的定额订得过高,使大多数工人无法达到,影响了工人的生产情绪。有些地方在基本建设的节约问题上做得过火,结果厂房和宿舍建筑起来,质量太坏,并且不合用。
急躁情绪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它不但是存在在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在上面各系统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一出来,各个系统都不愿别人说自己右倾保守,都争先恐后地用过高的标准向下布置工作,条条下达,而且都要求得很急,各部门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很快做出成绩来。中央几十个部,每个部一条,层层下达,甚至层层加重,下面就必然受不了。现在中央已经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纠正这种不分轻重缓急,不顾具体情况的急躁情绪。各个部门和各个地方的工作中的冒进倾向,有些已经纠正,有些还未纠正,或纠正得不彻底,但作为一种思想倾向,则不是一下子所能彻底克服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经常注意。
为什么在反对了右倾保守之后,在有些工作中又发生了盲目冒进的偏向呢?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造成的。由于没有运用辩证的方法,没有从事物的复杂的矛盾和联系中去全面地观察问题,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就把许多问题看得太死,太绝对化。又由于缺少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对实际情况了解得不够,心中无数,有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处理事情当然就容易偏于一面,发生片面性。在反保守主义之后,特别是中央提出“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和发布“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之后,在许多同志的头脑中就产生了一种片面性,他们以为既然要反对保守主义,既然方针是“又多、又快、又好、又省”,既然要执行四十条,于是一切工作,不分缓急轻重,也不问客观条件是否可能,一律求多求快,百废俱兴,齐头并进,企图在一个早晨即把一切事情办好。这样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当然免不了要犯错误。
右倾保守思想对我们的事业是有害的,急躁冒进思想对我们的事业也是有害的,所以两种倾向都要加以反对。今后我们当然还要继续注意批判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的各种表现,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受阻碍地向前发展。但是在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的时候,我们也不应当忽略或放松了对急躁冒进倾向的反对。只有既反对了右倾保守思想,又反对了急躁冒进思想,我们才能正确地前进。
在反对保守主义和急躁冒进的问题上,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什么是右倾保守,什么是急躁冒进,这里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客观实际的可能性。正确的工作方法,就是要使我们的计划、步骤符合于客观实际的可能性。凡是落后于客观实际的可能性的,就是右倾保守;凡是超过了实际的可能性的,就是急躁冒进。在你们这个地区、这个部门中,有没有右倾保守,有没有急躁冒进,哪些是右倾保守,哪些是急躁冒进,右倾保守是主要的,还是急躁冒进是主要的,右倾保守严重到什么程度,急躁冒进严重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具体加以分析,不能凭空想象。也可能在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地区的工作中,在这件事上是右倾保守,在另外一件事上又是急躁冒进。我们应当根据事实下判断,有什么偏向就反对什么偏向,有多大错误,就纠正多大错误,万不可一股风,扩大化,把什么都反成保守主义,或者都反成急躁冒进。如果反得过火,就会反了一面,又造成另一方面的偏向,于工作反而有害。
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它片面化、绝对化,这样才不会走到急躁冒进。总的方针是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哪些能又多又快,哪些不能又多又快,哪些是现在就可以又多又快的,哪些是将来才能又多又快的,怎样才算省得恰当,怎样既多、既快、既省,而又能达到好的目的,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仔细地、实事求是地去加以考虑,不能把问题看得太死,太简单。在执行中央的这条方针的时候,不能只注意多和快,而不注意好和省,既不能因贪多图快而造成浪费,也不能因求多求快求省而忽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如果多了,快了,省了,但是不好,不安全,那就是违背了我们的目的。执行四十条的问题也是这样。四十条,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当然都是要坚决地加以执行的,但执行的方法和步骤,则是可以因各地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用不着强求一致。总之,做任何工作,都要善于把上面的方针、要求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和确定自己的工作步骤。只有这样,才不致于犯右倾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
------------------ ------------------------------------------------- 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 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这里有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促进大量的量变,不促进许多 的部分质变,最后的质变就不能来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