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上海生死时速你还要莺歌燕舞,混吃混喝的干部赶紧让贤吧!  视频

火烧 2022-04-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批评上海抗疫节目和厨艺大赛暴露官僚思维,缺乏危机意识和群众利益考量,呼吁干部转变作风,直面问题。

  早上看到两个事情,一个是被紧急叫停的东方卫视抗疫特别节目,一个是被紧急叫停的上海政企厨艺大赛。这两件事情又勾起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思考。

  在上海保卫战还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甚至还没有出现拐点的时候,一些部门却主办起了一次抗疫特别节目、特别晚会,最后却“弄巧成拙”,被网友骂的紧急叫停。

  还有部门举办起了厨艺大赛,号召政府和企事业工作人员积极参赛,秀出美食、秀出花样、秀出水平,在大赛中,面对众多可口的美食,一个被啃过一口的馒头却拔得头筹,获得了94.21%的得票率。

  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这两件完全违背常识的事情却能同时爆发。这反映出我们的政府工作中,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这种思维惯性、工作惯性是如此强烈,甚至发展到了完全违背群众常识、违背普通人认知的地步。

  这反应了什么?这反应了我们的许多部门工作,长期以来的工作目标并不是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而是个别领导的喜好!

  这种思维惯性不仅上海有,在其他地方的工作中也存在,只不过在此次的大上海保卫战表现的更为耀眼、更为充分。

  在两个月前的丰县锁链女事件中,我就写过两篇文章,讲过这种思维惯性、工作惯性。那时候我回应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面对锁链女事件如此违背底线的问题,我们的官媒却不敢发声。那一次,我也指出了我们地方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一遇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就本能的站出来洗地,替地方政府洗地,而不是直面问题、推动政府管理的革新;

  粉饰太平、莺歌燕舞,只说好听的,不说不好听的,不说真正的问题!

  对指出问题的人动辄删帖封号、打击。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比如最近两年,有多少人因为批评某网红的言论被禁言?!如果当年重视了这样的言论,会不会发展到今天上海的局面?

  严重的缺乏危机意识、问题意识,既无法对危机做出提前预判,更无法提出系统的应对措施和方案。

  危机意识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毛主席曾说过:

  “什么叫做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

  “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一点来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

  而我们的许多干部,连直面问题都不愿意,连潜藏的问题都不愿意看,更何谈预见危机,何谈危机意识。

  3月份至今的乌克兰战争,持续两年的疫情,尤其是此轮上海保卫战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和平发展的时代已经快要结束了,未来的中国很快就会面对山雨欲来。

  而我们的很多干部却没有意识到危机,却还在混吃混喝、莺歌燕舞。这在以前是可以的,在和平发展的年代,你怎么混吃混喝、怎么粉饰太平,都不会出大事。

  但是一到危机时刻,这样的行为很可能就是玩忽职守,就是重大灾难,重大灾难是要有人担责任的,很可能是要吃牢饭的!!!

  不仅干部缺乏危机意识。因为长期的和平环境,导致我们的政府组织和管理系统,也大为退步。

  不仅赶不上建国初期共产党组织的危机意识、警惕性。那会随便一个街道干部、村里的小屁孩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对马路上的、村边的陌生人都很警惕,是不是敌特分子。

  许多地方政府的管理,也赶不上许多企业的危机意识。现在的企业天天都在打仗,所以危机意识自然高。

  比如我很喜欢的任正非和华为,我曾经花很大精力研究过华为。华为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却没有慌了手脚?对比此轮上海,不仅是慌了手脚,甚至是自乱阵脚。

  为什么华为没有慌了手脚,因为早在十几年前,任正非就提出要制作备胎,为未来的极限施压做准备。

  华为为什么能在很多重大问题提前应对,为什么能总未雨绸缪,因为在很多年前,华为在内部管理就设置了蓝军部门、红军部门。

  红军是维持华为公司日常管理和经营的部门。

  而蓝军部门的职责只有一个,研究用什么办法可以搞垮华为、搞倒华为。然后补上华为的短板!

  这就是华为的危机意识、危机管理。不仅要在意识上有危机意识,在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上也要建立起危机意识。对比华为,我们的许多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能做到多少呢?我们的危机意识是不是都是摆设呢?

  金一南将军曾经说过一句话,假如战争到来,必将淘汰一大批办公室将军。我觉得他这句话说的特别好、特别棒。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再看看金一南将军的这个视频。

 视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