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是男儿为国羞

火烧 2010-02-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古代‘女人和番’策略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分析其成本收益与比较优势,强调女性在外交中的角色,并引用诗词引发对国家决策的反思。
 
       先来看一首诗,是位明朝诗人写的:“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这是一个女人的独白,她说:战士们拿起武器奋战疆场,于边关塞外保家卫国,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也来到边关塞外通婚和番,我们同样都是响应国家的召唤,无论生与死,大家一样都是为国家的利益而担负起使命,牺牲自我,我一个小女子奋斗终生,无怨无悔。诗的作者将王昭君们的行为上升到与将士为国牺牲等同的大忠大义的高度,的确发人深省。

     说起来也是很令人丢面子的事儿,以我汉、唐两朝的雄浑壮阔,文治武功,竟然靠输出女人来安抚四夷,构建“和谐 “,不能不说当朝的文武精英们真是太有才了。如果写一部华夏外交史,“女人和番”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一定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诗云:“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合番。”

     其实,“女人和番”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充分说明我们的先辈早在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了成本-收益的观念并谙熟比较优势原则。第一,与武力抗击相比,输出个把女人显然成本更为低廉,投入产出比更高,虽然面子不太好看,但,毕竟和平与发展才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和面子比起来,那才是硬道理;第二,番邦的优势在于发动战争,来无踪,去无影。而资源丰富则是我朝一大优势,女性的人力资源几乎是取之不竭的。只要对方敢打过来,敢要,我们就敢给,双方各有优势,平等交换,不愁他不罢兵;再者,对嫁过去的王昭君们来说,这也是个人价值的提升,毕竟,被包装成公主不是普通一宫女可比的,另外,能和皇帝拉上亲戚关系也会使自己的无形资产大大增加。在这方面,当代经济管理精英们踏着先辈的足迹不断前进,不但很好的继承了先辈的思维传统,并有发扬光大,建树多多。

     所以,说咱们“阴盛阳衰”不无道理,男人该办不办的事儿,都交由人家女人办了,你还说“不衰“,地球人都会笑。当然,对用女人去合番的法子,不同意见也是有的。有一个叫李山甫的,在唐朝也算是个精英的主,发过两句牢骚“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这是何人给皇帝老儿想出的馊主意?让我们这些保家卫国的男子汉感到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可是,说了也白说,他这想法儿在那年代属非主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