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不良资产被不良交易 国有资产就是这样流失的

火烧 2005-12-04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花旗集团以极低价格收购中国不良资产引发争议,揭示外资贱卖问题。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存在评估混乱、交易不透明等问题,不良资产市场缺乏规范体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日前宣布,该集团旗下一家公司已经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同意以3370万美元收购中国364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资产,收购价格仅为这些资产面值的1.5%。此次收购规模创下外资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之最(11月29日《国际金融报》)。

  在舆论正在争论中国银行业在与外资“联姻”中是否存在被贱卖问题时,这起最大规模的外资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案例,无疑将再次引起人们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质疑和批评。

  为了给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减负”,中国于1999年成立了四家直属于国务院的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当时划拨给四家公司的不良资产总额约1.4万亿元。目前,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同主导着价值两万亿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截至2004年底,外资投行共购买了价值60.16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约占总量的1/10。外资购买的不良贷款价格最高很少超过30%,最低一般只有账面价值的5%。这次的交易可能创下了外资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最低记录,当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

  今年年初,银监会和审计署就揭出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诸多问题:处置资产过程不透明,内部交易和关联交易问题较多,评估随意性大,存在假招标和假拍卖等问题。国家审计署宣布“查出(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类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700多亿元,案件线索38件、涉案资金67亿元”,金额惊人。我们在批评之余,更应该反思的是规模庞大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之痼疾。

  不良资产被冠以“不良”二字,如何评估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确定这些资产的市场价格就成为关键问题。可是发展了5年的这个不良资产市场,竟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估不良资产的办法。虽然每家资产管理公司都有自己的评估部,但对资产的评估往往通过主观的判断和把握。这才是不良资产市场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虽然缺乏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来评定资产的价值,但市场的反应往往能证明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2002年,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与高盛协议以2.1亿元转让两包价值40多亿元的不良资产。双方签订协议之后,出售底价被长城各地办事处获悉,处置价格如此之低,超出办事处的预期,从而长城各地的办事处纷纷抢先处置资产,处置价格都高出长城总部开给高盛的价格,结果等到交割时,名单上长城原有的资产已经出去了一大半,最后不了了之。

  市场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估不良资产价值的体系,现在实际上没有,于是形成“有市无价”状态。“有市无价”自然会滋生大量的灰色地带,银监会和审计署所指问题均由此产生,比如收购不良资产把关不严、处置时弄虚作假等等。

  为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必须处理掉国有商业银行负担的巨额不良资产,以便尽快完成股改后上市。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草率行事,更不能对不良资产进行不良交易。因此,我国亟须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估不良资产价值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破除不良资产交易的神秘面纱,才能防止不良资产被“不良交易”,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

背景资料:

【1】

一次性整体打包转让 逾23亿不良资产入囊花旗集团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采用一次性整体打包转让处置方式
  中国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资产再次被全球金融巨头觊觎。
  继收购中国银行不良资产后,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花旗集团4月27日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成功购入23.26亿元的不良资产。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与美国花旗集团金融产品有限公司4月27日在广州签订协议,长城公司向花旗集团一次性整体转让广东惠州、汕尾地区23.26亿元不良金融债权。出于商业秘密协议原则,双方并没有向外界公布其转让价格。
  长城公司表示,此次转让的不良资产涉及房地产、机械、化工、商贸、供销合作、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超过600户债权。整个资产包具有户数多、分布散、处置难度大的特点,如果实施逐户清收或小范围打包方式进行处置,不仅耗时过长,而且不良资产价值也会因时间推移而大为减少,采用一次性整体打包转让处置方式,有利于加快资产处置进程,缩短不良资产的变现时间,降低处置成本,提高现金回收率。
  花旗银行中国区有关人士称,花旗对该不良贷款收购的有关条款尚未得到政府的最后批准。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清理由农行转入的不良贷款。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国银监会将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两家试点银行,向海外上市进行冲刺,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也已经制定了各自的上市计划。
  花旗集团亚太区行政总裁麦睿彬表示,花旗将继续帮助中国银行业进行改革和重组,相信此项收购肯定能提供农行的整体运营能力,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和长城公司保持进一步紧密合作。(●国际金融报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

    来源《国际金融报》2004年04月28日

【2】

花旗集团股价继续下挫(简讯)

2005年07月21日
 
  随着投资者消化周一令人失望的盈利数据以及桑迪·威尔想提早辞去董事长的报道,花旗集团股价继续下挫。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21日 第四版) 
 
【3】

花旗集团“贱买”中国364亿元人民币不良资产 

2005年11月29日08:11   来源:国际金融报

  据国外财经媒体11月28日报道,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表示,该集团旗下一家公司已经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同意收购中国364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资产。此次收购规模创下外资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之最。

  据悉,参与此项收购的是花旗集团在中国香港的合资公司——银建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正式签订收购协议后,随即以3370万美元把其中50%的不良资产出售给花旗集团金融产品公司。这次收购是该公司在中国银行业坏账处理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外资在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花旗集团在与银建国际于11月25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银建国际将为这笔不良资产的收购支付5.466亿元(6740万美元),收购价格仅为这些资产面值的1.5%。银建国际实业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其控股公司,持有该公司30.8%的股份,而花旗集团持有银建国际17.8%的股份。

  据悉,这笔不良资产的范围跨越中国27个省份。受银建国际委托,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将继续管理这笔资产。作为回报,银建国际将支付相当于交易总金额10%的管理费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香港南华研究中心的一位分析师指出:“为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必须处理掉国有商业银行负担的巨额不良资产,以便尽快完成股改后上市。同时,中国经济的不断走好,将可能会为这些不良资产的处置创造出很多非常好的市场机会,而对于一些外国投资者来说,中国的巨额不良资产是一块极其诱人的蛋糕。”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体系内目前约有5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障碍,同时也成为国际金融投资者们的目标,他们都希望通过收购这笔巨额不良资产来迅速扩大在中国的资本。

  为了给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减负”,中国于1999年成立了四家直属于国务院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据悉,当时划拨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总额约1.4万亿元。(崔笑愚)

  相关链接:

  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不包括债转股,中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处置了6750.6亿元不良资产,总共回收现金1370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0.29%。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其中外资投行共购买了价值60.16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约占总量的1/10。

  业内人士表示,境外投资者向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购买的不良贷款价格最低一般只有账面价值的5%,而最高也很少超过30%。

【4】

花旗“贱买”中国364亿元不良资产

成都日报           2005-11-30

 该笔资产涉及27个省份,收购价格仅为这些资产面值的1.5%

  据国外财经媒体11月28日报道,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表示,该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已经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以5.466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364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资产,收购价格仅为这些资产面值的1.5%。此次收购规模创下外资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之最。

  据悉,参与此项收购的是花旗集团在中国香港的合资公司——银建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正式签订收购协议后,随即以3370万美元把其中50%的不良资产出售给花旗集团金融产品公司。这次收购是该公司在中国银行业坏账处理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外资在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据悉,这笔不良资产的范围跨越中国27个省份。据国际金融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