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郭松民 | 决定命运的是人民

火烧 2018-06-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人民决定国家命运展开,强调技术不是唯一因素,讨论科技与人民的关系,引用毛主席教导,分析国家强大应基于团结与价值观,而非单纯技术成就。

  最近,《科J日报》总编辑刘Y东的一席话成为舆论的焦点。

  在21日于北京举办的科学传播沙龙上,刘批评当前的一些媒体夸大了中国取得的成就,忽悠了领导与公众。

  刘直言,“我的国”也有不“厉害”的地方,甚至还受制于人。只有认识到差距,才有可能弥补差距,“否则我们的中国梦将永远是中国梦”。

  刘的这番言论得到了《环球时报》的肯定。其评论指出,有官方身份背景的人对夸大中国成就进行批判,正逢其时。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这样的发声是有益的,有助社会的集体清醒。

  必须肯定,这样的讨论也是有益的。

  记得去年到南方一座大城市出差,晚上出来散步,蓦然回首,看到百层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触目惊心的滚动字幕:LH了,我的国!

  顿觉空气有点膨胀。

  多一点刘Y东,多一点这样的讨论,有利于压缩空气,有利于培养生聚教训、埋头苦干的气氛,当然是好事。

  不过,这种讨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为什么呢?

  因为讨论把公众的目光引向了狭窄的科技层面。似乎问题的全部关键就在于那几项技术,有了,就“厉害了”,没有,就不厉害。

  这就是见物不见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也难怪前一段时间,舆论和一部分社会公众的情绪坐了过山车。

  一开始以为胜券在握,甚至有点跃跃欲试。但芯片问题出来以后,不旋踵就变成泄了气的皮球,失败主义情绪又开始蔓延滋长。

  引用一段毛主席的教导:“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毛主席是辩证法大师。他既看到了武器(技术)的重要性,又指出武器(技术)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心向背,或者说,是政治。

  那么,究竟怎样才叫强大?

  这是一束概念,不是一个概念。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首要的是国内团结,贫富差距比较小,制度安排能兼顾各阶层的权利和利益,精英阶层有道德权威,获得人民认同,国家的价值观高尚。

  技术、财富之类的东西也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抗美援朝的时候中国并不富,技术和美国相比也差得远,但很强很厉害,原因正在于此。

  民国时期,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面对日本的入侵,之所以始终不能摆脱失败主义情绪,甚至采取绝对不抵抗的政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思维方式。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和他的亲信将领大唱“抗日三天亡国论”。

  蒋介石说:“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何应钦说:“日本有多少烟囱,日本人有多少工厂?我们如何能比?不抵抗还可支持几天。”

  国民党最重要的军事人物就是这样一种心态,所以国军抗战的最高境界就是“求死”,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抗战能够胜利。

  相反,毛主席在《论持久战》就透彻了分析了中国相对于日本的进步性——

  由于中国相对日本在政治上更加先进,日本充其量动员到武士阶层,中国则可以实现全民族动员。被充分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并且建立了自己主体性的人民,是完全可以战胜僵硬野蛮的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机器的。

  这其实也是毛主席和蒋介石隔空争论。

  显然,蒋介石只能看到技术装备,所以他认为日本“强大了”;

  毛主席则能够看到人民的力量,所以他认为中国“强大了”。

  抗日战争胜利的结局,尤其是紧随其后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结局,证明毛主席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都是爱中国的人。

  咱的国,应该强大、必须厉害、也完全可以强大!

  不强大不行,不强大就可能万劫不复。

  但要强大,最重要的,还真不是一两件技术装备,而是刷新政治,收拾人心,多一点社会主义,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