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郭松民 | 国际人物论之:白袍小将金正恩

火烧 2018-06-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金正恩领导下的朝鲜崛起,探讨其核威慑能力、外交转型及世袭制度变化,强调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取得的成就与转变。

  随着朝美首脑会晤在新加坡的成功举行,国内舆论在谈到我们鸭绿江南岸友好邻邦的八零后领导人时,画风为之一变:以前一直把他当成是一个笑话,他的发型、体型以及当地人民对他的欢呼等等,都是取笑的对象,如今看他不卑不亢地笑对特朗普,大家又肃然起敬,各种溢美之辞满天飞了。

  这种变化背后折射了什么心态?

  势利!

  势利,这的确是晚近三十多年中国主流精英的一个重要心态,不仅在舆论领域里是这样,处理国际关系时也往往如此。

  已故原外交学院院长、驻法大使吴建民,经常振振有词地谈到要在国际冲突中不当头。不当头其实就是一种势利,就意味着老想躲在别人(比如俄罗斯)背后,就意味着不坚持原则、不表态、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脚踩两只船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一遇到矛盾就耍滑头。

  如果你有一个不当头的朋友,其实是很倒霉的。想想看是不是?

  遗憾的是,吴大使的想法相当主流。于是,毛主席、周总理领导中国外交期间在全世界树立的“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原则问题决不让步”等凛然不可侵犯的道义形象,就渐渐变得模糊了。中国的外交利益、战略利益都受到损害,外交成本大大增加。老百姓寄去的钙片尽管堆积如山,但也没什么用。

  扯远了,回到主题。

  对中国的东北芳邻,舆论一直诟病他们在搞世袭。这一点其实也不必替他们辩解,的确是世袭,世袭也的确是一种封建性。

  但是,这种世袭和传统世袭已有很大不同,接掌大位的人还是必须要展现出能力和政绩,否则也不会得到全体军民的一体拥戴。

  2011年12月,金正日将军去世,八零后将军临危受命,也不过六年多一点的时间,在极为凶险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他从容应对,做了这样几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事:

  一是接续完成了核武大业,初步具备了核威慑能力;九十年代初中韩建交之后,朝鲜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安全感;

  二是在被大国联手围堵的极端不利环境中,相继打开朝中、朝美、朝韩关系大门。通过举行朝中、朝美首脑会晤,事实上取得了拥核合法性;

  三是结束先军政治,开始向“全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型。

  有此三点,年轻的将军确实走出了父祖的阴影,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朝鲜已经不再可能有人挑战他的地位。

  说起来,朝鲜三代领导人,真的有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趋势。

  金日成将军做为开国领袖,固然有过人之处。但当年大的历史潮流是社会主义阵营凯歌行进,有“东风压倒西风”的东风可乘,所以总的来说是顺境。

  金正日将军面临的环境就比父亲差远了。他开始领导朝鲜的时候,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柏林墙已经倒塌,但朝鲜南北的军事分界线对峙依旧,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冷战遗存。中韩建交之后,朝鲜的安全也成为严重问题。

  在这种极端不利的环境中,金正日一方面开启“苦难行军”,重建几乎被摧毁的朝鲜农业(此前的朝鲜有一个相当现代化,但依赖苏联东欧的石油与化肥的农业),一方面举起“先军政治”的大旗,利用一切可能研发自己的核武器,同时还要在处于极盛的美国满世界寻找“邪恶轴心国”并加以剪除的情况下维护朝鲜的安全。

  这些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金正日居然完成了。但他因此殚精竭虑,耗尽心血,年仅69岁就去世了,甚至没有活到朝鲜人的平均年龄。

  金正恩将军条件就更差了。一方面,核威慑力量的发展处于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状态。不继续搞,功亏一篑,继续搞,压力山大;另一方面,不仅朝美对峙依旧,中朝关系也恶化了,居然在六年时间里没有实现最高层互访,朝鲜并受到联合国“窒息性”的制裁。

  金正恩取得的成就,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需要强调的是,金正恩甚至做到了父祖都做不到事——让美国总统为他搭建了一个世界级的舞台。

  这里秘诀何在呢?

  如果从个人方面找原因,也许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是无幻想。和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就打赢了所有该打的战争,具备了强有力的核威慑能力,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以至于中国人可以在许多年里“居安”不用“思危”不同,朝鲜始终处在冷战最前沿,热战也一触即发,任何幻想都可能杀身亡国。

  没有幻想,事情反而简单了。年轻的将军拿出年轻人特有的闯劲和干劲,一口气做完了最后几次核武器和导弹试验,“强渡大渡河”,这就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地位。

  二是懂辩证法。拥有了核威慑能力,只是完成了父祖的未竟之业,还不是特别了不起的成就,利用拥核之后的主动地位打开国际空间,才是真正的突破。

  看来,金正恩深谙矛盾论。他知道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反面,只有同时把握事物内部矛盾着两个方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在第六次核试验完成之后转攻为守,宣布停止核试验。由此导致了本来就各怀心事的制裁联盟瓦解;

  他在借助朝韩关系改善契机打开朝美关系的大门之后,并未一条道走到黑,像国内许多人预测的那样“带枪投靠”美国,反而利用朝美关系缓和带来的有利氛围和无形“压力”,反身打开中朝关系的大门,主动向中国提出访华的要求,获得中国欣然接受。而中朝首脑会晤的成功举行,又极大强化了他和特朗普在新加坡会晤时的地位。

  一个值得参考的指标是,美国政要口头禅一般挂在嘴边的“朝鲜必须永久地、可核查的、不可逆的无核化”,在联合声明中居然连提都没提,特朗普总统还做出了暂停美韩军演的重大让步,而金正恩委员长仅仅是重申了朝鲜自1992年以来反复提出的“无核化”承诺。

  迄今为止,年轻的将军还没有犯过重大的颠覆性错误(他以后会不会犯错误我们并不知道,也不必替他打包票),他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仍然游刃有余,保持了战略主动,成为这个政治人物日渐平庸的国际舞台上一位引人注目的白袍小将,颇有一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采。

  现在网上仍有一些人“瞧不起儿童团”,动辄以宗主国自居,要“调教”、“摆平”朝鲜,这就非常不客观了。我们不要冒充宗主国,朝鲜也不是藩属,而是我们的平等伙伴,外交政策如果被虚荣心支配就一定碰壁。

  如果把朝鲜比作一条船,那么这条船已经驶出了历史三峡,处于舵手位置上的是年轻的金正恩将军。几年来的经历表明,他有出色的驾驭“朝鲜号”通过激流险滩的能力,我们应该给他足够的重视与尊重,这种重视与尊重也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