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岸青同志的传奇人生

火烧 2007-03-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毛岸青同志的传奇人生,从童年流浪上海到苏联学习,经历革命洗礼,展现其成长与奋斗历程。

毛岸青同志的传奇人生

  童年:流浪上海拾破烂卖报纸度日

  为了革命事业,父母四处奔波,毛岸英兄弟从小就过着“吃百家饭、走万里路”的生活。1930年10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鉴于毛泽东的三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所处的危险境况,党组织决定将他们转移到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60多岁的杨老太太和20多岁的李崇德舅妈扮着走亲戚的样子,领着岸英三兄弟坐火车前往武汉,而后改乘轮船到达上海避难。

  当时,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和夫人钱希钧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们亲自把三个孩子安排到上海大同幼稚园,这是我地下党领导的中国互济会办的。1931年4月,因上海地下党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大同幼稚园被解散,岸英兄弟暂时寄养在董健吾家。后因白色恐怖严重,董健吾又去武汉工作,岸英兄弟生活无着落,开始流浪街头。老三岸龙在几次迁移中病死(亦说失踪)。岸英、岸青曾在烧饼铺当学徒,挨打挨骂,受尽折磨。逃出店铺后,两人靠卖报纸、拾破烂、捡烟头、帮助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

  1936年,上海地下党找到了岸英和岸青,两个流浪儿见到亲人,倾诉着委屈,伤心地哭了。党组织通过在白区的统战关系,由国民党高级将领张学良介绍,借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将军去西欧考察的机会,带岸英、岸青和董健吾的儿子董寿琪一同出国。

  少年:苏联学习贺妈妈 给了他母爱

  董健吾与张学良有很深的友谊。1936年上半年,董健吾到西安办事,张学良设家宴款待。席间,张问有何私人要求?董健吾见张学良诚恳,也就提要求说:“我有三个小学生,两个是我抚养的革命子弟,一个是我的儿子,如蒙照顾,望能送他们赴苏联读书,以备日后为国效劳。”张学良答应照办。

  董健吾回到上海不久,张学良就来到上海看望老部下李杜。李杜一直要求去苏联,招集流落在远东一带的旧部,回东北继续抗日。张学良来访的目的,一是设法帮助他尽快出国,二是请他把三个孩子带往苏联。李杜痛快地答应了张学良的请求。张学良表示:“三个孩子的出国费用由我负责。”随即将一张10万法郎的支票给了董健吾,要他尽快把孩子送到李杜家中,迅速作好出国的准备。

  上海地下党研究后,决定派上海赤色工会工作的杨承芳和李杜一起出国,一路上负责护送三个孩子。1936年7月初,李杜通过各种关系办妥了出国手续,带着三个“儿子”,登上了法国邮轮康脱罗梭号,去苏联考察,于8月初到达法国马赛。

  经过辗转,毛岸英和毛岸青被送往苏联驻法领事馆,在那里他们见到了亲自来巴黎接他们的我党干部。1937年初,毛氏兄弟来到莫斯科,随即进入西郊的莫尼诺尔第二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取名塞尔盖伊,爱称是谢廖沙,毛岸青取名亚力山大。当年毛岸英14岁,毛岸青12岁。

  “我觉得贺妈妈好,我想念贺妈妈。”

  上世纪40年代,他与父亲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在莫斯科一起生活了五六年,1949年回到父亲身边,从此没再与贺子珍见面。毛岸青生母上世纪30年代被国民党杀害,他从贺子珍那里得到母爱,后来曾说过:我觉得贺妈妈好,我想念贺妈妈。

  成家:给夫人当模特 和儿子斗象棋

  1949年,新中国成立。邵华的同母异父姐姐刘思齐和毛岸英结了婚。

  1960年邵华读大学期间,因病休学去大连疗养,毛岸青也在那里,在毛泽东的撮合下,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毛主席一边鼓励这一对青年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边认真地对毛岸青说:“你以后身边有中文老师了。”原来毛岸英、毛岸青早年被党中央送到苏联,异国他乡,毛岸青俄文学得呱呱叫,中文却逊色得多,而邵华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

  邵华几十年如一日地对摄影保持着痴恋。毛岸青特别喜欢妻子的摄影。邵华拍摄的1994年毛岸青在杭州打桌球的照片,富有动感,毛岸青的那一双眼睛炯然有神。1998年毛岸青在西山家中下象棋那张照片的捕捉角度,在邵华的照相机里又不同了。毛岸青的眼睛是低垂的,看着棋盘,可毛岸青的右手却猛然握拳点击右脑穴,动静结合,有情有感。

  只要毛岸青在家,毛新宇喜欢陪父亲下象棋。毛岸青从年轻时就喜欢下象棋,善于用炮,毛新宇则喜欢用马,棋盘上往往打得你死我活。毛岸青也喜欢看电视,每天的国内外新闻都是必看节目,革命战争片和二战片,也非常喜欢看。每当这时,儿媳郝明莉就喜欢坐在公公的身旁,讲这问那的,其乐融融。毛新宇则像他的爷爷毛主席,晚上习惯看书,早早地便离开了电视房。

  回韶山:凝望父亲铜像无语流泪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曾纳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优美散文是毛岸青和邵华合写的。邵华和毛岸青是毛主席子女中回韶山最多的。

  1995年2月22日,毛岸青一家三口在湖南省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又一次回到韶山。原来毛新宇2月8日从韶山回去后,一讲韶山的新变化,毛岸青是铁了心非回韶山不可。这一年,毛岸青七十二岁了,回到家乡非常高兴,晚上在韶山欢迎他的宴会上,他的眼睛多次望着桌上的烟酒。邵华叹了一口气,说:“岸青过去对烟酒都有瘾,可因为身体原因,医生早让他戒了。今天他高兴,想开戒。”韶山的领导、同志都抢着说:“高兴,开戒吧。”当韶山的乡亲举起酒杯欢迎他回韶山,为他的健康干杯时,毛岸青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也举起只有几滴酒水的矿泉水酒杯,慢慢地一饮而尽。喝完后,毛岸青酒杯倒置,表示他干了杯,心里很明白,只是说不出来。邵华笑着递了一根“精白沙”香烟给毛岸青,划了根火柴,毛岸青大口大口地把它吸燃了。

  毛岸青这次回来因行动不便,气候也冷,只参观了故居和毛主席铜像广场,当邵华介绍铜像高10.1米的寓意时,毛岸青久久地望着铜像上江泽民书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大字,流出了泪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