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央视新掌门胡占凡: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打造权威责任媒体

火烧 2011-11-2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央视新掌门胡占凡在责任媒体高峰论坛上强调媒体需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打造权威责任媒体,承担政治责任,传播核心价值,服务人民与社会。

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打造权威责任媒体

             ——在“责任媒体”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闻界同行,各位专家学者:

    很高兴在这里与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共同主办“责任媒体高峰论坛”。我谨代表光明日报社祝贺论坛的召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媒体峰会重要讲话中指出:“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本次论坛以“责任媒体”为主题,我认为这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我们媒体业界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思考。

    围绕论坛主题,我谈几点看法。

    一、从性质和使命来看,媒体必须切实承担政治责任

    社会制度决定了媒体的性质,而媒体性质又决定着媒体应承担的政治责任与社会功能。我们的媒体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媒体的政治责任是与它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工具的角色相伴生的,是一种不可抹去的“自然色”。媒体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媒体的政治责任、舆论导向历来备受关注。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无论是广电媒体,还是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坚持正确导向,担负政治责任,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们新闻媒体的期望和要求。

    打造权威责任媒体,就要坚持喉舌性质, 时刻牢记党性原则这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事关政治方向和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和坚定。身为主流媒体,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立足基本国情,聚焦伟大实践,唱响时代强音,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打造权威责任媒体,就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打牢共同思想基础,传播核心价值体系,唱响时代主旋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主渠道作用。

    打造权威责任媒体,就要坚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追求,以不断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为最终目标,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媒体,努力使我们的媒体被公众接受,受公众尊重。我们要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问题讲清,把道理讲透,把前景讲明,起到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效果。努力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做得像涓涓细流,点点入心、口口相传、人人想看,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二、从媒体的社会功能来看,媒体必须切实担负社会责任

做为当代大众传播工具,媒体责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天生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媒体讲社会责任,是新闻传播应当遵循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原则。

一是要充分认识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当今时代,信息的传递和获取越来越便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以及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随着文化体制及新闻改革的深入,传媒业中公益性与商业化的矛盾日益凸显。对于各类媒体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建设也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可以说,社会责任是媒体的脊梁,是媒体的生命线。不管媒体发展到什么阶段,发展到哪个层次,其社会责任都应置于首要地位。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相一致的时候,经济效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社会效益。只有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媒体才能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的社会责任其实就是媒体的生存法则,也是媒体长远发展之道。只有负责任的媒体,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才能树立权威的形象。媒体如果不讲社会责任,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会走弯路。

二是新闻媒体应自觉地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和引导受众。媒体责任是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负责任的、有能力的媒体,总会善于把握社会脉搏,提出关键命题,做出核心引领。也就是说,新闻媒体不仅应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地报道、解析,还要以其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和引导受众。新闻媒体应自觉担负文化使命,恪守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价值理念,传播积极、健康、有益的内容,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现象,自觉抵制消极的、不健康的和有害的文化垃圾,这是媒体一项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如果媒体传播那些迎合低级趣味,品位低下、粗俗不雅的信息,传播那些荒诞、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就是对社会、受众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放弃,其结果不仅仅是误导社会,也会深深地伤害媒体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权威性。此外,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当好“社会监视器”,也是媒体的一项重要责任,必须履行使命,承担责任。

三是要明确媒体有责任传递真实、准确、客观的新闻信息。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但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媒体都必须传播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成为引领方向的路标,成为去伪存真的过滤器。这是媒体最基本、最起码的职业责任。近两年,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重大灾难面前,媒体都义无反顾奔赴现场,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灾害和救灾情况,履行职责,不辱使命,赢得尊敬。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责任在个别媒体那里被忽视、被淡化。前两年出现的“香蕉致癌”、“纸馅包子”等虚假新闻,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有损媒体声誉和形象。一些媒体不顾客观事实,仅凭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任意编造新闻。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都需要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媒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决不能只求市场卖点,只着眼于收视率、点击率和发行量,忽视自身责任的担当。 不管社会、市场如何变化,新闻事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责任都是永恒的。

三、从光明日报的定位和职责来看,必须切实担当引领社会思想文化的责任

光明日报是由中共中央主办的中央党报,是党中央指导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引导思想、文化、理论的重要责任,在全社会、特别是知识界有着重要的权威性和引导力。

光明日报的基本定位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宣传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文化阵地;凝聚、联系、吸引知识分子的桥梁纽带;传承、弘扬、吸收先进文化的精神家园;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良好氛围的舆论平台。

光明日报从自身定位和职责功能出发,充分发挥中央党报的作用,围绕“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重大决策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及时报道知识分子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和各类新闻,有效引导社会热点,受到各方肯定和赞扬。我们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把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本报重要职责,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批重点报道、系列报道,引起热烈反响。

最近一个时期,光明日报刊发多个重大系列报道,呼吁各类媒体强化责任意识、建设健康文化。一是针对个别电视媒体相亲节目出现拜金炫富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风,连续刊发评论、报道和观众、网友留言,旗帜鲜明地予以批评,呼吁媒体守住道德底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净化荧屏。这组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二是策划推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系列报道,发表了12篇重点报道、10篇评论员文章,并推出系列调查报告,联系人民网、新华网等11家中央新闻网站联合发出倡议,共同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新华社发通稿,中央台新闻联播播发新闻,中央领导同志肯定、表扬。三是推出了“博客圈自律公约”系列报道,发表《网络文明 网民有责》等近10篇述评、评论文章和深度报道,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四是推出了“促进手机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发表了7篇报道和评论。五是为配合加强互联网监管工作,本报转载了国外监管互联网的有关文章,并主动在国际新闻版开设“关注外国网络监管”专栏,连续介绍国外监督和管理互联网的措施和方法,光明网同步参与,反响好,影响大,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当然,在履行好光明日报的重要职责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次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学习兄弟媒体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听取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责任媒体。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胡占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2011年11月8日 【 】 浏览次数:  次
 

    新闻界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已经红红火火地进行了近3个月,正在向整个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延伸。“走转改”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也正在日益清晰地显现出来。
    “走转改”的收获可感可知。《光明日报》对这项活动可谓反应快、动作大、效果好、有创新。比如,不光建立了近百个基层联系点,还在每个联系点挂上“光明日报基层联系点”的牌子,成为长期深入的标志,与当地建立长期、固定联系。我们还建立了下基层小分队制度,一组10多人,由部门主任带队,分批下到最基层乡村厂矿,至少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星期,深入体察基层生活,侧重于做深度调查性新闻。大家普遍的感觉是,心态变化了,文章带感情了。
    我在走基层的过程中也有同感。我本来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但工作环境、职责的变化,使我离基层、百姓越来越远。如今,这项活动让我能“零距离”地感受群众对党的无限深情,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从内心有一种归属感。
    9月6日,我到河北霸州南孟镇和胜芳镇采访。我明确提出,采访就是采访,不张扬,不搞形式,人越少越好,不陪同,不摄像,进村不坐车。
    在南孟镇西粉营村的村民文化中心,我跟正在排戏的大嫂、大娘们交谈,叫她们说心里话。我发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农民的精气神儿和人际关系影响很大,可以在村里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和谐的小气候,不是唱唱歌、跳跳舞那么简单。
    围绕村里创办的廊坊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与村干部一块儿聊:谈村里创办合作社的初衷,谈合作社给农民带来的种种好处,谈村里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谈合作社的前景和村民的信心。也听到了他们的苦恼,比如,“贷款难”。
    在村里的蔬菜大棚,我们跟农民们一起栽植韭菜,了解蔬菜种植情况和收入状况,农民们不光是对收入、对前景喜笑颜开,也有为难之处,其中之一就是无公害蔬菜认证问题,他们觉得有些做法不合理。农民们见了北京记者很是热情,一再邀请我们常来看看。我说,这次下基层采访活动,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农村亲人,今后自然常到这里“走亲戚”,多向乡亲们请教、学习。这是我的心里话。
    回来后,我们把乡亲们说的家常话,把他们掏心窝子的话,包括反映的问题,都原汁原味地写进了通讯《霸州有个西粉营》里。这次“走转改”的重点之一就是改文风。说实话,如今的新闻作品中,官话、套话、学生语言、文件语言、战争语言还真是不少。可很多人不把这当回事,其实不然,一个枯燥乏味的标题就会赶走一大批读者,一篇语言鲜活灵动的报道会使主题严肃、专业的报道黏住读者的目光。因此,我们这篇新闻稿尽可能用百姓的话写百姓的事,带着泥土气息,同时也带着思考。我听说乡亲们看了报纸都很高兴。我采访过的黄炳深老人说,虽然不是特别理解“走转改”是怎么回事,但他感觉和新闻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一次正本清源的实践。是认识第一,还是实践第一?正确的思想、优秀的作品、好的新闻报道是来自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还是来自书斋、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抑或来自个人的冥思苦想?这些问题,事关根本,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其实质是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则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有力坚持。
    现在一些作品、文章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最大的要害就是远离群众,远离生活。新闻界、文化界前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好新闻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勿忘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的本质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走转改”无疑是对光荣传统的一种发扬。
    “走转改”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要求的一次重大创新。“走转改”要求新闻工作者、文化思想工作者走出书斋、大楼、办公室,到农村、工厂、企业、学校中去,找思想、找新闻、找灵感。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来到人民群众中间,感受人民群众中间蕴涵的无穷创造力、无限热情和丰富实践,艺术创作才有源泉,新闻写作才有素材,创新才有实践基础,新闻写作之花、艺术创作之花才永远不会凋零衰败。
    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风尚。在新闻界,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和低俗之风被称为“四大公害”,时有表现。在文化界,也存在罔顾社会道德、趣味低下、良莠不分、复古崇洋等不良现象。浮躁低俗之风产生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都在于思想感情上疏远群众,在实践中远离基层,忘了本分,丢了本色。“走转改”正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良方。实践证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通过“走转改”,多了真情实意,少了虚情假意,多了触景生情,少了隔靴搔痒,多了实话实说,少了无病呻吟。
    “走转改”是宣传思想文化单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好实践。成千上万编辑记者、文化工作者自觉走向基层,深入群众,转作风、改文风,对党风、政风、学风和社会风尚的辐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只要走到百姓中去,走到生活中去,就有好题材,就有好语言、好文风,一批批水灵灵、活生生的好作品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就是最好的明证。
    文化领域真正的高层次领军人物、高素质人才,无一不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因此,绝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走转改”让文化工作者走进基层这个广阔天地,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对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精品的涌现具有综合性的作用。
    “走转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十七届六中全会对“走转改”活动更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它更加喜人的前景我们完全可以期待。

作者: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胡占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