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白智清著书《冷眼看中国》,试图影响朱政府的政策走向

火烧 2006-02-05 00:00:00 历史视野 1038
白智清著《冷眼看中国》分析改革政策对朱鎔基政府的影响,探讨经济民主化与现代化路径,强调产业政策与治理整顿的关键作用。

背景说明:

是由于邓小平的挟制,还是其他的原因,赵紫阳未能采纳非主流派的意见,整治改革乱动,而采纳的是主流派的主张,坚持改革乱动,坚持乱动冲关。最后酿成了流血的“六四”。

“六四”之后,中国被迫进行治理整顿。但是,由于江、李的治理整顿没有迅速跟上,推动现代化,推动现代市场化,推动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深化改革政策,而是消极的进行治理整顿,从而使国民经济出现疲软。

不愿正视改革乱动,不能容忍整治改革乱动的邓小平执拗地通过“南巡讲话”再次将疯狂的大乱动强加给中国。

如果不是当时及时采取了十六条措施,如果不是朱鎔基铁面果敢、雷厉风行的迅速整治了失控混乱的金融秩序和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金融崩溃、财政崩溃、经济崩溃将是邓小平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结局。

是改弦更张,选择日本那样,推进大机器工业化,推进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还是效法苏·东将乱动进行到底。对于处在改革和发展十字路口的朱鎔基和朱鎔基政府仅是一念之差,而这一念之差却决定了中国那大灾难的走向。

为了让朱鎔基和朱鎔基政府能制定《机械工业合理化计划》、《机械工业振兴法》、《钢铁工业合理化计划》、《钢铁工业振兴法》等产业政策;未能制定强制产权共有,股权分散的社会共有制的经济民主化政策;未能制定政治民主化政策,让中国走上现代化,走上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轨道。  

由此,白智清特著书《冷眼看中国》。

由于种种原因,白那本《冷眼看中国》的急就之章,直到1998年2月,才由《四川人

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下面白智清将《冷眼看中国》的《本书提要》抄录于后:

《冷眼看中国》本书提要

中国,在世界产业革命中落伍,曾沦为半殖民地,被列强任意蹂躏、践踏、宰割百多年。在这片国土上,能否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能否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中华大地上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派政治力量、任何一个领袖、任何一场革命、任何一场大的运动等都将以其在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来接受历史的检验与裁判。改革,同样以对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来接受裁判与选择。

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决不能归罪于中华文化,归罪于中国老百姓。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回顾、对比和思考,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痛定思痛想想自己,就会发现存在的根本症结。

进口产品,不如引进技术;而引进技术,远不如引进振兴产业的政策。强我中华的关键,就在于此。

可惜,白那本晚出的《冷眼看中国》。是晚出在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是晚出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日、韩遭到金融危机打击之后;是晚出在日、韩模式被中国那帮误导改革,误导发展,力主原始商品经济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群起否定,群起围攻之后。

可怜,白那用血泪写就的《冷眼看中国》和其它一批为中华啼血的文章,未能让又掌握政策制定权、政策话语权、公众话语权、影响高层权的中国主流经济学派的一帮奸佞,全面包围、全面影响的朱鎔基政府从改革乱动,从原始商品经济的泥潭中跳出来;未能让朱鎔基政府选择能够推进以大企业和大企业体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化;推进“四个现代化”;推进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日本模式;未能让朱鎔基成为中国的朴政熙。

可怜白那本《冷眼看中国》,只有含血喷天,仅能含血喷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