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敬老院管理薄弱 多地试点“公建民营”模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两天,中国之声持续关注农村敬老院的运营现状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农村敬老院空置率高、管理薄弱、保障水平低的现象,在多个省市普遍存在。而2014年前后,一些地方政府针对农村敬老院的现状,开始推出各种试点措施,试图破解敬老院面临的困局。
比如,“公建民营”模式,就在广西、安徽、浙江、山东等多地试点,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改革方案。什么是公建民营?这种模式能治得了农村敬老院的“并发症”吗?
公建民营,通俗地讲,就是“公家搞建设,私人来经营”。具体到农村敬老院改革中,就是以五保老人为“纽带”,政府与民间资本的“联姻”。
广西南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甘丹妮:所谓的公建民营实际上就是国家来建设,然后由民办资金注入来代为建设和管理,这个资产是国家的,但是整个后期投入,后期的建设和管理这个资金来源于社会资金。
至于“公家”和“私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因各地政策不同,略有差异。安徽合肥的做法是,“设施包出去,服务买进来”。
庐阳区民政局老龄办主任赵飞:由政府购买服务的这种方式,由社会力量承包经营或者我们向它购买服务,由他们进入养老服务进行运营,他们配团队、护理人员,如果床位紧张的情况下,社会老人和五保老人同时要求入住的话,当然是五保户先住。
以五保供养金为主,租金为辅的方式,从租用敬老院的经营者手中,购买五保老人所需的床位和服务。这是试行“公建民营”的地区,为农村敬老院开出的“药方”。
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当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南宁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甘丹妮说,这个文件,为农村敬老院的资金来源“松了绑”:
甘丹妮:就把整个的(敬老院)政府资产进行一个租赁,然后把整个的管理权交给他们,他这个企业就要投入一些建设的经费,那他要对社会开放、对一些失能的老人开放,他必须添置一些设备。整个的经营利润都是由这个企业得了,我们政府大概就是收一个租金。
甘丹妮认为,改革之前,敬老院的入住者,必须是孤寡五保老人,这就从源头上制约了入住率。公建民营之后,敬老院可以向社会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入住率过低的问题。但同时,政府又必须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保证有集中供养需求的五保老人,能够住得进来:
甘丹妮: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盈利,你不可能不考虑他们。但是在这个公建民营的过程中,我们要说到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国家“兜底”对象的权益,公建民营向社会老人开放了,你就不能够丢掉政府“兜底”的这个功能,相当于这些农村五保、“三无”老人入住的话,你一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他们。
一些政府人士认为,公建民营,也能解决管理服务质量低的问题。
杭州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张喆:如果说我们老人对医疗要求比较高的话,那么它(民办机构)马上就可以配备一些医疗的服务。像我们原来如果是公办机构的话,你要收到财政局啊、人社局啊、卫生局啊,很多部门的制约。那么它民办机构就比较灵活,只要有需要,它就可以花钱,马上可以改变原有的状况,来适合老人的需求。
相关阅读: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养老产业化
作者:王悦威 发布时间:2013-08-17 来源:新华网
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据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 王悦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会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据权威部门测算,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可见,办好养老服务业,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打开政策大门,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才能使广大老年人安享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
办好养老服务业,政府应做好“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工作,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如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公办养老机构重点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等。
同时,政府还应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完善税费优惠和补贴支持政策,为社会资本减税清费。
此外,还应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促进相关产业的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就业的落实。
当然,政府也应加强质量、安全、价格等方面行业监管和退出制度建设,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既能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优良传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又能补上服务业发展“短板”、释放有效需求、催生上千万就业岗位。我们相信,通过打开政策大门,政府将为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扶上马,送一程”,通过与社会力量的携手努力,中国的养老服务业定能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