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这还是《华夏地理》吗?

火烧 2010-02-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通过对比《华夏地理》封面变化,反映其与美国《国家地理》合作后的风格转变,引发对文化影响和杂志变化的讨论。
 

《华夏地理》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一本杂志,我很爱看,既能游山玩水,又能增加人文知识,以致于我连续自费订了好几年,但进入2010年以后,看到新的《华夏地理》,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近日因要搬家,清理各种存货,把近几年的《华夏地理》叠在一起,这才恍然大悟,发现说不出来的滋味的来源。

 

各位看官先看看《华夏地理》和美国《国家地理》版权合作前的杂志封面。



从2007年第7期开始,《华夏地理》和美国《国家地理》开始合作,版面发生了变化。黄色的边框(这是美国《国家地理》的标志)加上了,在“华夏地理”四个大字上面还有两行较小的英文“NATIONAL GEOGRAPHIC”。


从2009年第6期开始,《华夏地理》的封面又发生了变化,先看看22009年第5期:



再看看2009年第6期:



变化在哪里呢?醒目的黄框没有变,但“NATIONAL GEOGRAPHIC”的位置变了,原来字体和“华夏地理”相比,比较小,现在较大,两者高度相同,而长度则“NATIONAL GEOGRAPHIC”几乎是“华夏地理”的四倍,不过基本上还是可以一眼看到“华夏地理”几个字,但已经有点费劲了。

 

再来看看2010年第二期的版面:



我比较爱逛报摊,今年几乎没有看到《华夏地理》,原来觉得很奇怪,这本杂志比较好卖啊,这下明白了,“NATIONAL GEOGRAPHIC”还看得见,“华夏地理”看不见了。为了印证我的感觉,中午出去报摊看了看,果然还有《华夏地理》再买。

我又找了本《国家地理》的中文版,是台湾出的,大家对比看看。



这么几年的封面看下来,不仅觉得美国人真厉害,难怪欧洲人要抵制美国的文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