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咸平笑了顾雏军傻了张维迎错了
《朗咸平笑了顾雏军傻了张维迎错了》之一:科龙13亿应收帐款疑被挪用 格林柯尔系面临崩溃
--------------------------------------------------------------------------------
2005年05月12日 11:45 证券日报
深圳智多盈 余凯
股价应声大跌
日前,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发布公告称,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前,公司早在4月27日就公告称将于4月29日对这一股价敏感资料作一信息
披露,该股在当日直接报收于跌停。然而,此后科龙电器一拖再拖,公司也被连续停牌,“五一”长假之后又拖了一天。
从此次公告来看,科龙电器对中国证监会就其进行立案调查的原因只是简单的“涉嫌违反证券法规”。据了解,科龙电器受调查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股东格林柯尔可能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以收购位于内地上市的三家公司——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000521,200521)、ST亚星(600213)和襄阳轴承(000678)。
从近段时间“格林柯尔系”几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来看,本周二科龙电器收出连续第二个跌停,其H股跌幅更大,达12.71%,报收1.03港元。同时,襄阳轴承在当日的跌幅也接近10%,ST亚星则在近13个交易日里累计跌幅已高达40%,美菱电器近期也是呈典型的下降通道走势。昨日,科龙电器再度放量大跌,跌幅为5.3%。
质疑如影随形
如今的顾雏军,被称为中国的“并购皇帝”似乎都不为过。在不到三年时间内连下中国制冷行业六大城池之后,随后将手伸向客车及轴承制造业。加上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格林柯尔(8056.HK),“格林柯尔系”旗下已拥有1家香港上市公司和4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另外,科龙电器还持有华意压缩(资讯 行情 论坛)(000404)22.73%的法人股,为第二大股东。
然而,随着顾雏军连番攻城掠地,顾氏“收购企业的钱从哪里来?”的疑云也越聚越浓。遗憾的是,始终没有答案。
有人给顾雏军算了一笔账:从2001年控股科龙电器开始,格林柯尔依次收购了吉诺尔电器、上菱电器、远东阿里斯顿6条冰箱生产线、杭州西泠冰箱、美菱20.03%的股份,加上ST亚星和襄阳轴承,花去至少35亿元人民币。
从有关资料计算,顾雏军持有格林柯尔(8056.HK)6.26亿股股权,市值4.4亿港元,通过格林柯尔控制的科龙电器和美菱电器的股权市值约19亿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顾雏军个人财富不过25亿元。这仅仅是市值,还不是现金。就算可以用市值收购,25亿元的资本,收购35亿元的资产,这意味着顾雏军还差上10亿资金,不可能随意收购。
“钱不是问题”, “我的钱有国际背景”,顾雏军总强调的这些话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
还记得2001年12月的“格林柯尔事件”,媒体对格林柯尔在关键技术和资本运作等方面提出质疑。当年12月6日,格林柯尔股价一时急挫26%,其市值缩水10亿元。此后由于格林柯尔将科龙电器拉出了亏损的泥潭,其信任危机暂时得到缓解。
2004年8月,郎咸平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的演讲在中国金融界引起巨大轰动,而在沸沸扬扬的“郎顾之争”中,科龙电器在2002年的扭亏为盈曾被朗咸平称为“洗个大澡、相貌迎人”。
之后格林柯尔和顾雏军面对的“麻烦”却有增无减。2004年12月,美菱电器在安徽省证监局巡查后披露的《限期整改通知书》暴露出公司在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2005年1月,香港联交所对格林柯尔(8056.HK)及有关董事对关联交易隐瞒不报予以公开谴责。3月,联交所再次因多起未及时披露的重点关联交易,对科龙电器前7位执行董事予以公开谴责。
更让格林柯尔和顾雏军难堪的莫过于科龙电器2004年年报的亏损。
值得关注的是,自格林柯尔2001年入主科龙电器以来,这是公司出现的第二次亏损。2001年入主之初,科龙电器曝出逾15亿元的巨额亏损。但一年之后的2002年,公司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亿多元,2003年净利润实现2亿余元,即使是在200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也达到2亿余元。
业绩翻来覆去
缘何科龙电器的业绩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呢?这一点从公司公开财务报表便有迹可循。虽然科龙电器在2002年和2003年在净利润上为全体股东贡献了区区1至2亿元,但是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却逐年快速上升,2002至2004年依次为全体股东带来总债务负担48.6亿、63.9亿和82.2亿,而同期的股东权益分别仅为25.8亿、28.1亿和28.0亿,114亿的资产中有82亿是债务,这表明公司的财务风险大得惊人。
更值得疑虑的是,公司2004年应收帐款11.78亿元虽然相对于主营收入84.4亿来说是正常的,但公司为什么一直持有巨额现金迟迟不归还银行贷款呢?2002年是14亿现金,2003年是21亿现金,2004年是23亿现金,甚至2005年一季度还拿着24.8亿现金不放,这些现金这些年多付给银行多少利息,股东的损失大家可以算算。
为什么不还巨款?我们有理由大胆推测:那11.78亿应收帐款和2亿的其他应收帐款实质上没有参加主营业务的周转,被人挪用了,真正参加周转的就是这些始终握着不放的现金!被挪用的款子以似乎合理的应收帐款数额报出,不会被常人抓辫子,也不易被监管者察觉。另外,作为家电企业,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过低,近两年不到3,而青岛海尔(资讯 行情 论坛)(600690)高达18以上,公司的经营管理质量与它上市时的最佳宣传相差甚远,看来,公司目前还存在不良资产要逐年摊销。
由此可见,科龙电器前两年虽说业绩扭亏为盈并持续增长,但这并非公司真实情况的体现,而是通过帐务魔术粉饰后的结果。
而在科龙扭亏的神话破灭之后,“格林柯尔系”的崩溃也就为时不远。
《朗咸平笑了顾雏军傻了张维迎错了》之二:顾雏军神话破了传闻来了 风云人物难扼科龙颓势
--------------------------------------------------------------------------------
2005年05月13日 00:00 北京现代商报
一场“郎顾之争”让顾雏军成为2004年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不过,作为科龙董事会主席的他,不止资本运作得好,舆论造势也绝不含糊。
昨天,针对顾雏军被监视居住的消息,科龙又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年初的1月15日,科龙就因香港原证券经纪人宋振讨薪而召开新闻发布会。参会的顾雏军当时把自己形容为“遭贼偷又被贼咬”。尽管记者截稿前没有得到相关消息,但近期科龙的正常经营已不可避免
受到影响。
顾雏军,人称中国家电业产业整合的第一人。
2001年12月,顾雏军闪电入主科龙,在随后的2003和2004两年中,他以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为发展平台,对中国冰箱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整合,并相继收购了多家企业,打造出一个庞大的“格林柯尔(行情 论坛)”系。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顾雏军用资本的力量纵横捭阖,串起了一条贯穿制冷业上下游的产业链。格林柯尔与科龙、美菱实现了纵向一体化,科龙、美菱则走向了横向联合。顾雏军在实现产业整合后,也迅速取得了冰箱行业的话语权。
46岁的他用10亿元的资本杠杆撬动了上百亿的企业,资本运作高手之名不绝于耳。
然而,早在去年的“郎顾之争”前,有关顾雏军的负面消息一直不少。今年也不例外,继年初遭香港联交所谴责后,4月27日,一直被市场看好的科龙电器突然宣布去年业绩可能出现6000万元的亏损,顾雏军关于科龙“一年扭亏、连年盈利”的神话被打破!28日,在深圳和香港两地分别上市的家电企业科龙电器双双宣布停牌。而4月中旬起,科龙在深圳就已经开始持续跳水,昨日的收盘价只有2.48元,与年初比缩水了近一半。
神话破了,飞天之梦的结局只能是轰然入地。
“2004年为什么这么多不利的东西纠缠着我,春节我一定买本《易经》研究研究。”一向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顾雏军去年就一直十分懊恼于自己的“猴年不利”,但目前看来,鸡年的他也未必“大吉”。
商报实习记者 刘杰
《朗咸平笑了顾雏军傻了张维迎错了》之三:郎咸平说科龙电器正在应验我的分析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05:3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亏损6000万元,遭证监会调查,德勤拒任审计
本报记者 范俊 发自上海
近日,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000921)发布公告澄清“公司董事长顾雏军并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他在内地受到‘监视居住’限制的通知,其仍然自由地在内地往返其自身参股公司的公司办事处”。随后,记者致电科龙电器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以“目前相关负责人每一分钟都在忙碌”为由拒绝接受记者采访,令科龙电器短时间巨额亏损一事再次笼上一层迷雾。
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他对科龙和顾雏军的分析正在被应验,而且他仍然坚持自己当初“科龙及其控制人顾雏军有问题”的看法。此前,郎咸平曾一再公开指责顾雏军在收购包括科龙在内的4家上市公司时,以低价购入,之后制造大幅度扭亏的假相。
据科龙电器200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为2.06亿元。而年报却突然亏损6000多万元,让投资者眼镜大跌。紧接着,科龙电器一张“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立案调查”的公告使得市场对顾雏军的关注度并不亚于“郎顾之争”,为科龙电器短时间巨额亏损笼上一层迷雾。
业内人士认为,科龙遭调查的原因可能是其2004年报做了手脚或资金被挪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