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读刘少奇文选

火烧 2010-02-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通过阅读刘少奇文选,深入剖析其思想与毛泽东的密切关系,反思文革中对刘少奇的不公正评价,揭示其在1962年报告中批评的分散主义、经济计划问题等现象,引发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在文革中,刘少奇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这些东西,从此很难改变。后来社会舆论对他的褒扬,都没让我对他动过心,产生过同情。读了刘少奇选集,我才真正了解了刘少奇是怎样一个人。首先他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从他文章中,可看出他的思想和毛泽东多么接近;其次他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恢宏气度的人,否则,毛泽东同志不会选他做共和国主席,国家一应 大事全交他管理。从文章中看出毛和刘是多么默契。

 从他的文章中,不仅看到了他和毛的关系,还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现状。特别是1962年他为7千人大会作的书面报告,报告中列举的干部中存在的错误和丑恶现象让人触目惊心 。而带给我的思索的是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现象不仅一点没有改变,而且更加严重 。例如他批评的分散主义。他说:“分散主义最突出的表现是目前存在许多各自为政的小天地。这些小天地对党中央闹独立性,对人民群众,对下级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这些小天地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坚决执行中央的统一政策,不严格执行国家的统一计划。”他还列举了一下现象:“在政策方面,一下同志,一些部门,一些地方,对党中央决定的政策采取了不严肃,甚至错误的态度,或者怀疑观望,或者各取所需;或者置之不理;或者另搞一套。”“在重大的政策问题上 ,重大的生产技术措施上,不请示,不报告,自作主张。有的在请示报告的时候,隐瞒真相,使中央不能做出恰当决定。有些地方,对中央许多重要的政策,不如实地向下传达,不认真地执行。或者借口本地方的特殊性,做出同中央政策相抵触的某些规定。有的甚至采取封锁的办法,不让下级和群众知道中央的某些政策。”

 在经济计划方面的问题,刘少奇列举了一下现象:

  “各部门,各单位,各地方不向中央和上级报告,在国家计划以外,另立计划,层层加码,甚至把自己的计划置于国家的计划之上。”

  " 有些部门,地方,单位,用国家计划规定的某些专用物资,去完成他们自定的计划,或者去搞那些完全不是必须的楼、堂、馆、所的建设。"

  " 有些部门,地方,单位,搞自己的小家务,对上调的物质层层扣留,对国家分配下来的物质也层层扣留。”

  “有些地方,部门,单位,在招收职工的时候,不执行国家计划,不按实际需要,任意地增加大批人员。在精简职工的时候,有些单位讨价还价,甚至边减边加,或者明减暗加。”

  读了刘少奇列出干部中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我是震惊的。62年,刚刚建国13年不到,就出现了这么多,这么普遍的腐败堕落丑恶的现象,并且延续至今毫无改变,是为什么?我想起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讲的是延安时期民众的反应,老百姓告诉中央,中央的政策是好的,都让那些下边的干部搞歪了。这样的话至今老百姓还在讲。为什么共产党的基层干部会是这样?从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开始,共产党恐怕执政近80年了,这种状况为什么不能改变?毛泽东反思说,解放十多年来,只注重经济和建设,忽视了对干部的教育。我想从60年代中期开始,共产党把政治放在了第一位。学雷锋,焦裕禄,学毛选,背老三篇等等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兴起的。再接着的四清运动,矛头直指那些腐化堕落的干部(以前的运动都是针对的党外人士)。我想这一切毛和刘以及周恩来和党中央是有共识和一致的。从四清运动自然发展到文化革命。但我不能理解的是运动为什么转了方向?为什么第一个被打倒的是刘少奇?刘少奇又为什么提出四不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