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读“艳电”往事感中国之所以多汉奸

火烧 2010-02-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分析‘艳电’事件,揭示中国历史上汉奸现象的根源,批判抗战失败论,指出汪精卫等卖国行为,强调民族脊梁的重要性,反思历史教训。
读“艳电”往事感中国之所以多汉奸
高卧故园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营垒内就一直有人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抗战开始
后,又出现“再战必亡”的论调。身任国民党副总裁的亲日派汪精卫是他们中突出的代表
。这种悲观情绪也影响到中间阶层和一部分劳动人民。毛泽东家乡的一个青年学生从湖南
乡下写信给他,诉说心中的苦闷:“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作宣传工作,只
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
话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 ‘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国民党的政治中心,这时已迁到重庆。一向
宣传民族失败主义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突然从重庆跑到越南河内,在12月29日发出所谓
“艳电”,公开响应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中日两国调整关系之基本政策》的声明,
主张停止抗战,对日求和,彻底暴露了卖国乞降的面目。

    看了几个帖子,让我明白了汪精卫是如何走上汉奸道路的,中国之所以多汉奸是有土
壤的。


    有说“没有外因,就没有今天。”我就不信这个邪,我赞成“那被中国泥潭拖到破产
是必然的事情”。
    有说“日本人不是以战养战吗,当时根据扫荡之下的日共实力对比,相反是共党的耐
力不断下降,险些抗不住封锁了。一个例子就是在东北,那里的抗日力量在不断的清剿中
,逐渐单薄,而日本人在此建立的生产基地则供应了前线的很大需求,所以如果真的长久
耗下去,想打赢是不可能的。而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台湾,很多本土人甚至后来征召进了日
军中服役。设想这块地方的子孙,可是郑成功一伙的后裔,也是没过几年就被彻底奴役了
,所以所谓民族情操的正面作用,是被严重高估的。中国人那时候刚刚摆脱一个异族的统
治,尚且没有今天如此强烈的自主精神,所以再沦落到另外一个异族的统治之下,不用很
久就会顺服,所以“论持久战”这点不过是自欺欺人,用来鼓舞士气之用,真正如何,看
台湾,看当时的东北,就很清楚了。”这观点和汪精卫当日所思是完全一致的,汪精卫也
是这么认为的,真可谓低调俱乐部中人也。
    有说“坚持打下去,华北很可能也像东北一样。看看土共领导的抗联的命运,最后只
有几百人逃到苏联,几乎没有什么抗日的组织了。”看吧,这就是“再战必亡”的就论调
嘛。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对外乞降的奴才,更不乏乞降的绝妙借口。但真正的民族的脊梁
则是为民请命的人,是拼死抵御外侮的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