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之火烧旺
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之火烧旺
阎 杰
2000年4月2日,吉林省梨树县董家乡由农民发起成立了农民合作社,点燃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之火。这把火对四平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助燃作用。我市抓住这一发展态势,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加快了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步伐。截止2004年底,四平市已经成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270个,近8万农户参与合作经营,社员或会员户均增收1800元。有的合作经济组织不但影响到全省,也影响到了全国,已显现出亮点之光。
一、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背景和作用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是在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供求关系、消费需求、运行机制、市场主体、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农民增收滞缓为主要矛盾的"三农"问题更加突出的情况下兴起的,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新的尝试。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平市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专业大户、致富能手、科技人员或经济人,引导或牵头成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本着自愿联合,真诚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实行合作经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参与不干预、献策不决策、搭台不唱戏、服务不增负的原则,使合作社发展真正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资本大运营、小市场大流通,小群体大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群体竞争的优势,推进了农村产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从四平市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践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必须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二是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组织形式多样化。三是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引导或带头作用。四是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扶持和引导。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开始形成,它可能突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一贯采用的由下而上逐级推开的模式,在广阔的范围内迅速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联合,有的专业协会、合作社甚至要成为一个品牌。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实践创举,这个创举首先是带有超前性、试验性和方向性。在四平市的农村中已经初步构成了三种模式:一是组建专业技术协会,引领农民致富。我市已经形成市场带动型、科技能人带动型、资源特产型、农村特色产业型四种主要专业协会发展模式。专业协会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一手组织农民生产,一手开拓农产品市场。农村专业协会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小干部队伍服务不了大农村的问题,也满足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根据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资金互助行为,设计出了一套严谨的符合现代金融风险控制原则的资金互助合作社模式。这种资金互助的好处,不但通过自己的"银行"随时解决社员们的急用钱,合作社社员还可以通过入股投资购买农用机械,为社员和农民们提供服务,推进农村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梨树县夏家农民合作社是于2000年4月28日,由张淑香组织6名农民创建的自我服务和经济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他们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基本原则,以增加社员经济收入为核心目标,以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提高社员物质精神生活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发展方向。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资金来扶持,可信用社能提供的信贷资金有限,满足不了农民发展的需求。农民很难贷到充足的资金,扩大再生产。单户农民在购买时,往往没有讲价的"资本",缺少"说服力"。如果联合起来,因需求量大就能从厂家那里得到最低价,把省下来的资金集结起来入股到信用社,以获得一定比例的贷款。社员不但可以得到更大的支持空间,也适应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就会形成农民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的互动双赢。这种以产业为中心,"农信互动,信农双赢"的合作模式,从金融入手,把农民组织起来作为一个抵押担保主体,不但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他的巧妙之处还与信用社改革结合起来,解决了信用社在面对广大分散小农经济发展成本过高的问题。这种模式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肯定。我们市委、市政府在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行调研之后,还于2003年召开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会议,推广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好作法。
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实力薄弱、服务水平低,有的地方组织领导的力度不够,有的地方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组织运行不够规范等突出问题。然而,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各级政府开始把扶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提上了工作日程。国家立法机关正在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国家工商总局最近发布的《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通知》中指出,各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申请工商登记,取得市场主体资格;今年3月,国家农业部制定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等。这样,就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了大好的机遇和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去指导,建立长期发展的新机制,用战略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和战略的措施推动发展。
第一,要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宽松环境。要通过会议、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和作用,使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农户发展生产,以适应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有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就能较好地解决村级"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第二,要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我市在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已涌现出了梨树县榆树台镇百信农民合作社等先进典型,要进一步加以提高和完善,把这些组织办成"可看、可学、有效益"的样板,通过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第三,要加强管理,稳步推进。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内部管理,建章建制,完善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在合作方式、组织管理、经营项目上加以引导,做到自愿结合、民主办社(办会),兼顾合作与盈利,成为组织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在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时,应按照先易后难、择优扶持、滚动发展的原则,优先选择那些交通较好,具备一定生产条件的农户加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等时机成熟后再扩大到其他有条件的农户。
觉悟的农民搞合作,热心的干部添柴火。只要我们把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有效切入点,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做到指导到位、服务到位,我相信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希望之火会越烧越旺,它不仅会燃遍整个四平农村大地,乃至全省、全国必然呈现出燎原之势。
(作者系:中共四平市委副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