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林克:毛主席同我谈不怕鬼的故事

火烧 2005-08-31 00:00:00 历史视野 1032
文章讲述毛主席与林克谈论不怕鬼的故事,强调坚持真理、勇敢面对挑战的重要性,结合历史人物与文学故事,体现思想斗争与政治斗争的联系。
毛主席同我谈不怕鬼的故事


林 克 

    

    1957年整风前后,毛泽东曾多次和我谈到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说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坚持科学真理,甚至不惜为此而献身。他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科学的“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统治。意大利的哲学家布鲁诺、物理学家伽利略,他们也都因为坚持真理而遭到罗马教廷判刑惩罚。1959年10月,毛泽东对我说:“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最初都是孤立的,但是,他们不怕孤立,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最后证明他们是正确的。”他还对我说过:“遇到尖锐的问题时,要坚持原则,旗帜鲜明,不能怕丢失选票,而有人保持两边都不得罪的态度,结果,反而要失去选票,失去人民的信任。”
    毛泽东还同我讲了许多不怕鬼的故事。有两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终生难忘。一个是“狂生夜坐”的故事,一个是《席方平》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出自《聊斋志异》。约在1958年5月初,毛泽东有一天对我说:“世界上有许多鬼,也有许多人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我说,我不相信鬼神,所以不怕鬼。他说:“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聊斋》上有一个故事,毛泽东边说边生动地比划说,一个狂生夜坐,有个鬼披头散发,面黑似漆,很难看,瞪着眼睛,吓唬狂生,舌头伸得这么长。狂生怎么办呢?他笑着研墨,把墨涂在脸上,涂得像鬼一样黑,也伸出舌头,目光如炬和鬼互相瞪着眼睛,这样对视着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那个鬼见吓不倒狂生,就跑掉了。(这个故事出自《聊斋志异》中的《青凤》,狂生名叫耿去病,毛泽东说时绘声绘色,略带夸张。)他说完故事后说道:“作者蒲松龄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怕鬼,越怕越不能活,鬼就要出来把你吃掉。狂生不怕鬼,就把鬼征服了。”《席方平》的故事,更激动人心,更加感人,发人深省。毛泽东问我是否看过这个故事,我说,我看过《聊斋志异》但不记得这个故事。他便比较详细地讲了这个故事。
    毛泽东讲这些不怕鬼的故事,实际是在喻人。他是针对当时的国内外情况而发的。国内当时正在进行整风运动,党的各级领导大多数都能认真地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改善领导作风,改进工作。但也有一些基层单位少数负责领导工作的党员,压制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甚至对整风中提出积极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报复。毛泽东察觉了这种情况。所以,他讲了许多不怕鬼的故事,特别是《席方平》的故事。他说,老实人,虽然历经磨难,只要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敢于斗争,问题终会弄清,冤案终能昭雪。他还讲,共产党人要有坚持原则的勇气,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要有“六不怕”精神,即不怕撤职、不怕劳改、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班房和杀头。只要准备了这几条,看破红尘,就什么都不怕了。
    毛泽东此后提出要编一本《不怕鬼的故事》,何其芳同志承担了这个任务,他在同年夏天基本编成。毛泽东还要他写个序文。1961年初,毛泽东请何其芳到他的卧室谈序文的修改。毛泽东对他说,你写的序文我加了一段,和现在的形势联系起来了。毛泽东所说的“现在的形势”,是指1959年春季帝国主义国家、各国反动派和某个超级大国联合的反华浪潮。他修改的序文最引人注目的有两处,一处增加了这样一段:“难道我们越怕鬼,鬼就越喜欢我们,发出慈悲心,不害我们,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一切光昌流丽、春暖花开了吗?”毛泽东对序文的另一处修改是增加了这样一句话:“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之下,向着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毛泽东还对何其芳说:“你这篇文章原来政治性很强,我给你再加强一些。我是把不怕鬼的故事作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工具。”他还让何其芳在序文中增加几句讲半人半鬼的话。他说:“半人半鬼,不是走到人,就是走到鬼。走到鬼经过改造,又会走到人。”
    1961年1月24日,毛泽东收到了何其芳的修改稿,当天看完退回并批示:“此件看过,就照这样付印。此书能在2月出版就好,可使目前正在全国整风运动的干部们阅读。”在退稿中他把上次增加的这句话:“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改成:“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斗争同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就是说事物的转化除了其他条件外,还需“通过斗争”这个条件。这是他根据当时国内整风和国际斗争总结出的重要经验,这一修改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微和周密。
   (《环球视野》摘自《南方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