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香港《大公报》社评:中国莫踩响“阿根廷式雷区”

火烧 2005-08-3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警示中国在改革过程中需警惕阿根廷式雷区,避免陷入新自由主义带来的综合负效应,强调全球化、国企私有化、两极分化等风险,呼吁以史为鉴,防止重蹈覆辙。
香港《大公报》社评:中国莫踩响“阿根廷式雷区”


 

    
    由于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及强大的传统文明,中国改革迄今仍显示“崛起势头”,未呈现阿根廷之颓势。但值得高度预警的是:阿根廷经历过的“全球化”、“外资引进”、“国企私有化”、“官员腐败”、“两极分化”、“弱资本主义”等“新自由主义进程”,中国恰恰正在经历。一言以蔽之:中国别踩响“阿式雷区”!
    近日,胡锦涛主席作为“亲民使者”访问拉美国家,在APEC会见国际政要,展开新政外交。阿根廷诸国,人称“全球化”典型的“经济雷区”,乃中国之“前车”。胡主席亲赴拉美,正是“监镜”应有之义。联想当年朱镕基“踩地雷阵”豪言,愈感中国改革并非一路鲜花一路歌,而是充满“爆炸性”风险。笔者有种忧患意识,阿根廷在“全球化”改革中的惨痛教训,太值得中国警惕了!
                          “全球化”导演阿根廷兴衰
    据北京大学董正华教授研究,二十世纪初,阿根廷人均GDP为3797美元,相当于美国的80%,位居世界第六位,比法、德都高。可谓“发达”势头。其后“全球化”的结果,使阿根廷从“盛世”到“衰败”,不过二十多年。1989年上台的梅内姆政府,面对八十年代出现的“全球化”浪潮,提出一整套“改制”理论,认为“全球化”,即“资本主义制度一体化”,以“信息革命”理论大兴“改制”之风。结果,“新经济机制”使本国工业陷入破产,“贸易自由化”使经济出现负增长。半数以上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94年12月墨西哥爆发比索危机后,阿根廷资本大量外流,经济衰退,失业率猛增,显示阿根廷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后,已全面布上“雷区”。
    国企私有化“雷区”:以惊人低价,将邮政、航空、铁路、保险、石油以及所有公用事业都卖光,使巨额利润流入私人腰包及国外资本,造成阿根廷大批工人失业和中下阶层贫困化。《纽约时报》揭露,梅内姆政府出卖国有资产所得100多亿美元收入,“有很多落进了政府官员的腰包”,或大规模转移到跨国大资产阶级手里。国内市场萎缩,许多中小企业陷入破产,经济形成危险恶性循环。
    近二十年来,阿根廷劳动民众的收入损失了40%。1975年,阿根廷的贫富收入之比是 1:8;1991年,恶化为 1:16:1997年,更恶化为 1:25。工厂大批裁员,失业率高达20%,工人生活急剧下降。中产阶级的贫困化也在继续,其人数增加了338%。1999年,退休职工每月只靠养老金糊口,但劳动部长每月8000美元工资之外,还领取9000美元的退休金。政府内还存在高层犯罪集团,与军队以及军工企业勾结,通过国际J幽灵企业,走私的武器多达6500吨,收入计1亿美元。两极分化使贫困人口以每天1.5万人的速度增加,失业率超过20-25%,激起民众极大愤怒。
    新兴资产阶级“雷区”:七十年代以来,由于阿根廷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被西方国家认定为“巨大新兴市场”,巨额贷款流入阿根廷,使其外债负担从 430亿美元猛增到2000年的1320亿美元。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兴“跨国资产阶级”。其中许多人是政府官员,在国企私有化过程中,利用权力,牟取暴利,为跨国资产阶级服务。经济结构变化反映到政治上,就是“新兴阶级”急切需要控制国家政权。九十年代掌权的梅内姆就是这一阶级的代表人物。这个阶级十分腐败,并出现一个有10万之众的“政治寄生者”集团,2001年用于这方面的“政治开支”高达20亿至40亿美元。
                            新兴资产阶级索要政权
    社会政治“雷区”:“改革开放”造成经济衰退,民众不满激化为政治风暴。一个由失业者组织、进步劳工组织、人权组织和小商贩组织联合的广泛联盟“全国反贫阵线”发动起300多万民众参与的政治风暴:抢劫风暴席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其它许多地方。中产阶级也成了 “反模式”的斗士,参加了2001年12月2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暴乱,临时总统被赶下台。2002年3月,阿根廷再次发生哄抢超市和商店事件,全国一片恐慌。4月23日,第五任经济部长莱尼科夫宣布辞职。阿根廷陷入深重的发展危机。在梅内姆执政的十年中,虽然经济增长率曾一度达到8%,仍然由于政治危机而告终,至今未能摆脱危机。近二十年中,阿根廷换了12届政府,平均一年半换一个总统。
    国家主权雷区:外交方面,实行外围现实主义政策,同美国确立战略结盟关系。1990年阿根廷参加美国发动的海湾战争。1997年获美国的非北大西洋盟国地位。认定在美国军事霸权形势下,坚持“民族独立、实行自主”的方针“己经没有现实可能性”。这种国际政策,使阿根廷实行货币准美元化,同美元捆绑在一起,丧失了汇率调节能力及金融政策自主权。阿根廷的新自由主义模式被海•迪•斯蒂芬定义为“新殖民主义发展模式”,即笔者称之的“弱资本主义”或“无资本主义”。某工会领袖怒道:“工人们奋斗了一个多世纪才争到的权利,短短几年就丧失殆尽。现在我们己成了殖民地,只差克林顿来这儿升上美国国旗了!”
                           “弱资本主义”丧失国家主权
    由于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及强大的传统文明,中国改革迄今仍显示“崛起势头”,未呈现阿根廷之颓势。但值得高度预警的是:阿根廷经历过的“全球化”、“外资引进”“国企私有化”、“官员腐败”、“两极分化”、“弱资本主义”等“新自由主义进程”,中国恰恰正在经历。我们切不可被GDP的高速增长所陶醉,因为阿根廷同样有过多年GDP的高增长,令人担忧的是新自由主义带来的“综合负效应。”中国应以史为镜,一言以蔽之:中国别踩响“阿式雷区”!有 13亿人口、7亿农民的东方大国要重蹈阿根廷覆辙,其危险性就不仅是“雷区”,恐怕是“雷海”了!
   (《环球视野》摘自网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