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从“扭曲改革论”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火烧 2005-08-3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围绕扭曲改革论探讨中国改革的三种选择,分析彻底改革、扭曲改革与彻底不改革的利弊,强调改革代价与弱势群体影响,呼吁理性计算改革成本,为改革路径提供启示。

2005年8月19日,博客论坛组织了一场“中国改革与中国经济学家”问题研讨会。拜读了各位大家的宏论后,长了不少见识,也感悟了很多东西。由以拜读宪政专家的“扭曲改革论”“受益匪浅”。下面先引用专家的一段高论:

    中国目前面临着三种选择,第一是彻底的改革,第二是扭曲的改革,第三是彻底的不改革。彻底的改革是在座的人都想的,彻底的改革可以说是两个阵营的共识,主流的经济学家和在座很多人希望中国经济彻底地改革,由于不能采取激烈的行动或者没有能力把桌子给掀了,所以不实行彻底改革,你也拿它没办法,这样把最理想的选择给排除掉了,不是说不想要彻底的改革,的确他们不愿意改革,而且我们没有能力迫使他们改革,所以彻底改革的事情基本上被两个阵营都忘掉了,这是第一项。

    第二项扭曲的改革,这是第一阵营所主张的,如果彻底改革得不到,扭曲的改革也比不改革要好、要强。扭曲的改革里面就出现了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我不是说流失是真的,但是国有资产其实不是国有的,在我看到的国有资产都是被官僚任意享用的资产,不是人民的资产,不是国家的资产,而是官员的资产,流失变成资本家的资产,是这样一种流动。所以,第二种是选择扭曲的改革。

  第三种观点,如果得不到彻底的改革,我们又反对扭曲的改革,我们选择什么呢?我们选择彻底地不改革,在叫停MBO之后,做出道德判断之后,现在选择彻底不改革,因为真正的改革得不到,扭曲的改革不能接受。我说民间的选择不改革,我反对这样的改革,包括第三篇文章,我且不说股市改革是不是市场化的改革,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里面不说它,如果让第二阵营选择的话,只要不是理想的改革,我宁愿不选择,要么鱼死要么网破,这个没关系,每个人持什么样的立场没关系。我希望看到一种计算,扭曲的改革中国付出什么代价,暂停改革或者彻底地不改革,中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不说中国付出什么代价,也不说统治者付出什么代价,就说被统治者付出什么代价,我希望经济学家,有计算能力的人给我们做一个计算,摆一摆,到底是扭曲的改革对普通人、弱势群体伤害大,哪怕彻底不改革或者暂停改革对普通人伤害大,我个人很希望看到这方面的计算,这方面在道德层面进行争论,没有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进行争论,我希望看到这样的计算结果,下面的选择就会变得简单一些。

上述的论点给我们什麽启示呢?我认为给了中国人三点启示:

第一,        改革家们所倡导的“彻底的改革”就是全面私有化,就是多党轮流执政的西方式的民主。

第二,        从改革的实践中,改革家们总结出在中国进行“彻底的改革”在当时是行不通的。这是因为党内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正义力量和广大人民的抵制。党的领导者也不愿意自己落个戈尔巴乔夫式人物的下场。

第三,        改革家们因此选择了“扭曲改革论”。

由此使我恍然大悟,三十年的改革我们就是在改革家们“扭曲改革论”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中国。

现在,就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改革的历程,看看“扭曲改革论”到底是什么货色。

第一步,用他们掌握的话语权,在经济上用“国民经济崩溃论”来否定建国以来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成果。在政治上用“伤痕文学”来否定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路线,把那个时代描写成世界上最黑暗最专制的统治。由此得出中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必须进行改革。

第二步,在农村搞分田到户,在城市搞私营经济来激活资本主义的基础,包括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步,在一切向钱看等资产阶级思想大量泛滥的情况下,用价格双轨制、厂长负责制、承包经营制来打败共产党的干部。让你腐败,拉你下水。

第四步,搞大量引进外资,冲垮自主工业体系,冲垮国营企业,冲垮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五步,搞教育产业化,让共产党的事业后继无人。

第六步,搞“国退民进”,搞MBO,消弱和打垮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包括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通过一步步实施“扭曲改革论”,最终实现其“彻底的改革”-全面私有化和多党轮流执政的西方式的民主。在这一方面他们认为花多大代价都值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