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局长”的人格“分裂”了吗
文章质疑专家对‘日记局长’人格分裂的判断,指出其官方文件与日记中的工作总结实为官场常态,体现官员真实人格与官格统一,揭示官场中官话与真话的双重表现。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加1”最近的一期题为《日记内外》的节目中,有专家对“日记局长”下了一个“人格分裂”的结论。其根据是“日记局长”在官方文件的工作总结中是一副面孔,而在其日记中的工作总结里又是另一副面孔。这不禁让人感到我们的专家实在太不了解我们的“中国官情”,纯粹就是读书读迂了的书呆子。因为凡是了解如今“中国官情”的人都清楚,“日记局长”在人格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分裂不分裂,他的两种工作总结完全是当今官场中官员人格的最和谐的统一体!
道理非常简单。“日记局长”在官方文件式的工作总结中说的是空话大话和套话——简称“官话”,他在说这些官话时根本不用动脑筋甚至不用动笔头或者键盘。如果是他自己动了键盘,那么很可能最多用了一些剪切复制粘贴小技巧;如果他自己动了笔头,很可能最多就是“可以打印”几个字;要是他自己真的动了脑筋,也不过就是看看“与时俱进”得是否到位。所以要说局长大人在文件式的工作总结中要体现什么“人格”,那也最多就是官员们大多数都具备的“官格”,和他自己的灵魂深处,连边也挨不上。
但日记就不同了。从局长大人所记述的内容看,这里边的工作总结才真正体现了深层次的官格即局长的人格。以我们在前三十年中的经验,日记中的局长除了在反动派的官僚中比较常见(比如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劫收”中的“五子登科”)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些堕落官僚或者暗藏的特务的相当隐秘的生活状态了。但时代进步到今天,试问还有谁会认为局长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事情还是“悄悄的干活”呢?日记中所总结的工作状态,早已是许多官员们相当自如的实际状态——“仲祖文”的系列文章就有相当到位的总结和揭露。这就是和局长一样的官员们的内在和真实的人格,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分裂不分裂!
专家们之所以会把局长的两种工作总结看成人格分裂的根据,最基本的错误之处就在于“官员处处时时用心说真话”这个假前提。官员们在官场上说官话已经不过是一种需要和技巧——就像性工作者们称赞嫖客如何英俊潇洒高大威猛一般,官员们在自己的私生活里才有可能敞开一点心扉展示出一些实际人格来。现在的官员的幸福之处就在于他们已经不需要满口“仁义道德”而可以放心地一贯“男盗女娼”了。大家看某些政府机关首长的办公室内间的豪华卧室,就是专门用来“临幸”愿意用尊严来换取利益的女下属或者其他什么人的。这完全就是一种公然展示给社会公众的花花人格嘛,哪里还用得着什么分裂不分裂呢?
在官场对公众说官话是舞台技巧,在私下说真话是精神需要,这就是一种人格上的完整和谐的有机统一体。如果连这个最起码的“中国官情”都搞不清,又哪里配称什么专家!
道理非常简单。“日记局长”在官方文件式的工作总结中说的是空话大话和套话——简称“官话”,他在说这些官话时根本不用动脑筋甚至不用动笔头或者键盘。如果是他自己动了键盘,那么很可能最多用了一些剪切复制粘贴小技巧;如果他自己动了笔头,很可能最多就是“可以打印”几个字;要是他自己真的动了脑筋,也不过就是看看“与时俱进”得是否到位。所以要说局长大人在文件式的工作总结中要体现什么“人格”,那也最多就是官员们大多数都具备的“官格”,和他自己的灵魂深处,连边也挨不上。
但日记就不同了。从局长大人所记述的内容看,这里边的工作总结才真正体现了深层次的官格即局长的人格。以我们在前三十年中的经验,日记中的局长除了在反动派的官僚中比较常见(比如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劫收”中的“五子登科”)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些堕落官僚或者暗藏的特务的相当隐秘的生活状态了。但时代进步到今天,试问还有谁会认为局长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事情还是“悄悄的干活”呢?日记中所总结的工作状态,早已是许多官员们相当自如的实际状态——“仲祖文”的系列文章就有相当到位的总结和揭露。这就是和局长一样的官员们的内在和真实的人格,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分裂不分裂!
专家们之所以会把局长的两种工作总结看成人格分裂的根据,最基本的错误之处就在于“官员处处时时用心说真话”这个假前提。官员们在官场上说官话已经不过是一种需要和技巧——就像性工作者们称赞嫖客如何英俊潇洒高大威猛一般,官员们在自己的私生活里才有可能敞开一点心扉展示出一些实际人格来。现在的官员的幸福之处就在于他们已经不需要满口“仁义道德”而可以放心地一贯“男盗女娼”了。大家看某些政府机关首长的办公室内间的豪华卧室,就是专门用来“临幸”愿意用尊严来换取利益的女下属或者其他什么人的。这完全就是一种公然展示给社会公众的花花人格嘛,哪里还用得着什么分裂不分裂呢?
在官场对公众说官话是舞台技巧,在私下说真话是精神需要,这就是一种人格上的完整和谐的有机统一体。如果连这个最起码的“中国官情”都搞不清,又哪里配称什么专家!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