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官员对“归化”的认知极端危险

火烧 2012-02-2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揭示官员对归化问题存在极端危险的认知,公职人员对裸官认同度高,尤其高级官员更宽容子女拥有外国国籍。同时通过印尼小说《错误的教育》反映西化教育的弊端,强调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蓝皮书,一般是指专门的专业研究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的调查研究报告。最近,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对北京、四川、浙江等23个省市的部分公职人员和公众对中国人加入外国国籍或者取得永久居留权展开调查“蓝皮书”显示:

          1,中国公职人员对“裸官”的认同度相对较高,有38.9%的公职人员认为配偶可以拥有外国国籍,而公众的比例则为34.2%同比高出4.7个百分点;

          2,行政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对“裸官”更宽容,接受调查的省部级、司局级和县处级的公职人员中,有超过半数的各级官员认可子女拥有外国国籍或者外国永久居留权。而在认可“不得拥有”外国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选项上,省部级高官的比例最低。

          这是一个比台湾何时统一和南沙争议是否用武更严重的问题。

          我上初中的时候读过一本书,书名叫《错误的教育》,受益匪浅,是印度尼西亚名作,作家是谁不记得了。整个故事基本上仍然记得。男主人翁叫汉纳非,女主人翁有拉比亚、科莉和汉纳非的母亲。拉比亚是汉纳非的本土妻子,美丽,温良恭俭让,典型的东方女人;汉纳非去英国留学,接受西方教育,并学有所成,受到西方人的尊敬、有好,他身边的所有外国人没有一个把它视为异己异类的。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还想变成西方人跻身于西方上流社会;后来娶了一个西方美女科莉做老婆,并加入英国国籍。从他加入外国国籍的那一天起,他发现自己反而被身边的英国人视为异己异类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科莉染上霍乱病死了,汉纳非也一事无成的回到了家乡;最后,在种种内心的责问、抗争与反思中不能自拔而服毒自杀。

         当时的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 汉纳非接受的是荷兰式的西方殖民教育。做一个“人上人”是汉纳非的梦想与追求,他做到了,结果却出乎他的想象和预料:众叛亲离,妻离子散,自己也不得不自杀才得以解脱。汉纳菲是印尼土生土长的土著少爷,自小丧父,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将他寄养在一个条件殷实的荷兰人家里。他上的是荷兰殖民者在印尼开办的学校,接触的多是荷兰人或者和他一样接受西方教育的土著居民,习惯了西方的生活方式,恪守西式的社交礼仪文明,有如《阿Q正传》里的假洋鬼子。汉纳非的母亲本来是要教授印尼传统文化给汉纳非的,由于从小把汉纳非寄养在一个荷兰人家里,她没有机会这样做;等汉纳非长大以后,他又没有能力这样做了,汉纳非的西化便成了不可抵挡的趋势与结果。汉纳非的母亲的最大错误在于把让汉纳非接受“最好的教育”看得高于教他怎样做一个印尼最需要的人!汉纳非的悲剧在于蔑视自己的民族文化,错误的附庸于殖民文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